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即时通信系统

即时通信系统(InstantMessagingSystem)是我们开发的一款跨平台,可定制的P2P即时通信系统(集成多人视频会议功能),为各行业门户网站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定制解决方案,打造一个稳定,安全,高效,可扩展的即时通信系统,在用户使用习惯的设计上接近或兼容MSN、TM、imo、贸易通和淘宝旺旺等即时通讯产品。
  • STTC码在QPSK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有效抑制噪音积累,选用QPSK调制,因为QPSK调制比QAM更适合噪音环境,QPSK调制具有理想的误差保护。网格空时码在QPSK调制传输系统中具有更好的纠错能力,具有低误码率与误帧率的优良性能。

    标签: STTC QPSK 通信系统 中的应用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天涯

  • 第一部分 概论 第一章 仿真的作用 第二章 仿真方法论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三章 采样与量化 第四章 带通信号与系统的低通仿真模型 第五章 滤波器模型与仿真方法 第六

    第一部分 概论 第一章 仿真的作用 第二章 仿真方法论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三章 采样与量化 第四章 带通信号与系统的低通仿真模型 第五章 滤波器模型与仿真方法 第六章 案例研究:锁相环与微分方程方法 第七章 随机信号的产生与处理 第八章 后处理 第九章 蒙特卡罗方法导论 第十章 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 第十一章无线系统仿真的方法论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第十三章时变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第十四章波形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第十五章离散信道模型 第十六章高效仿真技术 第十七章案例研究: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 第十八章仿真实例

    标签: 仿真 信号与系统 低通

    上传时间: 2014-01-18

    上传用户:csgcd001

  • 绍 了一 种基 于 单 片机借 助 CAN总 线技 术设 计 的分 布 式 区域 交通信 号 灯 智能控 制 系统 。 系统 采 用 AT89C51作 为核 心控 制 器

    绍 了一 种基 于 单 片机借 助 CAN总 线技 术设 计 的分 布 式 区域 交通信 号 灯 智能控 制 系统 。 系统 采 用 AT89C51作 为核 心控 制 器 ,红 外 接 收 器接 收 来 自发 射 器 的红 外信 号 ,经 解调 后 输入 单 片机进 行 处理 ,单 片机 与 CAN 总 线控 制 器构 成 CAN 总线通信 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实现了根据车流信息、遥控 、PC机控制的系统设计。文章详细介绍 了系统总体方案及部分硬 件 设 计 方 案

    标签: CAN 89C C51

    上传时间: 2017-01-26

    上传用户:hjshhyy

  • OFDM通信系统matlab实现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以其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和脉冲噪声、在高效带宽利用率情况下的高速传输能力、根据信道条件对子载波进行灵活调制及功率分配的能力,并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课程论文主要涉及了OFDM系统中的FFT/IFFT、时钟同步、循环前缀、频偏估计、峰平比等关键技术。压缩包中有完整代码且有word文档

    标签: matlab OFDM 通信系统

    上传时间: 2018-12-20

    上传用户:allures

  • 基于Socket网络聊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聊天以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私密性好等优点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最普遍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丰富了人们的网上生活。开发并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聊天系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网络聊天系统基于Java应用程序设计,以Client/Server为开发模式,以Eclipse为开发环境,以MySQL为后台数据库,利用JDBC连接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服务器模块能够对客户端发来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读取和转发;客户端模块能够进行注册、登录、聊天和文件传输。系统不但实现了点到点的聊天,还利用Java提供的Socket类和多线程功能,在单个程序中同时运行多个不同进程,从而实现多点对多点的聊天。总之,该聊天系统具有开放性,实时性,多话题交错等特点,方便了人们网上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聊天软件以它的实时性、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质充当了信息交流的媒介,并逐渐成为网络商圈和生活商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网络聊天工具实现了“沟通无极限”,它打破了办公室里上级与下级直接的等级限制,也打破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时间限制,也打破了异地之间的距离限制。同时人们对于网络聊天工具的友好的界面和快捷的操作方式也越来越高。大家都知道,网络上最常用的交流工具是腾讯QQ,QQ来源于OICQ(open icq),ICQ是"I seek you"的简称,是“我找你”的意思。QQ引用了ICQ的功能即即时通信,我们只要将对方加为好友,不管对方是否在线,我们都可以向对方发送信息,无论对方在哪里,只要登陆QQ,他就能够看到我们给他发的信息,我们就能够随时随地的和对方进行信息交流2随着网络聊天工具的不断完善,它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由最初的文字交流发展成现在的视频、语音交流,同时也提供了文件的发送和共享功能。其中不难发现,现在的网络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一个信息资讯、交流互动、娱乐的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聊天工具具有即时性、高效性、安全性、功能上较强的延展性,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11本系统主要分析了网络聊天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运行方式和实现方式,开发出一个基于Socket的网络聊天工具。该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包括:注册、登录、聊天和文件的传输

    标签: socket 网络聊天 服务器模块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zhanglei193

  • 基于ARM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rar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进而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降低监控系统成本和提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新的研发热点。 本文的目的是把嵌入式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构造一个性能稳定且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以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作为服务器端,服务器程序在其上以后台方式运行,等待监控系统环境中的客户机使用浏览器向其发送访问请求,实现在局域网乃至Internet网上对摄像头的远程控制。 文中把系统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Linux在硬件平台的实现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首先提出了整个硬件系统的实现方案,接着详细介绍了S3C2410处理器与存储器、以太网控制器芯片以及USB和串口的接口电路设计;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了嵌入式Linux在本系统硬件平台的移植实现及应用程序的开发特点,重点讲述了本系统平台上Linux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设计过程;系统软件部分首先介绍了USB接口摄像头驱动在嵌入式Linux下的实现,重点讲述了Video4Linux下视频采集的实现,接着论述了如何实现图像的JPEG压缩,最后针对基于B/S模式的网络通信系统结构,详细阐述了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和方法。 最后在办公室局域网通过对系统测试,显示了系统运行结果,实现了利用局域网或Internet网对远程环境进行监控的功能。

    标签: ARM 网络视频监控 系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lgnf

  • 新型车载仪表用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rar

    本文论述了车载仪表系统的发展,对新型的车载仪表用步进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和基于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的车载仪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GDIC的车载仪表用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平台,搭建了基于CAN总线的车载仪表通讯系统.在仪表用步进电机控制测试平台中,系统选用MC33991实现步进电机驱动控制,通过SPI通讯协议完成和主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 ADC方案检测EMF从而实现电机整步位置的判断.本文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车载仪表通信系统,阐述了构成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标签: 车载 仪表 步进电机驱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是王洪文

  • 基于IEC60870-5-103规约的35kV线路测控保护装置通信研究.rar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装置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全国变电站的推广,研究和开发集保护、测量、控制和通讯于一体的微机测控保护装置已成为各国电力部门的普遍要求。 本文首先对研究丌发的35kV线路微机测控保护装置的软硬件做了简述,介绍了本装置所采用的保护算法,并给出了保护的流程图和逻辑框图。随后介绍了我国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中正在应用的几种常用电力远动规约,详细介绍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继电保护通信规约IEC 60870-5-103,对规约的应用层功能、链路传输规则、103规约三层参考模型及通讯帧格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103规约在35kV线路微机测控保护装置上的实现,上位机软件基于Visual C++6.0编程,采用SQL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软件。 最后,本文对装置进行了专业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装置能实现基本的保护功能以及实现遥控、遥信、遥测等通信功能,与传统微机保护装置相对比本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动作迅速可靠、可以进行远程通信等优点。

    标签: 60870 IEC 103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uyanju

  • 基于IEC61850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践.rar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变电站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变电站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发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以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的保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为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规范。本文以IEC 61850和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架构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研制的具体实践,展开专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 IEC 61850的理论分析①揭示了IEC 61850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内在关联。 ②总结了IEC 61850的内涵,通过分析说明IEC 61850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协议,更多意味的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建模方法。 ③归纳了IEC 61850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功能分层的变电站、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功能与通信的解耦、变电站配置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等。 ④从“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IEC 61850信息模型,指出信息模型具备了类的共性和特性。以合并单元为例,对信息模型的属性和服务进行了具体分析。 ◇ IEC 61850的应用研究①从系统和设备两个层面总结了实践IEC 61850的一般步骤。 ②分析了采样值传输(SVC)和通用变电站事件(GSE)2类重要的通信服务。 ③研究了核心ACSI、GOOSE、SMV、GSE管理、GSSE,时间及时间同步等通信模型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 ④讨论了信息模型实体的构建方法,即如何让设备的实际功能、运行机制和数据能够准确和完备的实现设备对应信息模型的所有细节。IEC 61850没有对实现标准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这给各厂商在技术实现上留出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若仅在“形态”层面上实践IEC 61850,而不顾及IEC 61850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则可能无法实现IEC 61850的预定目标或使IEC 61850的有益效果大打折扣。出于如此考虑,在提出3种可能的构建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从中选择出作者认为最优的方案,并给出了示例。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CNDS)的研究①在分析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以太网存在延时不确定的问题,总结了提高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主要措施,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CNDS的措施。 ②分析了CNDS的特征,特别是与同样基于以太网的一般局域网的区别,针对CNDS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③提出了过程子网和全站惟一网络2种组网方案。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与实现难度,指出过程子网目前较易实现,而全站惟一网络将凭借信息高度共享等优势成为CNDS的最终形态。阐述了VLAN、由交换机实现网络冗余等组网技术在SAS中的应用方法及IED自身通信冗余的实现方法。 ④归纳了CNDS数据流的类型和到达时间规律:建立了简单数据流模型为表征数据流、研究数据流业务特征和分析CNDS性能提供了有用工具;分析了TcP协议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TcP应用于CNDS的优化方法。 ⑤利用OPNET网络仿真技术,建立了EMAC和TCP/IP仿真节点模型,对以太网、TCP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CNDS实际承载的功能,建立了过程子网和站级网络的动态仿真模型,围绕网络延时和端到端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对不同组网方式和应用功能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和建议,为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通用方法。 ◇可接入CNDS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阐述了一种新架构的、能够无缝接入CNDS并具有多种运行方式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软硬设计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数字保护的RTOS多任务划分方法。 ②以馈线保护测控装置为例,建立了平台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平台内部实现了利用SMV和GOOSE报文传输采样值和开入/开出信息,即实现了遵循IEC 61850的过程层通信,为平台接入IEC 61850系统和数字化变电站做好了准备。 ③进行了保护测量功能和过程层通信试验,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过程层通信的可靠性,为类似设计方法在间隔层IED上的应用提供了可信依据。

    标签: 61850 IEC 新型数字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lyy1234

  • 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研究.rar

    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是现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对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级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是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变流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双重分布性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PES—Net)的模型和变流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eal—tim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RT—PES—Net);并对基于新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基于栈操作的实时软件构建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变流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软件方案标准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复杂中大功率变流系统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对象。首先,论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结构上的对偶关系和双重分布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Building Blocks,PEBB)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流系统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方案,并得出系统组构的初步构想,总结出适合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标准化理论。 接着,论文对电力电子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各类总线网络和目前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网络,从结构、速率和协议等各个方面将两类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明确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定义,分析并总结复杂电力电子实时系统所需网络必需具备的条件。根据现有网络技术背景,综合控制结构和网络需求,提出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模型。 为满足变流系统的实时控制,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通信需求进行了研究。以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为背景,对变流器系统控制信息延时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电力电予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内容,对系统不同层次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和网络的分层配置;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应用系统内模块控制信息延时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的限制。根据变流系统对控制延时的接受程度,将电力电子复杂系统归为两大类:1)零延时系统;2)定延时系统。针对上述两类系统,论文给出了电力电子网络(PES—Net)的通道容量和应用系统开关周期的计算方法。 论文对开放式、分布式的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硬件组成和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实时网络和系统级集成方案。根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控制任务需求,分别从功能和系统结构的角度对开放式网络的硬件构成进行研究;根据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分析,对节点的通用性设计进行重点讨论。针对网络的同步问题,本文分析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基于数据结构的同步补偿方案;此外,论文提出基于实时高速电力电子系统同络(RT-PES-Net)的同步方案,研究适合变流器实时控制的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根据应用控制和通信系统所需的各种操作,论文对实时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信息帧管理和相应的硬件设置,并对各种工作模式下所需的通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基于实时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案,论文给出了组构以PEBB为基础的变流系统的方案。 论文对基于RT-PES-Net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控制软件与功率硬件进行解耦,使得软件设计与硬件部分分离。在分析电力电子软件特性的前提下,论文提出基于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增加子程序实时构件的内聚性;对软件模块化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块接口参数和变量的申明和配置,并研究参数的定标,对构件进行分类;分析子程序实时构件在执行速度上的优点。论文对电力电子系统控制软件(Powerr Electronics System Control Software,PES-CS)的组构和集成进行研究,简化软件主框架。 最后,论文分别对RT-PES-Net和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论文对提出的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进行了通信实验,将新网络拓扑对变流系统的延时影响与旧网络系统的延时影响进行比较,总结新网络系统在控制实时性、提高开关频率、网络可扩展性和管理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论文针对RT-PES-Net进行应用研究,验证该网络可解决网络通信失步所造成的问题。论文对基于通用型实时构件和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标准化软件库的建立和系统级集成提供参考方案。 网络化的控制结构研究是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级集成研究的关键。本课题针对复杂变流系统提出了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并以该网络为基础对分布式控制结构及相应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网络参考体系,并以此结构来快速构建终端复杂变流系统,为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组构提供参考方案,有助于解决电力电子标准化推广所面临的难题。论文为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重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复杂变流器的应用系统级集成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开拓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标签: 电力电子 网络 系统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ilen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