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试验 实验一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实现 实验二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与实现 实验三 栈与队列及其应用 实验四 二叉树的应用 实验五 图的遍历与应用 实验六 查找技术 实验七 内部排序 全部源码
上传时间: 2017-02-09
上传用户:litianchu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源码以及报告 有3个程序:1)哈弗曼树及哈弗曼编码 2)排序—内部排序方法 3)Hanoi Tower
上传时间: 2013-12-16
上传用户:qoovoop
数据结构实验程序 线性表 栈和队列 二叉树 图 查找 内部排序
上传时间: 2017-06-08
上传用户:stampede
非常详尽的介绍了pic16f72单片机的结构以及内部各功能其间
上传时间: 2017-08-31
上传用户:二驱蚊器
数据结构 内部排序分析(C++源代码) 其中包括 第一种算法为选择排序,二为插入排序,三是冒泡排序,六是二分法插入排序
上传时间: 2014-12-20
上传用户:bruce5996
论文设计了一种FPGA结构描述方法,解决了FPGA建模问题。FPGA结构描述方法包含逻辑单元信息,互连线信息等10部分。当采用不同的FPGA芯片进行布局布线时,只需要使用结构描述方法重新定义这种FPGA芯片的结构,不需要改变布局布线工具。 为了配合FPGA编程下载,论文改进了划分网表算法,能够生成LUT配置信息文件。改进了布局布线算法,能够支持更多的商用FPGA结构特征,开发的布局布线工具在可布通性上和VPR接近,布局阶段能够减少21%的逻辑单元交换次数,它在布局布线之后生成内部连接信息,布局信息和布线信息。这些信息提供给布局布线的下一阶段编程下载必要的支持,可以生成位流文件下载到FPGA中。
上传时间: 2013-07-29
上传用户:气温达上千万的
华为内部资料,关于FPGA设计的详细过程介绍,很不错的。本文档从FPGA器件结构出发以速度路径延时大小和面积资源占用率为主题描述在FPGA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可以采用的设计技巧。
标签: 华为
上传时间: 2013-08-23
上传用户:kangqiaoyibie
单片机的结构原理解析 一、单片机的外部结构拿到一块芯片,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连线,我们用的一块称之为 89C51 的芯片,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单片机使用的是 5V 电源,其中正极接40 引脚,负极(地)接20 引脚。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提供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 脚。只要买来晶振,电容,连上就可以了,按图1 接上即可。3、复位引脚:按图 1 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4、EA 引脚:(2051 没有 )EA 引脚接到正电源端。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 LED,按照这个图的接法,当1 脚是高电平时,LED 不亮,只有1 脚是低电平时,LED 才发亮。因此要1 脚我们要能够控制,也就是说,我们要能够让1 引脚按要求变为高或低电平。即然我们要控制1 脚,就得给它起个名字,总不能就叫它一脚吧?叫它什么名字呢?设计51 芯片的INTEL 公司已经起好了,就叫它P1.0,这是规定,不可以由我们来更改。在 2051 中叫P1_0,取决于包含的*.h 文件,可以到at892051.h 或 reg51.h 中看一看。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段璇琮*
MCS-51系列单片机芯片结构:2.1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原理2.1.1 MCS-51单片机逻辑结构 MCS-51单片机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MCS-51单片机的系统结构框图由图2.1可以看出,单片机内部主要包含下列几个部件:u 一个8位CPU;u 一个时钟电路;u 4Kbyte程序存储器;u 128byte数据存储器;u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u 64Kbyte扩展总线控制电路;u 四个8-bit并行I/O端口;u 一个可编程串行接口;五个中断源,其中包括两个优先级嵌套中断 1. CPU CPU即中央处理器的简称,是单片机的核心部件,它完成各种运算和控制操作,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电路组成。(1)运算器电路 运算器电路包括ALU(算术逻辑单元)、ACC(累加器)、B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暂存器1和暂存器2等部件,运算器的功能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电路 控制器电路包括程序计数器PC、PC加1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数据指针DPTR、堆栈指针SP、缓冲器以及定时与控制电路等。控制电路完成指挥控制工作,协调单片机各部分正常工作。
上传时间: 2013-10-27
上传用户:tianyi223
SPCE061A单片机硬件结构 从第一章中SPCE061A的结构图可以看出SPCE061A的结构比较简单,在芯片内部集成了ICE仿真电路接口、FLASH程序存储器、SRAM数据存储器、通用IO端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CPU时钟、模-数转换器AD、DAC输出、通用异步串行输入输出接口、串行输入输出接口、低电压监测低电压复位等若干部分。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的介绍每个部分结构及应用。2.1 μ’nSP™的内核结构μ’nSP™的内核如0所示其结构。它由总线、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寄存器组、中断系统及堆栈等部分组成,右边文字为各部分简要说明。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μ’nSP™的ALU在运算能力上很有特色,它不仅能做16位基本的算术逻辑运算,也能做带移位操作的16位算术逻辑运算,同时还能做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16位×16位的乘法运算和内积运算。1. 16位算术逻辑运算不失一般性,μ’nSP™与大多数CPU类似,提供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与逻辑操作指令,加、减、比较、取补、异或、或、与、测试、写入、读出等16位算术逻辑运算及数据传送操作。2. 带移位操作的16位算逻运算对图2.1稍加留意,就会发现μ’nSP™的ALU前面串接有一个移位器SHIFTER,也就是说,操作数在经过ALU的算逻操作前可先进行移位处理,然后再经ALU完成算逻运算操作。移位包括:算术右移、逻辑左移、逻辑右移、循环左移以及循环右移。所以,μ’nSP™的指令系统里专有一组复合式的‘移位算逻操作’指令;此一条指令完成移位和算术逻辑操作两项功能。程序设计者可利用这些复合式的指令,撰写更精简的程序代码,进而增加程序代码密集度 (Code Density)。在微控制器应用中,如何增加程序代码密集度是非常重要的议题;提高程序代码密集度意味着:减少程序代码的大小,进而减少ROM或FLASH的需求,以此降低系统成本与增加执行效能。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