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发射微小卫星,是我国利用空间技术服务经济建设、造福人类的重要途径。现代微小卫星在短短20年里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微小卫星自身的一系列特点: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安全可靠,发射方便、快捷灵活等。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信道的多径和各种噪声的影响,信号在接收端会引起差错,通过信道编码环节,可对这些不可避免的差错进行检测和纠正。 在微小卫星通信链路中,信道编码器的任务是差错控制。本文采用符合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标准的链接码进行信道编码,即内码为(2,1,6)的卷积码,外码为(255,223)的RS码,中间进行交织操作。其中,里德-索罗蒙码(简称RS码)是一种重要的非二进制BCH码,是分组码中纠错能力最强的纠错码,一次可以纠正多个突发错误,广泛地用于空间通信中。 本文针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行研制的微小卫星通信分系统的技术要求,在用SystemView和C语言仿真的基础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设计了RS(255,223)编码器和译码器,使用Modelsim软件进行了功能仿真,并通过Xilinx公司的软件ISE对设计进行综合、布局布线,最后生成可下载的比特流文件下载到Xilinx公司的型号为XC3S2000的FPGA芯片中,完成了电路的设计并实现了编码译码的功能,表明本文设计的信道编解码器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微小卫星通信分系统的技术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8-01
上传用户:lili123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信息化覆盖面扩大,信息安全问题也就随之增多,其影响和后果也更加广泛和严重。同时,信息安全及其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影响,正日益突出地显现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和平年代,通过对信息载体进行大规模的物理破坏,从而达到危害信息安全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不通的。然而,在信息安全的角力上,破坏者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信息载体中的数据,由于数据的易失性,计算机数据成为信息安全中的最大隐患,同时也是破坏信息安全的一个突破口。 本文提出研制硬盘加密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对计算机数据的窃取,保护硬盘中的数据。破坏者在得到硬盘后,也不能够得到硬盘中的数据,从而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加密卡提供两个符合ATA-6标准的接口,串接在主板IDE接口和硬盘之间。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是经过加密以后的加密数据;从硬盘上读出的数据,必须经过该卡的解密才可被正常使用,否则只是一堆乱码。加密卡采用FPGA技术实现IDE接口和加密算法,以减小加解密带来的速度上的影响。 论文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FPGA及VHDL语言的研究,ATA协议标准研究及IDE接口的FPGA实现。论文对ATA协议做了细致的研究,分析了硬盘接口的工作机制以及主机与硬盘之间的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用FPGA的编程功能来实现一个计算机硬件底层接口协议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芯片的内部框图及FPGA的软件流程图,提出了在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最终用FPGA构建了一个双向IDE硬盘通道,实现了两套符合ATA-6规范的IDE接口。
上传时间: 2013-08-02
上传用户:Ants
多相滤波器主要应用于脉冲多普勒雷达、通信宽带数字接收机、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等信号处理领域。在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中国内外关于FIR滤波器设计研究的报道较多,而对于IIR滤波器的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原因是IIR多相滤波器的设计复杂性,使得IIR滤波器在多普勒雷达数字信号处理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为背景,主要研究数字多相滤波器的特点和设计方法;进而研究数字多相滤波器的数字仿真方法与FPGA实现技术。对于自主研究、设计和实现雷达信号处理的各种结构的滤波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讨论了FIR数字滤波器和I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和区别。对IIR滤波器的多相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了IIR多相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根据此原理进行IIR滤波器的多相设计并扩展到多通道和多级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研究的多普勒雷达回波信号需要四通道处理的要求搭建软件仿真模型,对所设计的2级4通道IIR多相滤波器组进行了仿真实验,给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在完成2级4通道IIR多相滤波器组的软件仿真后,利用FPGA设计平台,对该IIR多相滤波器组进行了设计仿真和综合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两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模拟硬件环境中所设计的2级4通道IIR多相滤波器组能够较好地实现多普勒雷达回波信号多通道的划分和滤波功能要求,验证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gongxinshiwo@163.com
使用Java语言有非常多的好处,如安全的对象引用、语言级支持多线程和跨平台等特性。但是嵌入式系统中Java语言的应用却很少见,这是由于Java如下两方面的不足: (1)Java虚拟机实现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2)Java语言的运行时间不可预测。 为此,本论文将实现一个能够应用在低端FPGA器件的实时Java虚拟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使用基于堆栈的RISC模型处理器实现CISC模型的JVM; 2.处理器微指令无任何相关性; 3.所设计的JVM能使Java程序拥有足够的底层访问能力。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如下: 1.制定基于堆栈的RISC结构处理器各级结构。 2.设计简洁高效的处理器微指令,并且微指令能够满足字节码的需要。 3.制定Java字节码到处理器代码的转换关系和快速转换结构。 4.设计中使用高速缓存,提高运行速度。 5.优化堆栈的硬件结构,使得出栈入栈操作更加简洁快速。 6.设计一系列的本地方法,使得Java程序能够直接访问底层资源。 7.将Java类库使用本地方法实现。 8.自定义程序在内存中的结构,并使用装载工具实现。 9.制定处理外围数据处理机制,如IO和内存接口10.制定中断处理方式,并且实现软中断的机制。
上传时间: 2013-06-11
上传用户:417313137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是未来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随着用户对实时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业务需求的迅速增加,OFDM由于其频谱效率高,抗多径效应能力强,抗干扰性能好等特点,该技术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OFDM系统的子载波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正交性,因此对符号定时和载波频偏非常敏感。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种算法的性能的优劣,选取合适的算法进行FPGA的实现。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和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而对符号同步和载波同步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做了分析。然后对比了非数据辅助式同步算法和数据辅助式同步算法的不同特点,决定采用数据辅助式同步算法来解决基于IEEE 802.16-2004协议的突发传输系统的同步问题。最后部分进行了算法的实现和仿真,所有实现的仿真均在QuartusⅡ下按照IEEE 802.16-2004协议的符号和前导字的结构进行。 本文的主要工作:(1)采用自相关和互相关联合检测算法同时完成帧到达检测和符号同步估计,只用接收数据的符号位做相关运算,有效地解决了判决门限需要变化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消耗;(2)在时域分数倍频偏估计时,利用基于流水线结构的Cordic模块计算长前导字共轭相乘后的相角,求出分数倍频偏的估计值;(3)采用滑动窗口相关求和的方法估计整数倍频偏值,在此只用频域数据的符号位做相关运算,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算法估计速度慢的缺点,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上传时间: 2013-05-23
上传用户:宋桃子
多路电压采集系统一、实验目的1.熟悉可编程芯片ADC0809,8253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编程方法。2.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在应用中掌握知识的
上传时间: 2013-06-30
上传用户:cursor
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电路设计案例教程 详细介绍了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该书集作者十多年PCB设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深刻体会于一体,从实际的应用出发,以典型案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ltium Designer软件的设计环境、原理图设计、层次原理图设计、多通道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三维PCB设计、PCB规则约束及校验、交互式布线、原理图库、PCB库、集成库的创建、电路设计与仿真,Protel 99 SE与Altium Designer的转换等相关技术内容。
上传时间: 2013-07-24
上传用户:abc123456.
从生产制作工艺的角度介绍了多层印制电路板(以下简称多层板)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外形与布局,层数与厚度,孔与焊盘,线宽与间距的影响因素,设计原则及其计算关系.文中结合生产实践对重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wdq1111
利用端口串行通信接口卡来扩展多个串行口是解决工业过程中集散控制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文中介绍了利用MOXA公司生产的8端口串行通信接口板在PC机与89C51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的扩展方法,给出了使用多
上传时间: 2013-07-20
上传用户:风之骄子
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系统就是本地计算机通过接入Internet小车实现对远端工作现场、危险工作地段等特殊环境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系统。智能小车是智能行走机器人的一种,这种智能小车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不受温度、湿度、空间、磁场辐射、重力等条件的影响,可以在人类无法进入或生存的环境中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探测任务。适用于国防及民用多个领域。整个系统以遥控小车装置为基础,通过配置在上面的摄像头实现图像的采集及对行车道的检测,通过配置的红外测温仪探测环境和目标的温度,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其明显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小车运行及采集现场的温度、图像等相关信息,完成人类在特定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工作。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探索未知领域、远程监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文在深入研究SOPC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远程监控方案。采用FPGA来实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IP核,功能扩展容易,设计开发成本低,上市时间快,修改方便,甚至可以远程重构系统。与单片机相比,集成度高,可靠性好,调试和维护方便。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在对智能小车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硬件系统,并在FPGA上构建了基于Nios Ⅱ的嵌入式系统,配置了SPI、串行口和以太网接口模块和驱动程序,以及各种存储器。移植了μClinux操作系统,配置嵌入式Web服务器,编写CGI程序,设计了动态网页;并对行车道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在DSP Builder中构建了该模块,并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在研究数码相机模块和红外测温模块的基础上,编写了图像采集和温度测量程序以及小车运动控制程序,并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初步达到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监控的目的。
上传时间: 2013-08-05
上传用户:cjf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