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进行编写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着重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述,避免繁琐的理论推导。在文字上,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在内容上删减了陈旧的、冗余的内容,减少内部电路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应用;增加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容并适当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全书共八章,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A/D及D/A转换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内容,并有与内容配合的思考题和习题。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可作为全国招收初中五年制高职和中等专业学校工科电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近专业的师生和工业技术人员参考。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brucewan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由于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因此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OFDM信号具有较高的峰平比(PAPR),受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产生信号带内失真和带外频谱扩展,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因此,功放线性化技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数字预失真技术以其准确性、复杂度、自适应性等方面良好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功放线性化技术。本文深入研究了适用于无线通信OFDM系统的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模型构造、预失真模型参数辨识、OFDM系统预失真方案设计等方面。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总结如下: 1.针对现有无记忆多项式预失真器在输出回退(OBO)减小时的性能受限问题,基于分段非线性补偿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动态系数多项式预失真方法。动态系数多项式具有多组系数,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多项式选取不同的系数组合,从而降低非线性补偿的误差;文中讨论了动态系数多项式模型的构造方法,并且给出了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简化递归系数估计算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a123456
数字控制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开关电源的数字控制器包含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模数转换器、数字补偿器和数字脉宽调制器。本论文总结和比较了当今国际上高频开关电源数字控制器各个模块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 数字电源要在高频开关电源应用领域中实用化、市场化,在技术上仍然存在许多的难关需要攻克。其中模数转换器和数字脉宽调制器的分辨率问题给系统带来了极限环振荡的隐患,采样时滞现象增加了实现电源的电压调节快速动态响应特性的难度,同时数字补偿器必须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完成若干次乘法和加法运算以便及时更新占空比信息,从而对数字控制器的运算速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本文集中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途径,利用matlab中的SISOTOOL块,通过直接数字设计提出了2P2Z的数字补偿算法。按照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步骤,本文对主要元器件进行了参数的计算以及选型,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电路的稳态瞬态性能进行仿真研究。 为了对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进行验证,本文设计实现了一款基于DSPic30F2020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并采用2P2Z控制算法的高频全桥拓扑大功率通信一次电源整流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电源方案稳定可靠,性能参数优异,能够满足应用的需要。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林鱼2016
介绍了单相全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阐述产生SPWM波和实现PI 控制的算法, 给出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实现控制的软件流程。实验表明利用软件完成逆变器控制是可行的
上传时间: 2013-06-30
上传用户:zjf3110
电机直接启动时产生几倍于额定电流的冲击电流,不仅对电网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严重的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为了改善电机的启动特性,在电机领域采用由晶闸管控制的电机软启动器,基于电机软启动器的优良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数字处理器TMS320LF2407A的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 异步电机在轻载运行时,功率损耗增大,功率因数和效率都大大降低,造成了大量电能的浪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损耗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降压节能方案,然后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方案效果。 本文利用MATLAB搭建了软起动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软起动的控制方式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软起动器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异步电动机起动时对电网的冲击。本文同时也阐述了晶闸管调压电路及软起动器主电路的工作原理、软起动器的硬件结构和功能以及软件设计。 利用TMS320LF2407A和89S52组成的双CPU系统,研制了性能优良、操作简易、界面清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本文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思想和相关的实验曲线。实验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
上传时间: 2013-06-24
上传用户:erkuizhang
隔离升压DC-DC变换器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超导储能系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隔离升压全桥变换器(Isolated Boost Full Bridge Converter,简称IBFBC)为研究对象,针对隔离升压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起动问题、隔离变压器漏感问题、软开关问题和输入电感磁复位问题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解决了这一类拓扑所共有技术问题。 提出了隔离升压DC-DC变换器拓扑族,分析比较了各种拓扑的特点,确定了以IBFBC为研究对象。对IBFBC进行了详细的稳态分析和小信号建模分析,为其分析、设计和搭建实验平台提供了电路理论基础。 理论上分析了IBFBC起动时存在电流冲击的原因。提出了二种数字化软起动方案,该方案对主电路进行了改造,利用DSP能灵活产生PWM波的特点采用了新的控制策略,成功实现了该系统的软起动。 理论上分析了IBFBC隔离变压器漏感引起功率开关管关断电压尖峰的原因,采用了有源箝位的方法,有效的解决电压尖峰问题。提出了带有源箝位IBFBC的九种PWM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控制型软PWM方法,在不增加主电路元器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PWM的发生方法,实现了有源箝位功率开关管和桥臂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 从理论上分析了IBFBC输入电感磁复位问题。在正常停机时提出了一种数字化软停止的方法,控制变换器由Boost工作状态逐渐过渡到Buck工作状态,让输入电感存储的能量逐渐释放掉,最后停止工作。对于故障保护停机,采用了绕组磁复位的方法,把输入电感设计成反激式变换器形式,突然停机时,电感中存储的能量通过反激式绕组释放到输出端,这样保护了变换器不会损坏。 给出了主电路关键器件参数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以DSP-TMS320F2407为核心的数字控制单元,编写了DSP控制程序和CPLD逻辑处理程序。研制了一台输出功率5KW,输入电压直流24V,输出电压直流300V的IBFBC,通过全面的性能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 本文立足于IBFBC的关键技术要求,并充分考虑工程应用中的实际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为实际系统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fevast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的压力使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新的热点。由于燃料电池输出特性的特殊性,输出端必须连接DC/DC变换器,使之与驱动器配合。因此,DC/DC变换器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本论文主要对燃料电池电动轿车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用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参数设计及电磁兼容(EMC)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针对升降压和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介绍分析了几种传统升降压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针对燃料电池的特性和电动汽车对升降压DC/DC变换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分析比较了非隔离式直流变换器的一些优点和缺点,提出了Buck-Boost级联的升降压主电路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然后运用模拟仿真软件MATLAB仿真分析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其次分析研究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与设计,综合比较现有的各种隔离与非隔离方案,结合车用要求,选择了非隔离式的Buck-Boost拓扑。针对其工作原理、特点进行了双向DC/DC变换器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设计研究,重点研究其过渡过程的控制策略。在利用MATLAB进行各种过渡过程的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最佳的过渡控制方案。并利用该控制策略编制DSP控制程序,制作了小功率1kW数字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 最后深入讨论了DC/DC变换器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了DC/DC变换器主电路中存在的主要干扰源、干扰产生的机理以及干扰传播途径,然后以此出发,重点讨论了各种抑制电磁骚扰(EMI)和电磁抗干扰(EMS)的方法及措施,给出具体方案。
上传时间: 2013-05-24
上传用户:hanli8870
近年来,多电平逆变器在高压大容量电能变换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控制策略和电路拓扑等已成为了研究热点。相对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它具有效率高动态性能好,对电动机产生的谐波少,适合高压大容量等优点。但随着电平数的增加,基本控制算法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存在中点电压不平衡等问题。将DSP数字控制技术应用于多电平逆变器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硬件控制电路,提高了系统性能,还可以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本文以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三电平逆变器的电路方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开关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电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进行了改进,并详细推导了该调制算法的计算公式,结合中点电位控制来确定开关矢量的作用顺序,使仿真和实现都比较容易。然后重点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能控制逆变器直流侧电容中点电位平衡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最后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推导的三电平逆变器SVPWM调制算法和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了该调制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5-20
上传用户:PresidentHuang
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太阳能已经成为当今能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大规模利用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给出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详细的硬件设计过程,然后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能点跟踪、逆变器的特性及控制方法、并网系统的人机交互子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网逆变器的硬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难点之一。本文设计了1套额定功率为3KW的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F2812DSP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文章对整个硬件的设计过程和电路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提高系统效率,光伏阵列都要求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本文在分析了各种MPPT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相全桥电路的电导增量法,给出了整个算法在DSP中的实现过程。 并网逆变器输出级的跟踪控制技术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点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级的电路工作模式和数学模型,深入分析了T型输出滤波器的原理及电网电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数字PI控制,并给出了其在DSP中的实现过程。 为完成对并网系统的监控和设置,设计了人机交互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小型嵌入式系统,用MODBUS协议实现了子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通信。本文详细分析了整个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系统实现了稳定可靠运行。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88mao
双向DC/DC变换器(Bi-directionalDC/DCconverters)是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能量双向传输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正逐步应用到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等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航天电源等场合。一方面,双向DC/DC变换器为这些系统提供能量,另一方面,又使可回收能量反向给供电端充电,从而节约能量。 大多数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复杂的辅助网络来实现软开关技术,本文所研究的Buck/Boost双向的DC/DC变换器从拓扑上解决器件软开关的问题;由于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流纹波较大,这会带来严重的电磁干扰,本文结合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与磁耦合技术使电感电流纹波减小;由于在同一频率下不同负载时电流纹波不同,本文在控制时根据负载改变PWM频率,从而使轻载时的电流纹波均较小。 本文所研究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SP处理器进行控制,其原因在于:目前没有专门用于控制该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芯片,而DSP具有多路的高分辨率PWM,通过对DSP寄存器的配置可以实现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PWM;DSP具有多路高速的A/D转换接口,并可以通过配合PWM完成对反馈采样,具备一定的滤波功能。 本文所研究的数字双向DC/DC变换器实现了在Buck模式下功率MOSFET的零电压开通及零电压关断,电感电流的交迭使其电感输出端电流纹波明显变小,轻载时PWM频率的提升也使得电流纹波变小。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cy_e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