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微型化的趋势使得移动终端成为未来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移动终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的特点。它将PC的部分功能与手机的通讯功能结合起来,可以进行无线通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丰富多彩的服务。因此,针对移动终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无线上网功能提出一套基于ARM Linux平台的解决方案。移动终端硬件部分采用基于S3C2410控制器的硬件平台。采用USB接口的WiFi模块作为无线网卡。采用FPGA模块做信息加密处理。软件部分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操作系统,采用基于Qt的嵌入式Konqueror浏览器作为应用程序。采用移动IPv6技术支持终端的移动性。 本文阐述了移动终端软件部分从底层到顶层的实现。包括了引导加载程序移植,Linux内核的移植,NOR Flash驱动移植,网卡驱动移植,无线网卡驱动移植,LCD驱动的移植,触摸屏驱动的移植,根文件系统的实现,Qt/Embedded和Qtopia的移植以及嵌入式Konqueror的移植。并对原理、相关知识点以及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介绍了如何在移动终端上支持移动IPv6技术,搭建基于Linux的移动IPv6的实验网络,并测试移动终端在不同的WiFi子网之间移动过程中与通信对端的连接情况。 经过测试表明,该移动终端可以在无线条件下通过浏览器访问Internet,支持中文网页并能通过鼠标、键盘和触摸屏进行操作。在移动性上,移动终端在从家乡网络和外地网络之间的漫游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切换延迟下保持和通信对端的连接。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R50974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借助高性能的移动手持设备来完成日常工作,目前手持设备处理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所能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方式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嵌入式数据库就随之诞生,为手持设备提供专业的数据管理。嵌入式数据库的轻量级、被软件产品包含、无需人工数据库管理等特点使其适合被应用于各类嵌入式系统及手持设备中。使用嵌入式数据库与使用文件系统进行客户端数据管理相比更加灵活方便、可以高效地实时更新客户端本地数据。使用数据库完成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同图形界面软件结合构成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的支撑系统。 SQLite数据库作为一种开源的嵌入式数据库,具有体积小,速度快,存储量大,API使用方便等诸多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被广泛应用的嵌入式数据库之一。同样的,嵌入式图形界面MINIGUI的开源版本也具有体积小,控件比较丰富,编程难度不高等优点,受到广大嵌入式开发者的喜爱。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将MINIGUI和SQLite进行有针对的裁剪或添加部分功能后移植到开发板上,然后将图形界面和数据库相结合在arm—linux平台上建立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嵌入式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分析了系统所使用的硬件平台并研究了软件环境的搭建过程,包括移植Bootloader、移植linux内核、建立NFS网络文件系统进行程序调试,然后分别给出了嵌入式图形界面MINIGUI和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移植到开发板的过程和它们各自的开发技术,最后详细研究了如何在MINIGUI中连接SQLite数据库,从而将二者结合起来编程以实现本系统并给出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屏幕旋转及校正、设计软键盘进行屏幕输入、利用SQLite存储图片文件。从而证明了当前条件下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一个比较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完全可行的。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上传时间: 2013-07-10
上传用户:visit8888
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监控的实时性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实用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进入了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视频图像采集和压缩处理,一是图像数据的传输。系统的主要硬件模块分为监控终端和监控控制终端两个部分。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的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视频图像的采集压缩和图像数据流基于RTP协议的传输。本系统的核心硬件平台采用韩国SamSung公司的S3C2410微处理器,ARM端作为视频监控终端,PC机作为监控控制终端。ARM端主要承载了图像采集、编码和对图像数据进行RTP打包并传输的功能,PC端主要承载的功能是图像数据的接收、显示和对监控终端的控制、访问。 在视频图像采集和压缩处理部分,利用Video for Linux提供的接口函数,实现了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的过程,并设计实现了V4L视频采集及压缩模块,设计了系统JEPG图像采集和压缩模块和MPEG-4图像采集和压缩模块的具体编程流程和实现过程,并实现了基于这两种编码方式的视频压缩。用Visual C++实现了用户控制终端,可对应JPEG和MPEG-4两种编码方式进行解码并显示。 在图像数据的传输部分,系统采用了RTP协议作为视频数据流传输协议,并实现了视频数据在局域网内的实时性传输。移植了现在比较常用的JRTPLIB源码库,为RTP的实现提供了可调用的库函数,按照MPEG-4数据流的RTP封装格式和流程,设计实现了RTP编程。 最后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MPEG-4在保证与JPEG相当的图像质量时,大大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同时,使用RTP协议进行传输,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也保证了图像的传输质量。
上传时间: 2013-07-12
上传用户:wzr0701
GPS技术自从被用于民用之后就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途不同的GPS设备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对便携式定位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手持式设备的功能日益强大,在手持式设备中扩展GPS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课题选择ARM9平台为系统硬件基础,嵌入式Linux为操作系统,并采用Trolltech公司Qt/Embedded为应用程序开发平台,研究可用于手持终端设备的GPS定位系统的嵌入式实现方案。 本文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从GPS定位系统应用现状出发,阐述了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GPS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定位原理。接着,详细介绍了GPS定位系统硬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包括开发板的系统资源、GPS模块性能指标和NMEA-0183格式导航电文。紧接着介绍了GPS定位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方法,分析了Bootloader的启动过程、嵌入式Linux的特点以及内核的移植和根文件系统的创建过程,以及QT/Embedded和相关工具的配置。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完成了GPS定位数据的提取,制作了可用于GPS定位的地图并编写图形软件,最后,将程序移植到开发板上运行及调试。 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程序运行的结果,分析了GPS定位误差的来源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在总结本课题完成的工作之后,分析了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日后相应的改进工作。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guobing123
本文阐述了用 ASP 技术结合ACCESS 2003数据库采用B/S模式设计的网上鲜花销售系统。系统实现了用户注册、用户登陆、商品列表、在线购物、查看订单、修改订单和后台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 通过这个网站平台,一般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线浏览系统中提供的各种鲜花商品,只有注册用户才可以购买鲜花。注册用户选好所需的鲜花,就可以填写订单,等待商家提供送货业务。实际的商品交割需要到现实世界中来完成,为了更好地审核顾客的身份及购物定单,对顾客采取会员制管理,查证以后才进行实际的商品交割,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标签: 销售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450976175
本文简单介绍了脉冲式激光测距原理、相位式激光测距的原理及相位测量技术。根据课题的要求,给出了电路系统设计方案,选择了合适测相系统电路参数,分析了调制波的噪声对系统的影响,计算出能满足系统精度要求的最低信噪比,对偶然误差、信号变化幅度大小、零点漂移和电路的相位延迟等原因引起的测量误差,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数字检相电路的测相精度和稳定性。 根据电路系统设计方案,着重对混频电路、整形电路和自动数字检相电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其中自动数字检相电路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实现。 文中述叙了利用FPGA实现自动数字检相的原理及方法步骤,分析了FPGA实现鉴相功能的可靠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FPGA逻辑器件和配置器件,使用QuartusⅡ软件开发可编程逻辑器件及VHDL编程,给出了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数字检相测量的系统仿真结果和混频电路、比较电路、数字检相电路的实验结果,对在没有零角度位置标志信号和没有允许计数标志信号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根据误差结果分析,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改进的措施和思路。
上传时间: 2013-07-25
上传用户:天涯
显示技术被定义为新世纪世界朝阳产业之一。几十年来,LED显示技术成为一项使用最广泛和最普及的技术,由于其极高的性价比、高亮度、主动发光等特性,使得LED构成的大屏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车站、码头、广场等各种场合以及各企事业单位,成为各单位、部门很好的信息发布与交流工具。传统的显示技术以简单的8位或者16位单片微控制器为核心,其运算速度、内存容量、存储空间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实现高难度图文动态特技显示和高灰度级显示,并且无法满足信息容量大和处理速度很高的场所。 本文在分析LED显示控制原理、灰度级实现以及彩色显示实现原理的基础上,制定了ARM+FPGA的LED点阵显示控制方案,采用三星公司S3C2410芯片上的LCD显示接口,设计了显示数据重组、非线性占空比γ反校正等逻辑,结合FPGA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的LED点阵显示控制;同时研究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实验基础上详细论述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帧缓存设备模块加载模式下的控制技术,并开发基于ARM平台的LED显示屏播放以及管理应用程序。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并系统研究了改善LED显示效果的数据重组技术以及非线性占空比下的γ反校正技术,并通过软硬件调试系统达到预期显示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xymbian
聚乙烯(PE)管道系统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PE管道在燃气输送和给水排水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得PE管道正在逐步的替代金属管道系统。PE管道的连接技术是PE管道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连接的质量对PE管道系统整体寿命有重大影响。热熔对接焊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连接方法,具有密封、均匀、牢固的优点,同时又有焊接过程复杂,工艺参数多的特点,对焊接机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然而,目前国内工程上还没有全自动化的热熔焊接机,焊接过程需要人工干预,管道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研究设计焊接过程全自动化的热熔对接焊机对提高焊接质量,保证PE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热熔对接焊的焊接流程和工艺参数,提出了一种结合嵌入式技术,使焊接过程全自动化的热熔焊接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实现了热熔对接焊的焊接时序自动控制,操作纠错及错误信息管理,焊接数据的管理及追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分析全自动热熔对接焊机的整体需求,构建基于ARM7处理器和μC/OS-Ⅱ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包括设计硬件系统和移植操作系统; (2)实现热熔对接焊过程的全自动化,包括自动控制铣削管道端面;测量拖动压力以及自动补偿拖动力;自动控制热板插入后的所有焊接阶段即:加压、成边、降低压力、吸热、抽板、加压、保压、冷却的自动控制。焊接过程中各个阶段以曲线方式动态的显示给用户,焊接完成后焊接数据自动存储; (3)实现系统必须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LCD图形用户界面、数据管理模块、USB移动存储器读写模块。硬件主要实现电源、复位和时钟电路;USB、SPI总线和UART接口电路;A/D和D/A转换接口电路;LCD接口和JTAG接口电路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LCD控制芯片驱动程序、基本图形处理程序、图形用户界面、数据管理系统、USB控制芯片驱动程序、USB大规模存储器协议实现、FAT16/FAT32文件系统操作程序以及自动控制程序等。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dddddos
智能电表、水表、煤/燃气表、热量表等大量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这些仪表的抄录工作变得越来越烦琐,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而且会存在漏抄、误抄、估抄的现象。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抄表已经逐步被自动抄表所代替。 集中器是一个数据集中处理器,是多对象自动抄表系统的通信桥梁,负责对各智能表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管理,及时有效地向上位机传输数据并执行上位机发送的指令。提高多对象集中器数据处理能力,有效完成上下行通信是多对象自动抄表系统AMRS(Automation Meter Reading System)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针对多对象集中器这样一个较复杂的通信与控制系统,提出采用32位的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32位ARM9微处理器处理速度快、硬件性能高、低功耗、低成本,集成了相当多的硬件资源,硬件的扩展和设计大大简化,ARM9(S3C2410)为工业级芯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运行现场的较恶劣环境,8/16位微控制器运算能力有限,对于较复杂的通信与控制算法难以顺利完成;硬件平台依赖性强,不利于软件的开发、升级与移植;在缺乏多任务调度机制的情况下,应用软件不仅实现难度大,且可靠性难以保证。 本文首先对多对象远程抄表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多对象远程抄表系统中集中器的软件和硬件实现,对硬件资源进行了外围扩展,对S3C2410微处理器芯片的外围硬件进行了扩展设计,使之具备了满足使用需求的最小系统硬件资源,包括时钟、复位、电源、外围存储、LCD、RS-485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等电路设计。实时时钟为多对象集中器定时抄表提供时间标准;电源电路为多对象集中器系统提供稳定电源;看门狗电路的设计保证多对象集中器系统可靠运行,防止系统死机;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参数、变量、集中器自身的参数,负责智能表的参数以及智能表用量等。上行通道即多对象集中器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线路,采用CAN现场总线进行通信;下行通道即多对象集中器与智能表之间的通信,采用RS-485总线进行通信。软件设计上,主要针对多对象集中器的数据存储功能和串行通讯功能进行程序编写。基于ARM的多对象远程抄表系统集中器可以实现多对象远程抄表,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有效完成了上下行通信,可靠性强,稳定性高,结构简单。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heminhao
随着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的进步,嵌入式系统和以太网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嵌入式技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由于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可以进行多任务操作等优点,在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选题来自中山大学与北京航天五院合作研制的流体网络系统地面原理样机控制器设计项目。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基于ARM920T内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T91RM9200融合多传感器设计一种可以在地面实验室环境中可靠运行的数据采集与温度控制系统。 本文从嵌入式测控系统的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在硬件设计上,主控制板以Atmel公司生产的AT91RM9200 CPU为核心,主要包括串口模块、存储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基于SPI串行接口设计的数据采集模块(A/D)、基于I2C接口设计的PID控制信号输出模块(D/A)和采用PIO接口设计的开关控制输出模块等电路,其中后三个模块承担了流体网络回路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关键点的温度控制和多路电磁阀的开关控制等任务,后文将重点介绍。在软件设计方面,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分别为主控制器上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件和上位机采用Visual C++编写的监控软件。主控制器软件采用多线程进行设计,包括主线程、服务器子线程和数据采集子线程,三个线程同时运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上位机和主控制器通过接入以太网中,然后由服务器线程和上位机客户端利用socket套接字实现通信。同时上位机软件也提供形象美观的图形用户界面,配合主控制器实现特定的温度、流量和压力监控。 本论文设计的嵌入式测控系统充分利用了AT91RM9200内嵌的的强大功能模块,包括SPI接口模块和I2C接口模块等,可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对该系统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良好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06-30
上传用户:hmy2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