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研究PCIe和千兆以太网,了解PCIe和千兆以太网的技术优势,具体分析PCle和千兆以太网的传输协议,详细说明PCleTLP数据包格式和以太网标2.完成PCIe DMA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FPGA端Verilog逻辑模块开发以及PC端的驱动和C应用程序开发。FPGA端基于PCle IP Core完成了发送接收引擎模块、寄存器读写控制模块和FIFO读写控制模块的设计。定义了相应模块的接口,并分析了数据传输的时序。PC端采用WinDriver进行PCle的驱动开发,并根据WinDriver提供的驱动API函数完成C应用程序的设计。3.完成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设计方案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FPGA端Verilog逻辑模块开发以及PC端Winpcap应用程序开发。FPGA端基于嵌入式三态以太网MACIPCore,设计了发送接收引擎模块、FIFO读写控制模块和物理接口模块。定义了相应模块的接口,并分析了数据传输经过Locallink接口和Client用户接口上的传输时序。PC端采用Winpcap提供的网络编程完成了C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了捕获FPGA端发送的数据包以及发送原始数据包至FPGA端的功能。4.PCIe DMA数据传输系统和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在Xilinx ML507开发板上进行了性能测试。记录FPGA与PC间进行读写测试的结果,验证这两个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最后分析了影响系统传输速率的原因以及系统目前仍存在的不足。
上传时间: 2022-07-11
上传用户:xsr1983
SKY1311T是一款应用于13.56MHz RFID系统非接触式读写设备芯片,支持 ISO14443Type A/B 标准协议。可读身份证。目前国内唯一一颗稳定支持低功耗检卡的芯片,功耗5ua以内。自主知识产权,外围简单,不需电感,已过EMV认证。
上传时间: 2022-07-23
上传用户:
该论文提出了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概念,将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测试领域,使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并兼有了虚拟仪器的优点.该论文是具有交叉性和新颖性特点的前沿课题,涉及到自动测试领域、微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现网络化自动测试、数据实时传输、数据库管理等功能.论文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要点,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图形显示模块.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对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平台在科研开发、计检、测控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直接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dongbaobao
随着人们安防意识的增强,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越来广泛,许多公共场所,如学校、工厂、政府、银行都设有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单纯的视频画面的监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兼容丰富的通信协议、强大的系统控制管理功能和智能化的监测能力的视频监控系统就成了当今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的热点。 现在流行的视频监控的构架大致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一种基于通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擅长复杂的计算、音视频处理,而通用微处理器适用于系统控制、管理。两种方案可以满足简单的视频监控的要求,各自功能也相对单一。如果把两种方案结合在一起,必定可以达到易于扩展多种功能的满意的效果。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几种方案,为了满足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越来越丰富全面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基于ARM和DSP的双处理器的视频监控平台,该平台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展和升级。系统采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 ARM9处理器和TI公司的TMS320DM642数字信号处理器,ARM负责视频的传输和外围控制,DSP负责视频的采集和压缩。本文主要着眼于平台的软件方面。硬件电路方面,主要介绍了视频采集电路和ARM与DSP的通信电路。软件方面,搭建了ARM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平台,开发了主机口(HPI)驱动程序,以及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TP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DSP部分,基于DSP/BIOS实时操作系统和RF5参考框架,开发了多任务的上层应用程序。移植并优化了MPEG-4编码器,依据DSP/BIOS的类/微驱动开发模型,开发了SAA7111视频编码器的驱动程序。 经过实验测试,ARM端搭建的嵌入式Linux软件平台运行良好。DSP端视频采集效率基本达到了25帧/秒的采集要求,经过优化的MPEG-4编码器对CIF格式的图像的压缩编码率为13帧/秒,视频服务器可满足视频传输的实时性需要。该设计的基于ARM和DSP双处理器架构视频监控平台在视频监控领域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视频监控;嵌入式系统;Linux;驱动程序;视频压缩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zmy123
针对仪器仪表向高端产品的发展趋势,课题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嵌入式μC/OS-Ⅱ操作系统和ARM7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平台,使仪表的使用更加方便、智能。系统融合了嵌入式系统、USB通信、LAN通信、显示等多项快速发展的技术,通过USB模块和LAN网络的数据传输,实现了高端仪表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整个平台具有高速、实时传输数据等特性,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行业的现场测量中。 硬件方面,课题采用具有ARM7TDMI核的LPC2220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控制平台,并结合应用设计出了显示模块、USB通信模块、LAN通信模块。控制平台通过USB通信模块和LAN通信模块,建立与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通道,将与SPI接口连接的仪表数据进行传输处理。USB接口电路采用了Cypress公司的CY7C68001芯片,LAN通信模块则采用了CIRRUSLOGIC的以太网控制器CS8900实现底层驱动。 软件方面,首先将μC/OS-Ⅱ操作系统移植到ARM7上,并在嵌入式μC/OS-Ⅱ环境下编写了各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在驱动程序的基础上设计了VFD显示程序、USB通信和网络通信等应用模块,验证了数据处理平台具有的各项功能。网络通信模块中,WEB SERVER在控制平台实现,在上位PC上输入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实现控制命令的发送、数据包的接收等功能。 经测试,系统运行正常,较好的实现了各项设计目标,从而证明了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本系统为高端仪表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06-06
上传用户:cooran
心脏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无创的心电信号检测设备来检测与评价心脏功能的状况,并研究心脏疾病的成因是生物医学电子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动态心电记录仪(Holter)是用于记录24小时长时间心电图的一种设备。研制高性能的动态心电记录、监护系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olter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目前的Holter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许多Holter采用8位、16位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运算能力有限,无法加入自动诊断功能:(2)数据存储采用固定焊接在板上的存储芯片,容量小,数据取出回放不方便;(3)大部分Holter还不能实现心电信号的实时远程传输,心电数据的分析以及分析报告的获取往往要滞后好几天时间,不利于心脏疾病的及早诊断及治疗。 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ARM(一种32位嵌入式处理器)的动态心电记录仪。该记录仪具有运算功能强、能够实现心电信号实时远程网络传输的特点。为确保信息不会因网络传输故障而丢失,本系统同时还采用了便于携带的SD(Secure Digital Memory)闪存卡作为存储媒介,具有大容量数据存储的功能。本文设计的系统主要完成的任务有心电信号的采集、心电信号的放大滤波、心电信号的显示和心电信号的存储与传输。整个系统由一片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控制,本系统中采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是三星的S3C44BOX。放大和滤波电路主要是对电极导联传来的心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除干扰信号,以获取合适的信号大小并保证采集的心电信号的正确性。心电信号的显示是把心电信号实时地显示在Holter的液晶屏上,能使患者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心电信号情况。心电信号的存储采用了容量大、成本及功耗低并且体积小方便携带的SD卡来存储心电数据。心电数据的传输是通过以太网实现的,以太网可以实现快速、高正确率的传输。传输的数据由医院内的服务器接收,并且在服务器端对心电信号进行相应的显示和处理。为实现上述功能编写的系统软件包括Holter的Bootloader的设计、uC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A/D转换程序、液晶屏的控制及菜单程序、SD卡FAT文件格式的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端数据接收、波形显示程序。本系统经过一定的实验证明符合设计要求,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
上传时间: 2013-07-10
上传用户:Amos
汽车黑匣子(又称汽车行驶记录仪)是一种使用在汽车上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这种装置能对车辆的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抑制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章、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GB/T 19056-2003,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一种具有音视频处理功能的汽车黑匣子,采用的是三星公司的S3C2440 32位ARM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同时为了使汽车黑匣子能更方便地与上位机之间进行通讯,本系统采用了USB Mass Storage设备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论文首先介绍了汽车黑匣子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汽车黑匣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需要完成的目标。接下来,论文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的构思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不同方案优劣的比较,给出了最后的设计方案,并建立了系统的开发平台。在硬件设计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各主要功能部件及电路的设计和特点。在软件设计单元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和Bootloader的特点,并给出了系统软件的各模块程序设计。在文件系统设计部分,论文讨论了在NandFlash中建立FAT文件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Linux下USB Mass Storage设备驱动的设计和调试,实现汽车黑匣子记录的数据通过USB接口与PC机或PDA之间的通信。 本文在结束处对整个课题作出总结,并指出在本系统现有的基础上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改进的地方。
上传时间: 2013-05-27
上传用户:dianxin6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ARM处理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等优点占领了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大部分市场,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已深入到工业控制、网络通讯设备等领域。Linux作为功能强大、源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要求,以开发具有射频卡结帐功能的新型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并与校园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相连为目标,提出了基于ARM-Linux的自动售货机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根据方案对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在分析嵌入式软硬件可实现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和能够实现数据网络传输的HMS30C7202微处理器,对ARM处理器最小系统和关键的接口电路进行了硬件结构设计,系统扩展有FLASH、EPROM、以太网接口、RS232接口、GPIO接口、USB接口等外围电路。利用Protel软件完成了开发板的原理图设计、绘制以及印刷电路板布局布线工作,PCB设计以高速电路设计为准则,集成了多种接口电路,完成了硬件系统的设计。研究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的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软件环境建立方法,论述了移植Linux到ARM控制板的过程,分析了嵌入式软件的应用程序架构与各部分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硬件驱动程序。在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的基础上,对基于ARM的嵌入式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进行实例研究和系统功能调试,完成了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并使系统能够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通信,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上传时间: 2013-07-05
上传用户:Ruzzcoy
智能家庭信息系统是集自动化、计算机、通信技术于一体的“3C”系统,它将各种家电产品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对家电设备进行集中或异地控制和管理,以及能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以控制终端为突破口作为对家庭信息系统的研究,将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课题开发的智能家庭信息系统是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对基于网络的嵌入式家庭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传统智能家居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短距无线网络的现代智能家居系统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接着对智能家居控制的系统构架以及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基于IEEE802.15.4的ZigBee技术是目前最适合无线家居控制系统的无线标准,并对该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充分考虑到家庭信息化网络的现状和家庭内部各信息家电的互连、集中控制、远程访问与控制的需求,以及低成本实现的实际需要,及设备互连对传输带宽和使用灵活性等特点的需要,设计了以无线ZigBee技术组成家庭网络体系总体结构,避免了在家庭内部布线的缺陷,且满足了功耗低,成本低,网络容量大等要求。 设计了新型无线通讯模块,该模块主控芯片采用8位低功耗微控制器ATMEGA64及CHIPCON公司推出的首款符合2.4 GHZ IEEE802.15.4标准的射频收发器CC2420来实现ZigBee模块,它可以降低无线通讯的成本和提高无线通讯的可靠性,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嵌入其它设备。 论文采用了免费、公开的linux操作系统,并给出了在Linux上的开发流程。 最后,论文具体分析了无线ZigBee协议、ZigBee组网技术以及它们在将来的广泛应用。深入地研究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设计了远程客户端访问和控制家用电器的界面,并给出了部分软件设计流程图。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agent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测试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等相结合的一种设备运行信息分析处理方法。将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采集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易于网络化、造价相对较低,集信号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为一体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传统工控监测技术方案以及本项目具体功能和指标的分析,提出了ARM+嵌入式Linux架构的技术方案。采用多个嵌入式设备终端作为监测系统数据的采集终端,然后通过GPRS模块连入Internet,通过Internet上的多台主机作为监控中心,各自运行相应的包括网络管理功能的应用程序,实现监测数据自动、可靠的采集、存储、处理、实时显示及实时数据远程传输,进而实现分布式、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设备监测系统新模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嵌入式技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给出了嵌入式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根据系统的功能和要求的技术指标,在综合比较现有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构造嵌入式系统的优点和缺陷,选定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本次设计的操作系统;选择了samsung公司基于ARM920T内核的处理器S3C2410X作为嵌入式处理器;简单介绍了S3C2410X的工作模式,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方案。 这种基于嵌入式终端的工控监测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和嵌入式监测终端两大部分组成。本文所主要涉及的就是该系统中的嵌入式监测终端部分,主要进行了嵌入式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ARM-Linux的移植,建立交叉编译环境,制作根文件系统,软件部分主要是对驱动程序和终端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和介绍。重点介绍并了FPGA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液晶显示部分与实数EFT算法以及几种数字信号的平均算法的C语言实现,最后,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后续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基于ARM-Linux的工控监测系统的研制对于监测网络化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的研制成功将会给工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上传时间: 2013-07-20
上传用户:gjz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