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分配

  • 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分配算法及仿真

        本文在分析了无线电频谱管理现状及频谱资源紧张的前提下,引出频谱管理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同时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电磁频谱管理的模型化方法,深入地分析了博弈论算法的收敛性及效用函数的选择,并且通过Matlab仿真以最小化系统间总干扰为目标描述了博弈论模型在电磁频谱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标签: 博弈论 仿真 频谱分配 算法

    上传时间: 2013-10-19

    上传用户:392210346

  • 参考平面转换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及传输优化

    文中应用电磁场全波仿真工具SIwave构建信号跨层走线模型,从电源分配网络(PDN)阻抗的角度分析了跨层走线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同时使用添加电容的方法优化信号传输路径,并对电容的选取及其位置的确定进行了研究,为PCB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 转换 信号传输 传输

    上传时间: 2014-01-20

    上传用户:448949

  • 网络远程监控设置精解

    首先进入录像机的:主菜单-》系统设置-》网络设置,把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首选DNS,TCP 端口,HTTP 端口,根据网络要求进行设置。 IP 地址:给录像机分配的一个独立的内网IP 地址,用户可根据情况来分配;

    标签: 网络远程 监控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38553903210

  • 1-WCDMA无线基本原理-120

    关于3g无线网优的:WCDMA无线基本原理 课程目标:  掌握3G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 掌握3G的标准化过程  掌握WCDMA的基本网络结构以及各网元功能  掌握无线通信原理  掌握WCDMA的关键技术 参考资料:  《3G概述与概况》  《中兴通讯WCDMA基本原理》  《ZXWR RNC(V3.0)技术手册》  《ZXWR NB09技术手册》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 1.1.2 移动通信用户及业务的发展 1 1.2 3G移动通信的概念 2 1.3 为什么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 2 1.4 3G的标准化过程 3 1.4.1 标准组织 3 1.4.2 3G技术标准化 3 1.4.3 第三代的核心网络 4 1.4.4 IMT-2000的频谱分配 6 1.4.5 2G向3G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7 1.4.6 WCDMA核心网络结构的演进 11 第2章 WCDMA系统介绍 13 2.1 系统概述 13 2.2 R99网元和接口概述 14 2.2.1 移动交换中心MSC 16 2.2.2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16 2.2.3 网关GMSC 16 2.2.4 GPRS业务支持节点SGSN 16 2.2.5 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 17 2.2.6 归属位置寄存器与鉴权中心HLR/AuC 17 2.2.7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17 2.3 R4网络结构概述 17 2.3.1 媒体网关MGW 19 2.3.2 传输信令网关T-SGW、漫游信令网关R-SGW 20 2.4 R5网络结构概述 20 2.4.1 媒体网关控制器MGCF 22 2.4.2 呼叫控制网关CSCF 22 2.4.3 会议电话桥分MRF 22 2.4.4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 22 2.5 UTRAN的一般结构 22 2.5.1 RNC子系统 23 2.5.2 Node B子系统 25 第3章 扩频通信原理 27 3.1 扩频通信简介 27 3.1.1 扩频技术简介 27 3.1.2 扩频技术的现状 27 3.2 扩频通信原理 28 3.2.1 扩频通信的定义 29 3.2.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29 3.2.3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 30 3.2.4 扩频增益和抗干扰容限 31 3.2.5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32 第4章 无线通信基础 35 4.1 移动无线信道的特点 35 4.1.1 概述 35 4.1.2 电磁传播的分析 37 4.2 编码与交织 38 4.2.1 信道编码 39 4.2.2 交织技术 42 4.3 扩频码与扰码 44 4.4 调制 47 第5章 WCDMA关键技术 49 5.1 W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 49 5.2 功率控制 51 5.2.1 开环功率控制 51 5.2.2 闭环功率控制 52 5.2.3 HSDPA相关的功率控制 55 5.3 RAKE接收 57 5.4 多用户检测 60 5.5 智能天线 62 5.6 分集技术 64 第6章 WCDMA无线资源管理 67 6.1 切换 67 6.1.1 切换概述 67 6.1.2 切换算法 73 6.1.3 基于负荷控制原因触发的切换 73 6.1.4 基于覆盖原因触发的切换 74 6.1.5 基于负荷均衡原因触发的切换 77 6.1.6 基于移动台移动速度的切换 79 6.2 码资源管理 80 6.2.1 上行扰码 80 6.2.2 上行信道化码 83 6.2.3 下行扰码 84 6.2.4 下行信道化码 85 6.3 接纳控制 89 6.4 负荷控制 95 第7章 信道 97 7.1 UTRAN的信道 97 7.1.1 逻辑信道 98 7.1.2 传输信道 99 7.1.3 物理信道 101 7.1.4 信道映射 110 7.2 初始接入过程 111 7.2.1 小区搜索过程 111 7.2.2 初始接入过程 112

    标签: WCDMA 120 无线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tdyoung

  • 同轴电缆知识介绍

    同轴电缆知识介绍一、概述1、基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芯,外包一层绝缘材料。这层绝缘材料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网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有两种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一种是50欧姆电缆,用于数字传输,由于多用于基带传输,也叫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是75欧姆电缆,用于模拟传输,即下一节要讲的宽带同轴电缆。这种区别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技术原因或生产厂家。同轴电缆的这种结构,使它具有高带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特性。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长度。1km的电缆可以达到1Gb/s~2Gb/s的数据传输速率。还可以使用更长的电缆,但是传输率要降低或使用中间放大器。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局域网。2、宽带同轴电缆使用有限电视电缆进行模拟信号传输的同轴电缆系统被称为宽带同轴电缆。“宽带”这个词来源于电话业,指比4kHz宽的频带。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宽带电缆”却指任何使用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电缆网。由于宽带网使用标准的有线电视技术,可使用的频带高达300MHz(常常到450MHz);由于使用模拟信号,需要在接口处安放一个电子设备,用以把进入网络的比特流转换为模拟信号,并把网络输出的信号再转换成比特流。宽带系统又分为多个信道,电视广播通常占用6MHz信道。每个信道可用于模拟电视、CD质量声音(1.4Mb/s)或3Mb/s的数字比特流。电视和数据可在一条电缆上混合传输。宽带系统和基带系统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宽带系统由于覆盖的区域广,因此,需要模拟放大器周期性地加强信号。这些放大器仅能单向传输信号,因此,如果计算机间有放大器,则报文分组就不能在计算机间逆向传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已经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宽带系统:双缆系统和单缆系统。 1)双缆系统双缆系统有两条并排铺设的完全相同的电缆。为了传输数据,计算机通过电缆1将数据传输到电缆数根部的设备,即顶端器(head-end),随后顶端器通过电缆2将信号沿电缆数往下传输。所有的计算机都通过电缆1发送,通过电缆2接收。2)单缆系统另一种方案是在每根电缆上为内、外通信分配不同的频段。低频段用于计算机到顶端器的通信,顶端器收到的信号移到高频段,向计算机广播。在子分段(subsplit)系统中,5MHz~30MHz频段用于内向通信,40MHz~300MHz频段用于外向通信。在中分(midsplit)系统中,内向频段是5MHz~116MHz,而外向频段为168MHz~300MHz。这一选择是由历史的原因造成的。3)宽带系统有很多种使用方式在一对计算机间可以分配专用的永久性信道;另一些计算机可以通过控制信道,申请建立一个临时信道,然后切换到申请到的信道频率;还可以让所有的计算机共用一条或一组信道。从技术上讲,宽带电缆在发送数字数据上比基带(即单一信道)电缆差,但它的优点是已被广泛安装。

    标签: 同轴电缆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段璇琮*

  • EDGE信道分配原则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   2 Glosary 1   2.1 Concepts 1   2.2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4   3 Capabilities 6   4 Technical Description 6   4.1 General 6   4.2 Service orien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Abis   interface (SARA) 8   4.3 Configuration of dedicated PDCHs in Packet Switched   Domain (PSD) 10   4.4 Handling of Packet Data traffic 15   4.5 Channel selection in Cicuit Switched Domain (CSD) 19   4.6 Return of PDCHs to Cicuit Switched Domain (CSD) 22   4.7 Main changes in Ericsson GSM system R10/BSS R10 24   5 Engineering guidelines 24   6 Parameters 26   6.1 Main controlling parameters 26   6.2 Parameters for special adjustments 26   6.3 Value ranges and default values 28   7 References 29

    标签: EDGE 信道分配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ainimao

  • 基于COMSOL的限矩离合器摩擦片温度场分析

    介绍了限力矩离合器的结构及其摩擦片所使用的油槽结构;根据热力学理论,建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计算了限力矩离合器摩擦片的热流密度和对流换热系数以及热流分配系数;建立了考虑油槽结构的摩擦片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通过COMSOL对摩擦片进行热分析,模拟摩擦片在接合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瞬态温度场,得出摩擦片温度分布规律,为限矩离合器摩擦片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标签: COMSOL 限矩离合器 摩擦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czl10052678

  • uCOS_II源码中文译注资料

    UCOS入门中文翻译资料共享学习! Ucos_II2.52 是一份非常完美的嵌入式开发系统,在学习 ARM 的基础上,嵌入 ucos系统并增加自己的源码是一件不错的选择,目前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大量的 ucos 嵌入案例,特别是在 arm 和 dsp 的应用当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虽然和其它的嵌入式系统相比,ucos 不是很完善,如没有内存分配、任务级别不多;但却是一个代码简短、条理清晰、实时性及安全性能很高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标签: uCOS_II 源码

    上传时间: 2014-12-29

    上传用户:zhyfjj

  •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弹载嵌入式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实现目标探测识别以及高精度目标信息测量等复杂处理算法的目的,采用单片多核DSP TMS320C6678构成弹载高速多任务实时嵌入式处理平台,通过数据流处理模式的并行软件设计方法,将系统处理任务均衡分配到各处理器内核,以实现实时并行处理,提升弹载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开展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软件研制、充分发挥多核处理能力将成为弹载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的新课题。

    标签: 多核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璇珠官人

  • 基于NiosII多核智能交通车载终端的设计

    利用NiosII多核处理器,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实时路况查询系统和智能车载终端。通过配置双NiosII软核,改善了MCU处理速度不高、外设资源有限、接口配置繁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编程复杂等问题,将大量控制以及对多种外设访问的工作进行了合理分配。既具有普通导航设备的方便实用性,又能通过无线通讯及Internet与后台服务器连接,获取道路拥堵情况、停车场车位情况等动态实时信息,同时可作为智能交通的车载前端。

    标签: NiosII 多核 智能交通 车载终端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superman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