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点阵(滚动显示)论文+程序.rar 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部分进行仿真与分析.rar LED显示屏动态显示和远程监控的实现.rar 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rar USB接口设计.rar 毕业设计(论文)OFDM通信系统基带数据.rar 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rar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rar 单片机课程设计__电子密码锁报告.rar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rar 电动智能小车(完整论文).rar 电气工程系06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rar 电信运营商收入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rar 电子设计大赛点阵电子显示屏(A题)..rar 电子时钟.rar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rar 基于GSM短信模块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rar 基于GSM模块的车载防盗系统设计 TC35i 资料.rar 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rar 门控自动照明电路.rar 全遥控数字音量控制的D类功率放大器.rar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完整论文.rar 数字密码锁设计.rar 数字抢答器(数字电路).rar 数字时钟.rar 水箱单片机控制系统.rar 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rar 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rar 用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rar 用单片机实现温度远程显示.rar 智能家用电热水器控制器.rar 智能型充电器电源和显示的设计.rar 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rar 每个设计包含论文、原代码,个别的有PCB
上传时间: 2013-07-05
上传用户:riiqg1989
高速数字设计中的圣经,也叫黑魔书。 这本书是专门为电路设计工程师写的它主要描述了模拟电路原理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分析应用。它告诉了大家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他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标签: 高速数字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ht618
TDS1000B系列/TDS2000B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使用说明书:即时提高生产效率,难以置信的简便性TDS1000B 和TDS2000B 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以您可以承受的价格,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性能和
上传时间: 2013-05-29
上传用户:yimoney
随着数字录音和传输的出现,将数字信号源与数字处理直接结合起来提供端到端数字音频系统的想法看起来即将实现。端到端数字音频确保数字音频源—无论是CD、DVD 或HDTV—“原汁原味”地还原其录制或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icarus
建立在数据率转换技术之上的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要求能够实现高截获概率、高灵敏度、近乎实时的信号处理能力。双信号数据率转换技术是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关键技术之一,是解决宽带数字接收机中前端高速ADC采样的高速数据流与后端DSP处理速度之间瓶颈问题的可行方案。测频技术以及带通滤波,即宽带数字下变频技术,是实现数据率转换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宽带数字侦察接收关键技术之一的数据率转换技术,着重研究了快速、高精度双信号测频算法以及实验系统硬件实现。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1)分析了现代电子侦察环境下的信号特征,指出宽带数字接收机必须满足宽监视带宽、流水作业以及近实时的响应时间。给出了一种频率引导式的数字接收机方案,简要介绍这种接收机的关键技术——快速、高精度频率估计以及高效的数据率转换。 (2)介绍了FFT技术在测频算法中的应用,比较了FFT专用芯片及其优点和缺点,指出为了满足实时处理要求,必须选用FPGA设计FFT模块。 (3)在分析常规的插值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单信号的快速插值频率估计方法,只需三个FFT变换系数的实部构造频率修正项,计算量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测频速率快的特点。 (4)基于DFT理论和自相关理论,提出了结合FFT和自相关的双信号频率估计算法。该方法先用DFT估计其中一个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以此频率对信号解调并对消该频率成分,最后利用自相关理论估计出另一个信号的频率。 (5)基于DFT理论和FFT技术,研究了信号平方与FFT结合的双信号频率估计算法。根据信号中两频率分量的幅度比,只需一次一维平方信号谱峰搜索,就可以得到双信号的和频与差频分量的估计值,并利用插值技术提高测频精度。该算法能够精确地估计频率间隔小的双信号频率,且容易地扩展到复信号,FPGA硬件实现容易。 (6)基于现代谱分析理论,研究了基于AR(2)模型的双信号频率估计算法。方法在利用AR(2)模型系数估计双正弦信号频率之和的同时,利用FFT快速测频算法估计其中强信号分量的频率值。算法仿真验证和性能分析表明了提出的算法能快速高精度地估计双信号频率。 (7)给出了基于频谱重心算法的雷达双信号频率估计的FPGA硬件实现架构,并进行了时序仿真。 (8)讨论了双信号带宽匹配接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给出了快速测频及带宽估计模块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6-02
上传用户:youke111
本项目完成的是中国地面数字电视融合方案发端系统的FPGA设计与实现。采用Stratix系列的EP1S80F1020C5FPGA为基础构建了主硬件处理平台。系统中能量扩散、LDPC编码、符号交织、星座映射、同步PN头插入、3780点IFFTOFDM调制以及信号成形4倍插值滚降滤波器等都是基于FPGA硬件设计实现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融合方案发端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FPGA设计的相关知识。第三章重点、详细地介绍了基于FPGA的融合方案发端系统除LDPC编码部分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并对级连后的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第四章简要介绍了与融合方案发端系统结构类似的一个窄带LDPC解码-误码测试实验平台发端的FPGA设计,并对该测试平台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我在项目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中国地面数字电视融合方案的整体结构和原理。 2.制定了整个发端系统FPGA实现的框架以及各模块的接口定义。 3.完成了3780点IFFTOFDM的FPGA设计和验证。 4.完成了4倍插值169阶滚降滤波器的算法改进和FPGA设计与验证。 5.完成了整个融合方案系统的功能仿真、分析和验证。 6.完成了窄带LDPC解码-误码测试实验平台发端的FPGA设计以及仿真、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7-05
上传用户:qq521
现代雷达系统广泛采用脉冲压缩技术,用以解决作用距离与分辨能力之间的矛盾。脉冲压缩是指雷达通过发射宽脉冲,保证足够的最大作用距离,而接收时,采用相应的脉冲压缩法获得窄脉冲以提高距离分辨率的过程。同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雷达脉冲压缩处理的数字化实现提供了可能。 本文主要研究雷达多波形频域数字脉冲压缩系统的硬件系统实现。在匹配滤波理论的指导下,成功研制了基于FPGAEP1K100QC208-1和4片高性能ADSP21160M的多波形频域数字脉冲压缩系统。该系统可处理时宽在42μs以内、带宽在5MHz以下的线性调频信号(LFM),非线性调频信号(NLFM)和Taylor四相码信号,且技术指标完全满足实用系统的设计要求。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有:(1)基于双通道模数转换器AD10242设计高精度数据采集电路,为整个脉压系统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完成了前端模拟信号输入电路的优化和差分输入时钟的产生,以实现高精度采样。 (2)根据协议和脉压系统的工作要求,以基于FPGAEP1K100QC208完成系统控制,使整个脉压系统正确稳定地工作。同时以该FPGA生成双口RAM,实现数据暂存,以匹配采样速率和脉压系统频率。 (3)设计基于4片高性能ADSP21160M的紧耦合并行处理系统,以完成多波形频域数字脉冲压缩的全部运算工作。4片DSP共享外部总线,且各DSP以链路口互连,进行数据通信。各DSP还使用一个链路口连接到接口板DSP,将脉压结果送出。 (4)以一片ADSP21160M和一片EP1K100QC208为核心,设计输出板电路,完成数据对齐、求模和数据向下一级的输出,并产生模拟输出。 (5)调试并改进处理板和输出板。
上传时间: 2013-06-11
上传用户:qq277541717
自适应滤波器的硬件实现一直是自适应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对器件的响应速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用通用DSP 芯片实现的自适应滤波器处理速度低和用HDL语言编写底层代码用FPGA实现的自适应滤波器开发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SP Builder系统建模的设计方法。以随机2FSK信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上编写了LMS去噪自适应滤波器的点M文件,改变自适应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对算法迭代步长、滤波器的阶数与收敛速度和滤波精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自适应参数,即迭代步长μ=0.0057,滤波器阶数m=8,为硬件实现提供了参考。 然后,利用最新DSP Builder工具建立了基于LMS算法的8阶2FSK信号去噪自适应滤波器的模型,结合多种EDA工具,在EPFlOKl00EQC208-1器件上设计出了最高数据处理速度为36.63MHz的8阶LMS自适应滤波器,其速度是文献[3]通过编写底层VHDL代码设计的8阶自适应滤波器数据处理速度7倍多,是文献[50]采用DSP通用处理器TMS320C54X设计的8阶自适应滤波器处理速度25倍多,开发效率和器件性能都得到了大大地提高,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是EDA技术的前沿与发展方向。 最后,采用异步FIFO技术,设计了高速采样自适应滤波系统,完成了对双通道AD器件AD9238与自适应滤波器的高速匹配控制,在QuartusⅡ上进行了仿真,给出了系统硬件实现的原理框图,并将采样滤波控制器与异步FIF0集成到同一芯片上,既能有效降低高频可能引起的干扰又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上传时间: 2013-06-01
上传用户:ynwbosss
模糊控制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那些不能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场合进行有效的控制;近年来,FPGA及EDA技术发展迅速。本论文就是要结合这两种先进技术,在一块FPGA芯片上实现一个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并尝试将ADC和DAC集成在该芯片中,以简化系统设计。 首先阐述了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算法;然后在简单介绍FPGA结构和VHDL语言的基础上,采用自项向下的设计方法,应用主流EDA工具进行模糊控制各模块的设计,并对每个模块进行仿真;最后将各模块组成一完整的模糊控制器,在EDA工具上进行仿真验证和编程下载,并用一个温度控制实验验证了控制器的功能,证明该控制器满足一般控制应用的要求。 本论文是以VHDL和FPGA为代表的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技术在智能控制领域应用的一个尝试,拓宽了模糊控制器的实现形式,相比于传统的以单片机为载体的模糊控制器,在系统的简单性、实时性和经济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增强,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方法。 由于在算法的处理上采取了一定的简化,所以损失了一定的精度。今后可以在算法上进行完善,设计出高精度的模糊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haoxiyizhong
逆变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从分立元件的模拟电路到以专用微处理芯片(DSP/MCU)为核心的电路系统,并从数模混合电路过渡到纯数字控制的历程。但是,通用微处理芯片是为一般目的而设计,存在一定局限。为此,近几年来逆变器专用控制芯片(ASIC)实现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逆变控制器发展的新方向之一。本文利用一个成熟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控制模型,围绕逆变器专用控制芯片ASIC的实现技术,依次对专用芯片的系统功能划分,硬件算法,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优化,流水线操作和并行化,芯片运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引述了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基于极点配置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同时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表明此系统具有很好的动、静态性能,并且具有自动限流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紧接着分析了FPGA器件的特征和结构。在给出本芯片应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FPGA目标器件的选择原则和芯片的技术规格,完成了器件选型及相关的开发环境和工具的选取。然后系统阐述了复杂FPGA设计的设计方法学,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ASIC设计流程,概要介绍了仅使用QuartusII的开发流程,以及Modelsim、SynplifyPro、QuartusII结合使用的开发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芯片系统功能划分,针对:DDS标准正弦波发生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算法单元,硬件PI算法单元,SPWM产生器,三角波发生器,死区控制器,数据流/控制流模块等逆变器控制硬件算法/控制单元,研究了它们的硬件算法,完成了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全数字锁相环的结构和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逆变器的,用比例积分方法替代传统锁相系统中的环路滤波,用相位累加器实现数控振荡器(DCO)功能的高精度二阶全数字锁相环(DPLL)。分析了“流水线操作”等设计优化问题,并针对逆变器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算法呈多层结构,且层与层之间还有数据流联系,其执行顺序和数据流的走向较为复杂,不利于直接采用流水线技术进行设计的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分层多级流水线”设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控制系统的流水线优化设计问题。本文最后对芯片运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了设计中的“竞争冒险”和饱受困扰之苦的“亚稳态”问题,分析了产生机理,并给出了常用的解决措施。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ice_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