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是基于嵌入式开发平台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主要使用树莓派和arduino作为核心控制,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上进行机器人的工作和维护、主要使用环境是在室内。机器人系统运行的环境是Linux系统、主要是C、Python、PHP等语言、系统需要局域网或者公网的网络环境。计划实现环境监控及报警、安全防护、文体办公,家庭娱乐、媒体影音、出行天气等功能,机器人作为家庭里的小管家,当室内没人的时候,机器人在室内自主巡航进行环境检测、安全报警等并随时向用户提供家里情况,比如室内温度、煤气检测并实时上传到互联网。使用云服务器,大数据等。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者微信对机器人进行一个部署。并且会报警处理一些事情,例如降温功能,人脸检测报警等。当用户在家时,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播放音乐、电影、语音识别聊天等,而且还会抓取网络新闻、发送微博、邮件、生成扫描二维码、文字提取等功能都已经可以实现。另外该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自主无线充电。
标签: 智能机器人
上传时间: 2022-07-25
上传用户:
素材及源码.rar 6.5M2019-07-26 10:55 01 wifi音响课程整体介绍.mp4 19.7M2019-07-26 10:55 05 安装Python,编写Python脚本控制MP3播放命令.mp4 27.3M2019-07-26 10:55 08 注意事项和常见的问题.mp4 7.1M2019-07-26 10:55 06 编写HTML5网页调用Python脚本,实现前端控制MP3的播放.mp4 25.1M2019-07-26 10:55 02 固件 设置和网络.mp4 43.9M2019-07-26 10:55 课件.rar 6.3M2019-07-26 10:55 03 软件操作.mp4 39M2019-07-26 10:55 04 声卡_驱动.mp4 35.2M2019-07-26 10:55 07 使用手机、电脑等实现WIFI音响播放音乐、MP3.mp4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本章首先介绍WCDMA系统不同版本之间演进过程,使读者对WCDMA制式有总体的认识;接着从具体的网络建设角度出发,介绍了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 10.1 WCDMA演进概述 10.1.1 标准进展概述 WCDMA技术从出现以来逐渐演进发展为R99/R4/R5/R6等多个阶段,其中R99协议于2000年3月(3GPP官方说法是1999年12月)冻结功能,经过两年时间的完善,协议已经成熟;R4协议于2001年3月冻结功能,协议已经稳定。R5协议于2002年3月 (部分功能6月)冻结功能。R6协议预计在2004年12月左右冻结功能。 图10-1 3G协议的发展趋势 WCDMA系统相对于GSM网络和GPRS网络来说,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无线网络的改变。WCDMA网络中,使用无线接入系统RAN来取代了GSM中的基站子系统BSS。 R99版本的WCDMA核心网从网络形态上来说,可以看作是GSM的核心网络和GPRS的核心网络的组合。也即R99的核心网络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电路域与GSM的核心网构造基本相同,分组域与GPRS的核心网构造基本相同。 R4版本的核心网络相对于R99版本来说,最大的变化就在于R99核心网电路域中MSC网元的功能在R4版本中由MSC Server和MGW来完成。其中MSC Server处理信令,MGW处理话音。分组域没有什么变化。具体可参见第三章系统结构的相关内容。 R4协议的核心网络具有TDM和IP两种组网方式。采用TDM方式组网时,R4网络的网络规划建设与R99网络有不少相近之处。比如在建设汇接网络、信令网络等方面,很多考虑都是相同的。采用IP方式组网的时候,R4的网络规划建设则与R99有了不小的区别。 R5版本的核心网络相对于R4版本来说,多了一个IMS(IP多媒体子系统)域,增加了相应的设备和接口;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网络结构则没有什么大变化。同时由于网络功能的增强,部分设备功能也进行了升级。
上传时间: 2013-07-24
上传用户:13517191407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前版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其特点如下:1.加强了信号与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2.对每一问题的讲述,先以概念引路,然后逐步展开分析与讨论,例如器件的建模,由物理概念讲述其参数,从而得出电路模型;3.坚持以集成电路为主线,加强CMOS器件等新内容;4.加强SPICE程序对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与设计。 内容包括:绪论、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含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康郎
本文以负载周期性交化而转速基本不变类负载的轻载调压节能控制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原理、控制策略、触发脉冲的选择、调压过程振荡现象的原因、解决方案、动态仿真模型等关键技术。 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解析法分析了负载周期变化的恒转矩负载的调压节能原理,得到了异步电动机的调压特性曲线,指出了几种控制方法的本质是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比较了负载转矩对几种控制方法的控制范围、节能效果的影响并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风机水泵的调压特性,为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器的方案设计以及为分析实际控制中遇到的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2.设计了晶闸管调压的主电路、选择晶闸管及其相应的保护器件,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双窄脉冲和宽脉冲触发板在电动机周期变化负载调压时的差别。设计了以ARM7/LPC2214为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原理图、PCB、液晶显示器、串口通信、节能控制等部分的软硬件的调试,为实验和控制算法的实现作了铺垫。 3.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了以电源电压为同步信号的三相晶闸管调压过程产生电流振荡的影响因素,即负载转矩,移相触发角的大小,电机的转动惯量,负载的性质。说明了电压同步信号触发方式的适用范围,分析引起电流振荡的本质,提出了以电流为同步信号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的动态控制算法扫清了障碍,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4.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节能控制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系统动态跟踪负载变化自动调整电机的端电压,提高电机在空载和轻载时的效率和功率因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5.通过实验静态地分析了调压后电机的节能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5-20
上传用户:jjq719719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20 世纪80 年代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相对于普遍应用的13.56MHz 射频识别系统,本设计中的868MHz 射频识别系统有着更多的优点:读写距离远,阅读速度快等,是目前国际上RFID产品发展的热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符合ISO18000-6 标准的超高频RFID 电子标签的主要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及读写方法, 重点在于与其相应读卡器的设计方案, 包括读卡器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流程以及与上位机通信的实现。 在硬件设计中,选用ATMEL 公司的AVR 单片机ATmega8 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了主控、复位、串行通信等电路。并以RFM 公司开发的TRC101 为射频收发芯片进行了射频收发模块的设计。 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和结构化编程的思想,单片机编程语言为汇编语言,与上位机串行通信采用Visual Basic 编程。经过测试,误码率较低,编制的防冲突程序实现了基于随机二进制算法的防冲突功能。 本设计具有可靠性高,模块化设计等特点,通过验证,满足标准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证明了本设计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enlan
励磁装置是同步发电机的重要控制部件,直接影响电机及电力系统的特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SP(TMS320F2812)微控制器的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的设计研究。 本文以新型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的开发研制为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了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重要作用,然后介绍了常用的DSP 芯片特点与构成,最后着重介绍了新型励磁调节器的软、硬件设计实现方法,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硬件设计主要有交、直流的调理电路的设计,铁电储存设计以及通讯电路、D/A 电路等其它外围电路的具体设计;软件由主程序和中断程序构成。其中,主程序主要完成系统的初始化;中断程序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算法实现, PID 调节、限制保护模块等部分以及通讯部份等。 本设计充分利用TMS320F2812 芯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片内外设及高速的实时控制能力,来完成各功能的实现。
上传时间: 2013-05-20
上传用户:wsf950131
矢量变换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是一种高性能的调速系统,已经在许多需要高精度、高性能的场合中得到应用。以矢量变换为基础的许多控制方法,诸如无速度传感器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正在发展中。本文对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了研究,利用异步电动机在二相同步旋转MT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箱SIMULINK分别对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在开环控制系统的仿真中,推导出一种异步电动机在MT坐标系下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静态、动态性能良好的特点,同时这个仿真模型也用于闭环系统。在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中,设计了一个速度、磁链闭环的电流滞环型PWM变频调速系统,并且使这个闭环系统在SIMULINK中加以实现。本文同时还应用非线性反馈解耦理论将矢量控制的闭环系统分解为线性化的转速子系统和转子磁链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中的速度调节器和磁链调节器可按线性理论设计。仿真结果证明这两个变频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静态性能。其中的一些仿真模块也可用于其它控制策略的变频调速系统中。
标签: MatiabSimulink 异步电动机 变频调速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417313137
由于低场磁共振自由感应(FID-Free Induction Decay)信号十分微弱,信噪比低,所以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调试具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首先对低场磁共振电路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低场磁共振的信号幅值,然后重点对天线接口和前置放大两个电路模块进行了分析研究.天线接口电路是射频发射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磁体天线的接口电路.针对接收信号弱、信噪比低的情况,天线接口电路不但要实现天线的三个状态(发射、泄放、接收)间的切换,而且要对信号进行无源放大.该文在完成了天线接口电路功能分析后,建立了简化模型,然后对其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满足最大放大倍数和期望带宽时的调试指导参数,还据此设计了校验信号发生电路.前置放大电路主要完成磁共振FID信号的有源放大.该文在进行了方案讨论后,给出了具体的前置放大电路,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了静态工作点计算和动态仿真分析,计算了增益系数,分析了带宽,并作了噪声分析.该文还参照高频电路的设计特点,分析了低场磁共振信号放大电路的噪声干扰的来源、种类;讨论了器件选择、电路布板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减小噪声干扰的一些具体措施.
上传时间: 2013-06-01
上传用户:hanli8870
作者在论文中系统地研究了目前新颖的电机伺服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永磁电机的各种磁路结构对电机电抗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各种结构在不同应用场合的优缺点,最后选择了表面凸出式磁路结构,建立了手算电磁设计程序,进行了多方案的优选;探讨了引起电动机转矩波动的原因和减小波动的措施,采用了一系列诸如分数槽、增大气隙、斜槽、合适的绕组节距等措施,成功地减小了力矩波动,改善了伺服电动机低速运转特性;在电磁设计手算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优秀的数学工具软件Mathcad2001进行了Windows平台下的PMSM机辅设计程序的开发,增加了可视性,并大大简化了程序的开发,提高了设计效率,快速方便准确地进行了电机的电磁计算;应用先进的AutoCAD 2000绘图软件设计和绘制了全套电机结构图纸;参加了样机的全部试验项目,试验结果达到了设计预定目标,全面满足了伺服系统用电机的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小振动、低噪音、低发热、动态性能良好等苛刻要求。 在伺服控制系统部分里,作者探讨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理论,探讨了快速电流跟踪方法的实现;在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的方案,使用了最新推出的电机专用DSP芯片TMS320LF2407、功率驱动IR2130芯片、轴角/数字量转换RDC-19222芯片及串行通信转换MAX232芯片,在消化了这些芯片的大量手册和开发工具的资料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包括编写和调试了部分DSP程序,设计和焊接了部分硬件电路板。这些预研工作为设计伺服控制系统数字化专用控制器打下了基础。
上传时间: 2013-05-17
上传用户:duoshen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