常用三星单片机烧写电压设置参考表 烧写电压说明:Vdd 电压指烧写时加载到芯片Vdd 端子的逻辑电压,Vpp 电压指烧写时加载到芯片Vpp(Test)端子的编程电压, Vpp=12V 是编程器的默认烧写电压,无须特别设置. 由于编程器的默认输出Vpp 电压均为12V,因此在烧写Vpp=3.3V/5.0V 的芯片时,需要对烧写转换适配器作以下改动:将烧写器烧写座引出的Vpp 端子完全空置不用, 并在适配器上将Vdd端子直接连接Vpp 端即可.当用户采用在PCB板上烧写方式时,建议最好能在PCB芯片端的Vpp脚并接一个104 的电容入地,可有效保护在烧写电压加载时板子电路共同作用产生的瞬间过压脉冲不会输入到Vpp 脚而造成Vpp 击穿.S3F84K4 烧写特别说明,由于三星半导体DATA SHEET 要求在对该芯片进行烧写时,须在Vpp 脚加接一个101 的电容到地,因此在使用我站各款烧写器烧写84K4 时,须将烧写器主板上的Vpp 端原来并接的10uf/50V-电解电容和104 电容去掉,另行并接一个101 电容入地即可.不过,据本人特别测试结果,其实不做以上处理对烧写过程没有任何影响, 估计可能是三星半导体对芯片有做过改版,老版本的84K4 才会有以上特别要求,新版本是没有这个要求的.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wcl168881111111
关于PCB封装的资料收集整理. 大的来说,元件有插装和贴装.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像电阻,有传统的针插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 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晶体管是我们常用的的元件之一,在DEVICE。LIB库中,简简单单的只有NPN与PNP之分,但实际上,如果它是NPN的2N3055那它有可能是铁壳子的TO—3,如果它是NPN的2N3054,则有可能是铁壳的TO-66或TO-5,而学用的CS9013,有TO-92A,TO-92B,还有TO-5,TO-46,TO-52等等,千变万化。还有一个就是电阻,在DEVICE 库中,它也是简单地把它们称为RES1 和RES2,不管它是100Ω 还是470KΩ都一样,对电路板而言,它与欧姆数根本不相关,完全是按该电阻的功率数来决定的我们选用的1/4W 和甚至1/2W 的电阻,都可以用AXIAL0.3 元件封装,而功率数大一点的话,可用AXIAL0.4,AXIAL0.5等等。现将常用的元件封装整理如下:电阻类及无极性双端元件:AXIAL0.3-AXIAL1.0无极性电容:RAD0.1-RAD0.4有极性电容:RB.2/.4-RB.5/1.0二极管:DIODE0.4及DIODE0.7石英晶体振荡器:XTAL1晶体管、FET、UJT:TO-xxx(TO-3,TO-5)可变电阻(POT1、POT2):VR1-VR5这些常用的元件封装,大家最好能把它背下来,这些元件封装,大家可以把它拆分成两部分来记如电阻AXIAL0.3 可拆成AXIAL 和0.3,AXIAL 翻译成中文就是轴状的,0.3 则是该电阻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间的距离也就是300mil(因为在电机领域里,是以英制单位为主的。同样的,对于无极性的电容,RAD0.1-RAD0.4也是一样;对有极性的电容如电解电容,其封装为RB.2/.4,RB.3/.6 等,其中“.2”为焊盘间距,“.4”为电容圆筒的外径。对于晶体管,那就直接看它的外形及功率,大功率的晶体管,就用TO—3,中功率的晶体管,如果是扁平的,就用TO-220,如果是金属壳的,就用TO-66,小功率的晶体管,就用TO-5,TO-46,TO-92A等都可以,反正它的管脚也长,弯一下也可以。对于常用的集成IC电路,有DIPxx,就是双列直插的元件封装,DIP8就是双排,每排有4个引脚,两排间距离是300mil,焊盘间的距离是100mil。SIPxx 就是单排的封装。等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晶体管与可变电阻,它们的包装才是最令人头痛的,同样的包装,其管脚可不一定一样。例如,对于TO-92B之类的包装,通常是1 脚为E(发射极),而2 脚有可能是B 极(基极),也可能是C(集电极);同样的,3脚有可能是C,也有可能是B,具体是那个,只有拿到了元件才能确定。因此,电路软件不敢硬性定义焊盘名称(管脚名称),同样的,场效应管,MOS 管也可以用跟晶体管一样的封装,它可以通用于三个引脚的元件。Q1-B,在PCB 里,加载这种网络表的时候,就会找不到节点(对不上)。在可变电阻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daguogai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文研究的腰椎复位机器人与牵引床配合使用,由牵引床实现对病人腰椎的纵向牵引,复位机器人把压力加载到椎间盘突出部位,使得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本文进行了机器人总体方案的设计,运动机构的设计,动力源的选取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本文研究的腰椎复位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13788529953
引导程序的开发是系统芯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基于8051核的某控制系统芯片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一种系统芯片引导程序的设计策略。该策略思路是:当系统上电复位后,开始执行固化在系统芯片中的引导程序,并加载存储于片外串行接口Flash的用户程序到片内SRAM中;加载完成后,程序无条件跳到SRAM中执行用户程序。在分析该系统芯片组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引导程序开发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引导程序的具体实现及开发编译环境的配置。该方案对其它系统芯片引导程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zhtzht
根据LCD屏幕大小,加载常见格式的图片,或者提取不同字符集、不同字体的字模,对其进行简单的缩放、旋转和翻转处理,然后按照一定的扫描线,转换成嵌入式系统需要的颜色质量,最后保存成C语言数组,BIN,BMP或字符图文件格式
标签: 字模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tom_man2008
深入浅出AVR单片机思路清晰,以AVR单片机为载体,介绍了初学单片机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书中语言严谨但不乏幽默风趣,配以大量的照片、图示和实例程序,使读者在愉悦中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培养了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兴趣。本书在讲述AVR单片机的同时,更注重于对读者学习和设计能力的启发、培养,帮助他们养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方法论,为进一步的学习创造了基础。 本书讲述浅显、内容丰富、编排合理、实例详尽。首先介绍了如何阅读器件资料的方法,然后熟悉ICCAVR集成开发环境并搭建实验开发装置,接着从实际应用出发,启发式地介绍AVR单片机的常用资源和对应软件方法,最后较为全面地补充了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要扩展的软件知识。 第1篇 Are you ready? 第1章 学会阅读Datasheet 1.1 如何阅读PDF文件,如何获得Datasheet文件 1.2 Datasheet告诉我们些什么 1.3 如何看懂AVR的Datasheet 1.4 如何得到帮助 1.5 汇编语言执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1.6 ATmega48/88/168常用熔丝的作用及其配置方法 1.7 对误烧写为外部时钟模式的解锁方法 实例1 阅读74HC595 Datasheet 第2章 深入开发环境 2.1 认识ICC编译环境 2.2 事半功倍的代码生成器 2.3 ICC之不得不说的故事 2.4 AVR最小系统和下载线DIY 实例2 AVR最小系统DIY第2篇 Let\'s go! 第3章 从跑马灯开始 3.1 输入/输出界面 3.1.1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引脚 3.1.2 “芯”里有数——数码管显示 3.1.3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从按键到键盘 3.2 用ATmega48/88/168单片机端口驱动数码管 3.3 操纵ATmega48/88/168单片机端口 3.4 端口内建上拉电阻的使用 3.5 端口位操作 实例3 跑马灯 实例4 数码管的显示(上) 实例5 数码管的显示(下) 实例6 矩阵键盘 第4章 对不起接个电话 4.1 十万火急——中断 4.2 中断的特性 4.3 使用中断时的注意事项 4.4 ATmega48/88/168单片机有哪些中断源 4.5 如何编写一个中断的服务程序代码 4.6 ATmega48/88/168单片机中断的开关控制 4.7 ATmega48/88/168中断标志位 4.8 ATmega48/88/168中断优先级 4.9 ATmega48/88/168单片机中断向量 4.10 中断与查询之争 4.11 用查询方式响应外设中断 4.12 中断误触发 4.13 前后台与原子操作 实例7 中断唤醒的键盘扫描 实例8 旋转编码器 第5章 一秒究竟有多长 5.1 单片机与时间 5.2 软件延时 5.3 不需要加载的“自由计时器” 5.4 通过重加载控制定时中断周期 5.5 使用代码生成器生成定时器1初始化代码 5.6 定时器的其他工作模式 5.7 PWM波及其应用简介 5.8 人类能看懂的电子时钟——实时时钟简介 实例9 闪烁的灯 实例10 渐明渐暗的灯 实例11 复杂闪烁控制 第6章 电量低 6.1 从猜数游戏到A/D转换器 6.2 ATmega48/88/168的A/D转换器 6.3 ATmega48/88/168单片机中与A/D相关的引脚 6.4 ATmega48/88/168单片机中与A/D相关的寄存器 6.5 使用A/D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6.6 怎样知道A/D转换完成 6.7 读取A/D的转换结果 6.8 使用代码生成器生成ADC初始化代码 6.9 书写具有工程结构的初始化代码 6.10 电量计原理概述 …… 第7章 正在过收费站 第8章 包装的学问 第9章 傻孩子求职记 第10章 MISSION UPDATE第3篇 Code Name C 第11章 朝花夕拾 第12章 指针都是纸老虎 第13章 来自身边的启示 第14章 初识嵌入式系统
上传时间: 2014-05-05
上传用户:佳期如梦
计算机应用中,有时需处理的信息不是数字量,而是一些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甚至是一些非电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模拟量的存储处理困难。首先将非电的模拟信号变成与之对应的模拟电信号,这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完成。计算机可处理的信息均是数字量(电脉冲信号)1和0,必须把要处理的模拟电量转换成数字化的电信号,这需要模拟(Analog)与数字(Digital)转换电路。数字到模拟转换:(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 D/A) D/A转换电路是模拟电路加上电子开关。D/A转换电路的核心是一个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特性:(Operation Amplifier) K->无穷大, V和->0 传递函数:V0 = -Vi * R0/Ri Ii->0, I和=If梯形R-2R电阻网络D/A转换器Ki受一个8位二进制代码控制 某位为1,对应开关K倒向右边; 某位为0,对应开关K倒向左边。Ki不论倒向哪边,均为接地VA-VH 的电位为: VREF,1/2VREF,..1/128VREFVO= -VREF *(1/2K7+1/4K6+…+1/256K0)V0= -(0-255/256)VREF 8位D/A转换器DAC0830系列器件国家半导体公司(NS)产品,0830、0831、0832。R-2R梯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双缓冲结构。单电源、低功耗、电流建立时间1uS。与微计算机接口方便。8位D/A转换器DAC0830系列器件ILE: 输入锁存允许; WR1#: 加载IN REG; WR2#: 加载DAC REG; XFER#: IN REG传到DAC REG; Iout1,Iout2: 外接OA输入; Rfb: 反馈电阻接OA输出; VREF: 参考电源,控制输出电压变化范围。
标签: AD转换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lu2767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微机:IBM PC系列机原理: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I/O接口电路及其与外设连接技术:硬件--接口电路原理 软件--接口编程方法第1章 基础知识 4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第3章 程序加载并执行 4第4章 微处理器一般指令 6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第6章 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8第7章 基本输入与输出 4第8章 程序流程控制 10第9章 字符串处理 6第10章 宏 4第11章 过程 4第12章 文件处理 4第13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4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blacklee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件为PPT文件,内容有:第1章 基础知识 4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第3章 程序加载并执行 4第4章 微处理器一般指令 6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第6章 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8第7章 基本输入与输出 4第8章 程序流程控制 10第9章 字符串处理 6第10章 宏 4第11章 过程 4第12章 文件处理 4第13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4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yanming852582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精品课程(课件):微机:IBM PC系列机原理: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I/O接口电路及其与外设连接技术:硬件--接口电路原理软件--接口编程方法第1章 基础知识 4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第3章 程序加载并执行 4第4章 微处理器一般指令 6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第6章 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8第7章 基本输入与输出 4第8章 程序流程控制 10第9章 字符串处理 6第10章 宏 4第11章 过程 4第12章 文件处理 4第13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4
上传时间: 2014-03-17
上传用户:89444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