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多任务程序

  • 一个使用MSP430汇编语言写的 RTOS,此版本为 V1.1 版并已修正过在 IAR MSP430 V3.42A 编译后可于 Simulator 下正常调度工作了,其中设置的六个任务上都下了断点,方

    一个使用MSP430汇编语言写的 RTOS,此版本为 V1.1 版并已修正过在 IAR MSP430 V3.42A 编译后可于 Simulator 下正常调度工作了,其中设置的六个任务上都下了断点,方便在 Simulator 下观测任务调度,兹将原使用说明详列如下: M430/OS 演示程序 V1.1 版,此演示程序包含六个任务: softclock 软时钟任务 task1 向端口2的每个管脚输出方波的任务 task2 向端口3的每个管脚输出方波的任务 task3 向端口4的每个管脚输出方波的任务 task4 向端口5的每个管脚输出方波的任务 taskled 点亮P1.0上指示灯的任务 6个任务,加上M430/OS的空闲任务,共7个任务,系统开辟了6块堆栈,空闲任务使用main程序的堆栈,空闲任务不保存现场。每块堆栈的大小可以不同。 软时钟任务利用M430/OS的多任务延时模拟了一个有年、月、日、时、分、秒的时钟,并且可以日期,时间格式为BCD格式或10进制格式。

    标签: MSP 430 Simulator 3.42

    上传时间: 2015-12-14

    上传用户:www240697738

  • traffic 这个程序挺经典的

    traffic 这个程序挺经典的,多任务分时的,蛮不错哦,做交通灯的来下一个

    标签: traffic 程序

    上传时间: 2013-12-22

    上传用户:cuiyashuo

  • 在LON网程序设计中使用Neuron C语言。Neuron C是一种基于ANSIC且带有网络通信和高级硬件设备接口扩展语句的高级语言。它增加了对I/O、事件处理、消息传递和分散数据目标的支持

    在LON网程序设计中使用Neuron C语言。Neuron C是一种基于ANSIC且带有网络通信和高级硬件设备接口扩展语句的高级语言。它增加了对I/O、事件处理、消息传递和分散数据目标的支持, 扩充了包括软定时器、网络变量、显示消息、一个多任务调度程序以及其它各具特点的函数等。采用Neuron C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可直接在Lonbuilder神经元仿真器上进行调试,因此应用程序的开发可独立于硬件设计进行

    标签: Neuron ANSIC LON C语言

    上传时间: 2013-12-20

    上传用户:dragonhaixm

  • 1602液晶屏的多个参考程序

    1602液晶屏的多个参考程序,包括汇编,c的代码参考,还有多个程序实例,,内容丰富,欢迎下载

    标签: 1602 液晶屏 参考程序

    上传时间: 2017-03-03

    上传用户:hoperingcong

  • Bycore是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Bycore包括内存管理、任务管理、中断管理、任务互斥、同步与通信管理等功能。Bycore全部由C语言完成

    Bycore是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Bycore包括内存管理、任务管理、中断管理、任务互斥、同步与通信管理等功能。Bycore全部由C语言完成,只有少量的与硬件有关的代码由汇编代码完成。Bycore支持64优先级的多任务管理,任务数量由实际的内存大小决定。Bycore是一个抢占式的内核,任务间的切换时间确定,使得用户可以完全确定任务的切换时机。内存管理采用一种全新的算分配策略,兼顾了分配速度、管理简单、利用率高等特点。为便于移植,只需要简单修改Bycore提供的几个函数即可。另外,Bycore提供了一套简单的机制完成对中断的管理,应用程序只需关注一个逻辑的中断,然后指定中断处理函数,Bycore在中断发生时,中断处理函数就能被回调。

    标签: Bycore 嵌入式操作系统 内核 内存管理

    上传时间: 2014-10-14

    上传用户:钓鳌牧马

  • μCOS-II 多任务编程设计

    在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中,任务设计是整个应用程序的基础,其他软件设 计工作都是围绕任务设计来展开,任务设计就是设计“任务函数”和相关的数据结构。

    标签: COS-II 多任务 编程

    上传时间: 2017-04-21

    上传用户:shao_shl

  • QNX多内核支持

    QNX多内核支持,多任务处理,非对称多重处理,对称模式下用户程序的扩展

    标签: QNX 多内核

    上传时间: 2017-08-24

    上传用户:flynnzhu

  • 基于H264的网络视频监控的FPGA实现研究.rar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公共安全保障需求的提高,视频监控系统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警备与军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基于 FPGA 的SOPC技术、H.264压缩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控制技术实现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稳定性、功能、成本与扩展性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用意义, 本课题所设计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以Nios Ⅱ为核心的嵌入式图像服务器、相关网络设备与若干PC机客户端组成。嵌入式图像服务器实时采集图像,采用H.264 编码算法进行压缩,并持续监听网络。PC机客户端可通过网络对服务器进行远程访问,接收编码数据,使用H.264解码算法重建图像并实时显示,使监控人员有效地掌握现场情况, 在嵌入式图像服务器设计阶段,本文首先进行了芯片选型与开发平台选择。然后构建图像采集子系统,采用双缓存乒乓交换的方法设计图像采集用户自定义模块。接着设计双Nios Ⅱ架构的SOPC系统,阐述了双软核设计中定制连接、内存芯片共享、数据搬移、通信与互斥的解决方法。同时完成了网络服务器的设计,采用μC/OS-Ⅱ进行多任务的管理与调度, H.264视频压缩编解码算法设计与实现是本文的重点。文中首先分析H.264.标准,规划编解码器结构。接着设计了16×16帧内预测算法,并设计宏块扫描方式,采用两次判决策略进行预测模式选择。然后设计4×4子块扫描方式,编写整数变换与量化算法程序。熵编码采用Exp-Golomb编码与CAVLC相结合的方案,针对除拖尾系数之外的非零系数值编码子算法,实现了一种基于表示范围判别的编码方法。最后设计了网络传输的码流组成格式,并针对编码算法设计相应解码算法。使用VC++完成算法验证,并进行测试,观察不同参数下压缩率与失真度的变化。 算法验证完成后,本文进行了PC机客户端设计,使其具有远程访问、H.264解码与实时显示的功能。同时将H.264 编码算法程序移植到NiosⅡ中,并将嵌入式图像服务器与若干客户端接入网络进行联合调试,构建完整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视频压缩率高,监控图像质量良好,充分证明了系统软硬件与图像编解码算法设计成功。本系统具有成本低、扩展性好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标签: H264 FPGA 网络视频监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ang0123456789

  • 基于ARMLinux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数字系统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核仪器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便携式的方向发展。针对传统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体积大,人机交互不友好,不方便现场分析等的缺陷[5]。新型的高速、集成度高、界面友好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陆续出现填补了这一缺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ARM为核的处理器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相比较单片机而言,它的主频高、运算速度快,可以满足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苛刻的时间上的要求。而且ARM处理器功耗小,适合于功耗要求比较苛刻的地方,这些方面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便携式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野外勘察的要求。同时,由于以ARM为核的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这样就简化了外设电路及芯片的使用,降低了功耗并增强了产品的信赖性。另外,ARM芯片可以方便的移植操作系统,为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多任务的管理和并行的处理,甚至硬实时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前提。而且在ARM平台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使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软件易于升级。 智能化和小型化是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要求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容错性好。智能化除了需要控制软件外,还需要软件命令的执行者即硬件控制电路来实现相应的控制逻辑,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的实现智能化。小型化要求系统的体积小、功耗小、便于携带;小型化除了要求采用微功耗的器件,还要求电路板的尺寸尽量的小且所用元件尽量的少,但小型化的同时必须保持系统的智能化,即不能减少智能化所要求的复杂的逻辑和时序的控制功能。为此采用高集成度的ARM芯片实现控制电路能满意地同时满足智能化和小型化的要求。在研制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中,几乎所有的控制都可以用控制芯片来实现,如阈值设定、自动稳谱以及多道数据采集,在节省了元件的数目和电路板的尺寸的同时仍能保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Linux内核精简而高效,可修改性强,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处理器等,使得它是一个非常适合于嵌入式开发和应用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可以运行的硬件平台十分广泛,从x86、MIPS、POWERPC到ARM,以及其他许多硬件体系结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ARM体系结构的SOC逐渐占领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ARM处理器及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工业控制,无线通讯,网络,消费类电子,成像等。 本课题采用三星公司生产的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先进精简指令集机器)芯片S3C2410A设计并研制了一种便携式的核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利用ARM芯片丰富的外设资源对传统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进行改进和简化。系统由前端探测器系统,以及由线性脉冲放大器、甄别电路、控制电路、采样保持电路组成的前置电路,中央处理器模块,显示模块,用户交互模块,存储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等多个模块组成。本设计基于ARM9芯片S3C2410,并在此平台上移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来进行任务的调度和处理等。 电路板核心板部分设计采用6层PCB板结构,这样增加了系统可靠性,提高了电磁兼容的稳定性。数据采集系统是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核心,A/D转换直接使用了S3C2410内置的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在2.5 MHz的转换时钟下最大转换速度500 KSPS(Kilo-Samples per second,千采样点每秒),满足了系统最低转换时间≤5 μs的要求,并且控制简单,简化了外部接口电路。由于SD(Secure Digital Card,安全数码卡)卡存储容量大、携带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所以设计中采用其作为外部的数据存储设备,其驱动部分采用SD卡软件包,为开发带来了方便。本设计采用640*480的6.4寸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显示部分,并且通过Qt/Embedded为系统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框架和窗口系统。其中包括了波形显示部分和用户菜单设置部分,这样方便了用户操作。系统的数据存取方面是基于SQLite嵌入式小型数据库而进行的。为了方便数据向上位机的传输,系统设计中采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格式来组织传输的数据,通过基于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的Linux下Socket套接字编程,来进行与上位机或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或桌面机)等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标签: ARMLinux 多道 分析器 脉冲幅度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tzl1975

  • 基于ARMVxWorks平台嵌入式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轨道车辆车载微机控制系统是列车网络控制重要组成部分,显示系统是微机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的重要平台。考虑到微机平台的统一性,车载显示系统也可以移植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鉴于ARM芯片外围设备接口模块通用性,能够满足日益丰富的外围设备连接的需要,可作为硬件平台考虑。本课题在以ARM9开发板S3C2410为硬件平台,以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VxWorks为操作系统平台,进行嵌入式显示系统的研究。 课题以VxWorks系统在ARM上的启动(BSP的移植)、图形设备驱动的研究与设计、图形界面的设计为技术路线。主要进行了基于ARM的VxWorks BSP的移植和设计,基于ARM—VxWorks的图形设备模块驱动程序的研究与设计,完成了VxWorks系统下汉字库的开发,以及中西文混合显示的实现。 若通过研究和设计达到了信息的有效实时的传输,且通过直观的语言指示及生动的图形显示界面显示出来,那么,不仅为很多需要图形界面显示的应用领域拓展了选择面,而且将进一步促进该嵌入式系统的组合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背景,嵌入式显示系统的发展。 第二部分对VxWorks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揭示其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中的优越性,并对VxWorks系统指定的开发环境Tornado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三部分为基于ARM—VxWorks平台图形设备驱动的研究与设计。 第四部分介绍了VxWorks系统下WindML汉字库的开发及中西混合显示的实现。 第五部分实现了针对于ARM9系列S3C2410开发板的BSP的移植和设计,构建ARM—VxWorks嵌入式系统调试平台。 第六部分尝试了VxWorks系统下WindML图形控件的模拟和简单的图形界面的设计,并对专业的GUI图形设计工具Zinc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和简单的运用。 第七部分给出了结论和展望。

    标签: ARMVxWorks 嵌入式 显示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hens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