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内联<b>汇编</b>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Java语言不区分大小写 B. Java程序以类为基本单位 C. JVM为Java虚拟机JVM的英文缩写 D. 运行Java程序需要先安装JDK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Java语言不区分大小写 B. Java程序以类为基本单位 C. JVM为Java虚拟机JVM的英文缩写 D. 运行Java程序需要先安装JDK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Java语言是编译执行的 B. Java中使用了多进程技术 C. Java的单行注视以//开头 D. Java语言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3. 下面不属于Java语言特点的一项是( ) A. 安全性 B. 分布式 C. 移植性 D. 编译执行 4.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项是 ( ) A . int $e,a,b=10 B. char c,d=’a’ C. float e=0.0d D. double c=0.0f

    标签: Java A. B. C.

    上传时间: 2017-01-04

    上传用户:netwolf

  • 基于H264的视频压缩算法在DM642上的实现.rar

    H.264/AVC规范是由国际电联(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它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低码流,和MPEG2等压缩技术相比,在同等图像质量下,采用H.264技术压缩后的数据量只有MPEG2的1/8;高图象质量,复杂的算法保证了低码流条件下图像仍能保留丰富的细节;容错能力强,提供了解决在不稳定网络环境下容易发生的丢包等错误的必要工具;网络适应性强,提供了网络适应层,数据能在不同网络上传输。但由此带来的代价是复杂度极高的编码过程,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H.264标准的开源代码T264向DM642平台的移植和优化。优化综合运用了上层和底层的实现方法实现。上层的方法例如使用CCS提供的条件优化代码优化功能,使用IMGLIB中高度优化的函数等,其特点是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底层的实现方法例如使用DM642特有的内联函数,用线性汇编的方式实现算法等,特点是提高了代码运行的并行性,但需要对DM642和H.264有很深刻的理解。 目前本设计已成功完成H.264.算法在DM642开发板上的运行,压缩QCIF格式视频的速度随图像复杂度的不同达到了35-50帧每秒。此后本设计还继续使用优化后的编码器实现了监控用视频服务器的原型,使得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在DM642开发板上压缩后传输至PC机,且能够在PC端用配套的程序成功解码并播放。

    标签: H264 642 DM

    上传时间: 2013-06-23

    上传用户:qqiang2006

  • AVR单片机GCC程序设计

    第一章 概述 1.1 AVR 单片机GCC 开发概述 1.2 一个简单的例子 1.3 用MAKEFILE 管理项目 1.4 开发环境的配置 1.5 实验板CA-M8 第二章 存储器操作编程 2.1 AVR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 2.2 I/O 寄存器操作 2.3 SRAM 内变量的使用 2.4 在程序中访问FLASH 程序存储器 2.5 EEPROM 数据存储器操作 2.6 avr-gcc 段结构与再定位 2.7 外部RAM 存储器操作 2.8 堆应用 第三章 GCC C 编译器的使用 3.1 编译基础 3.2 生成静态连接库 第四章 AVR 功能模块应用实验 4.1 中断服务程序 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4.3 看门狗应用 4.4 UART 应用 4.5 PWM 功能编程 4.6 模拟比较器 4.7 A/D 转换模块编程 4.8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 4.9 键盘程序设计 4.10 蜂鸣器控制 第五章 使用C 语言标准I/O 流调试程序 5.1 avr-libc 标准I/O 流描述 5.2 利用标准I/0 流调试程序 5.3 最小化的格式化的打印函数 第六章 CA-M8 上实现AT89S52 编程器的实现 6.1 编程原理 6.2 LuckyProg2004 概述 6.3 AT989S52 isp 功能简介 6.4 下位机程序设计 第七章 硬件TWI 端口编程 7.1 TWI 模块概述 7.2 主控模式操作实时时钟DS1307 7.3 两个Mega8 间的TWI 通信 第八章 BootLoader 功能应用 8.1 BootLoader 功能介绍 8.2 avr-libc 对BootLoader 的支持 8.3 BootLoader 应用实例 8.4 基于LuckyProg2004 的BootLoader 程序 第九章 汇编语言支持 9.1 C 代码中内联汇编程序 9.2 独立的汇编语言支持 9.3 C 与汇编混合编程 第十章 C++语言支持

    标签: AVR GCC 单片机 程序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8-01

    上传用户:飞翔的胸毛

  • TLC2543 中文资料

    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转换过程。由于是串行输入结构,能够节省51系列单片机I/O资源;且价格适中,分辨率较高,因此在仪器仪表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TLC2543的特点 (1)12位分辩率A/D转换器;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10μs转换时间; (3)11个模拟输入通道; (4)3路内置自测试方式; (5)采样率为66kbps; (6)线性误差±1LSBmax; (7)有转换结束输出EOC; (8)具有单、双极性输出; (9)可编程的MSB或LSB前导; (10)可编程输出数据长度。 TLC2543的引脚排列及说明    TLC2543有两种封装形式:DB、DW或N封装以及FN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引脚排列如图1,引脚说明见表1 TLC2543电路图和程序欣赏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clock=P1^0; sbit d_in=P1^1; sbit d_out=P1^2; sbit _cs=P1^3; uchar a1,b1,c1,d1; float sum,sum1; double  sum_final1; double  sum_final; uchar duan[]={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char wei[]={0xf7,0xfb,0xfd,0xfe};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b)   //50us {           unsigned char a;           for(;b>0;b--)                     for(a=22;a>0;a--); }  void display(uchar a,uchar b,uchar c,uchar d) {    P0=duan[a]|0x80;    P2=wei[0];    delay(5);    P2=0xff;    P0=duan[b];    P2=wei[1];    delay(5);   P2=0xff;   P0=duan[c];   P2=wei[2];   delay(5);   P2=0xff;   P0=duan[d];   P2=wei[3];   delay(5);   P2=0xff;   } uint read(uchar port) {   uchar  i,al=0,ah=0;   unsigned long ad;   clock=0;   _cs=0;   port<<=4;   for(i=0;i<4;i++)  {    d_in=port&0x80;    clock=1;    clock=0;    port<<=1;  }   d_in=0;   for(i=0;i<8;i++)  {    clock=1;    clock=0;  }   _cs=1;   delay(5);   _cs=0;   for(i=0;i<4;i++)  {    clock=1;    ah<<=1;    if(d_out)ah|=0x01;    clock=0; }   for(i=0;i<8;i++)  {    clock=1;    al<<=1;    if(d_out) al|=0x01;    clock=0;  }   _cs=1;   ad=(uint)ah;   ad<<=8;   ad|=al;   return(ad); }  void main()  {   uchar j;   sum=0;sum1=0;   sum_final=0;   sum_final1=0;    while(1)  {              for(j=0;j<128;j++)          {             sum1+=read(1);             display(a1,b1,c1,d1);           }            sum=sum1/128;            sum1=0;            sum_final1=(sum/4095)*5;            sum_final=sum_final1*1000;            a1=(int)sum_final/1000;            b1=(int)sum_final%1000/100;            c1=(int)sum_final%1000%100/10;            d1=(int)sum_final%10;            display(a1,b1,c1,d1);           }         } 

    标签: 2543 TLC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shen1230

  • AVR单片机与GCC编程

    AVR 单片机与GCC编程 目录第一章 AVR 单片机开发概述1.1 一个简简单的例子1.2 用MAKEFILE 管理项目1.3 开发环境的配置第二章 存储器操作2.1 AVR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2.2 I/O 寄存器操作2.3 SRAM 内变量的使用2.4 在程序中访问FLASH 程序存储器2.5 EEPROM 数据存储器操作2.6 avr-gcc 段结构与再定位第三章 功能模块编程示例3.1 中断服务程序3.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3.3 看门狗应用3.4 UART 应用3.5 PWM 功能编程3.6 模拟比较器3.7 A/D 转换模块编程第四章 使用C 语言标准I/O 流调试程序4.1 avr-libc 标准I/O 流描述4.2 利用标准I/0 流调试程序第五章 AT89S52 下载编程器的制作5.1 LuckyProg S52 概述5.2 AT89S52 ISP 功能简介5.3 程序设计第六章 硬件TWI 端口编程6.1 TWI 模块概述6.2 主控模式操作实时时钟DS13076.3 两个Mega8 间的TWI 通信第七章 BootLoader 功能应用7.1 BootLoader 功能介绍7.2 avr-libc 对BootLoader 的支持7.3 BootLoader 应用实例 第八章 汇编语言支持8.1 C 代码中内联汇编程序8.2 独立的汇编语言支持8.3 C 与汇编混合编程第九章 C++语言支持结束语附录 1 avr-gcc 选项附录 2 ihex 格式描述

    标签: AVR GCC 单片机 编程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wangyi39

  • 波形发生器,含原理图+电路图+源程序

    含原理图+电路图+程序的波形发生器: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波形发生器,它是使用频度很高的电子仪器。现在的波形发生器都采用单片机来构成。单片机波形发生器是以单片机核心,配相应的外围电路和功能软件,能实现各种波形发生的应用系统,它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是系统的基础,软件则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对其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完成波形发生的任务。 波形发生器的技术指标:(1) 波形类型:方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2) 幅值电压:1V、2V、3V、4V、5V;(3) 频率值:10HZ、20HZ、50HZ、100HZ、200HZ、500HZ、1KHZ;(4) 输出极性:双极性操作设计1、 机器通电后,系统进行初始化,LED在面板上显示6个0,表示系统处于初始状态,等待用户输入设置命令,此时,无任何波形信号输出。2、 用户按下“F”、“V”、“W”,可以分别进入频率,幅值波形设置,使系统进入设置状态,相应的数码管显示“一”,此时,按其它键,无效;3、 在进入某一设置状态后,输入0~9等数字键,(数字键仅在设置状态时,有效)为欲输出的波形设置相应参数,LED将参数显示在面板上;4、 如果在设置中,要改变已设定的参数,可按下“CL”键,清除所有已设定参数,系统恢复初始状态,LED显示6个0,等待重新输入命令;5、 当必要的参数设定完毕后,所有参数显示于LED上,用户按下“EN”键,系统会将各波形参数传递到波形产生模块中,以便控制波形发生,实现不同频率,不同电压幅值,不同类型波形的输出;6、 用户按下“EN”键后,波形发生器开始输出满足参数的波形信号,面板上相应类型的运行指示灯闪烁,表示波形正在输出,LED显示波形类型编号,频率值、电压幅值等波形参数;7、 波形发生器在输出信号时,按下任意一个键,就停止波形信号输出,等待重新设置参数,设置过程如上所述,如果不改变参数,可按下“EN”键,继续输出原波形信号;8、 要停止波形发生器的使用,可按下复位按钮,将系统复位,然后关闭电源。硬件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比较,决定选用获得广泛应用,性能价格高的常用芯片来构成硬件电路。单片机采用MCS-51系列的89C51(一块),74LS244和74LS373(各一块),反相驱动器 ULN2803A(一块),运算放大器 LM324(一块)  波形发生器的硬件电路由单片机、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波形转换(D/ A)电路和电源线路等四部分构成。1.单片机电路功能:形成扫描码,键值识别,键功能处理,完成参数设置;形成显示段码,向LED显示接口电路输出;产生定时中断;形成波形的数字编码,并输出到D/A接口电路;如电路原理图所示: 89C51的P0口和P2口作为扩展I/O口,与8255、0832、74LS373相连接,可寻址片外的寄存器。单片机寻址外设,采用存储器映像方式,外部接口芯片与内部存储器统一编址,89C51提供16根地址线P0(分时复用)和P2,P2口提供高8位地址线,P0口提供低8位地址线。P0口同时还要负责与8255,0832的数据传递。P2.7是8255的片选信号,P2.6是0832(1)的片选,P2.5是0832(2)的片选,低电平有效,P0.0、P0.1经过74LS373锁存后,送到8255的A1、A2作,片内A口,B口,C口,控制口等寄存器的字选。89C51的P1口的低4位连接4只发光三极管,作为波形类型指示灯,表示正在输出的波形是什么类型。单片机89C51内部有两个定时器/计数器,在波形发生器中使用T0作为中断源。不同的频率值对应不同的定时初值,定时器的溢出信号作为中断请求。控制定时器中断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设置如下:定时控制寄存器TCON=(00010000)工作方式选择寄存器(TMOD)=(00000000)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10000010)2、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功能:驱动6位数码管动态显示;           提供响应界面;           扫面键盘;           提供输入按键。由并口芯片8255,锁存器74LS273,74LS244,反向驱动器ULN2803A,6位共阴极数码管(LED)和4×4行列式键盘组成。8255的C口作为键盘的I/O接口,C口的低4位输出到扫描码,高4位作为输入行状态,按键的分布如图所示。8255的A口作为LED段码输出口,与74LS244相连接,B口作为LED的位选信号输出口,与ULN2803A相连接。8255内部的4个寄存器地址分配如下:控制口:7FFFH , A口:7FFFCH , B口:7FFDH ,  C口:7FFEH    3、D/A电路功能:将波形样值的数字编码转换成模拟值;完成单极性向双极性的波形输出;构成由两片0832和一块LM324运放组成。0832(1)是参考电压提供者,单片机向0832(1)内的锁存器送数字编码,不同的编码会产生不同的输出值,在本发生器中,可输出1V、2V、3V、4V、5V等五个模拟值,这些值作为0832(2)的参考电压,使0832(2)输出波形信号时,其幅度是可调的。0832(2)用于产生各种波形信号,单片机在波形产生程序的控制下,生成波形样值编码,并送到0832(2)中的锁存器,经过D/A转换,得到波形的模拟样值点,假如N个点就构成波形的一个周期,那么0832(2)输出N个样值点后,样值点形成运动轨迹,就是波形信号的一个周期。重复输出N个点后,由此成第二个周期,第三个周期……。这样0832(2)就能连续的输出周期变化的波形信号。运放A1是直流放大器,运放A2是单极性电压放大器,运放A3是双极性驱动放大器,使波形信号能带得起负载。地址分配:0832(1):DFFFH ,0832(2):BFFFH4、电源电路:功能:为波形发生器提供直流能量;构成由变压器、整流硅堆,稳压块7805组成。220V的交流电,经过开关,保险管(1.5A/250V),到变压器降压,由220V降为10V,通过硅堆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对于谐波,用4700μF的电解电容给予滤除。为保证直流电压稳定,使用7805进行稳压。最后,+5V电源配送到各用电负载。

    标签: 波形发生器 原理图 电路图 源程序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685

  • AVR单片机GCC程序设计

    AVR单片机GCC程序设计:第一章 概述1.1 AVR 单片机GCC 开发概述1.2 一个简单的例子1.3 用MAKEFILE 管理项目1.4 开发环境的配置1.5 实验板CA-M8第二章 存储器操作编程2.1 AVR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2.2 I/O 寄存器操作2.3 SRAM 内变量的使用2.4 在程序中访问FLASH 程序存储器2.5 EEPROM 数据存储器操作2.6 avr-gcc 段结构与再定位2.7 外部RAM 存储器操作2.8 堆应用第三章 GCC C 编译器的使用3.1 编译基础3.2 生成静态连接库第四章 AVR 功能模块应用实验4.1 中断服务程序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4.3 看门狗应用4.4 UART 应用4.5 PWM 功能编程4.6 模拟比较器4.7 A/D 转换模块编程4.8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4.9 键盘程序设计4.10 蜂鸣器控制第五章 使用C 语言标准I/O 流调试程序5.1 avr-libc 标准I/O 流描述5.2 利用标准I/0 流调试程序5.3 最小化的格式化的打印函数第六章 CA-M8 上实现AT89S52 编程器的实现6.1 编程原理6.2 LuckyProg2004 概述6.3 AT989S52 isp 功能简介6.4 下位机程序设计第七章 硬件TWI 端口编程7.1 TWI 模块概述7.2 主控模式操作实时时钟DS13077.3 两个Mega8 间的TWI 通信第八章 BootLoader 功能应用8.1 BootLoader 功能介绍8.2 avr-libc 对BootLoader 的支持8.3 BootLoader 应用实例8.4 基于LuckyProg2004 的BootLoader 程序第九章 汇编语言支持9.1 C 代码中内联汇编程序9.2 独立的汇编语言支持9.3 C 与汇编混合编程第十章 C++语言支持附录 1 avr-gcc 选项附录 2 Intel HEX 文件格式描述

    标签: AVR GCC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4-04-03

    上传用户:ligi201200

  • 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实现数据率为2.5 G

    摘要: 串行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设计成本, 已成为业界首选, 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的设计方案, 改进了Aurora 协议数据帧格式定义的弊端, 并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的高速串行传输。关键词: 高速串行传输; Rocket I/O; Aurora 协议 为促使FPGA 芯片与串行传输技术更好地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 Xilinx 公司适时推出了内嵌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I/O 的Virtex II Pro 系列FPGA 和可升级的小型链路层协议———Aurora 协议。Rocket I/O支持从622 Mbps 至3.125 Gbps的全双工传输速率, 还具有8 B/10 B 编解码、时钟生成及恢复等功能, 可以理想地适用于芯片之间或背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Aurora 协议是为专有上层协议或行业标准的上层协议提供透明接口的第一款串行互连协议, 可用于高速线性通路之间的点到点串行数据传输, 同时其可扩展的带宽, 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所需要的灵活性[4]。但该协议帧格式的定义存在弊端,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改进Aurora 协议的固有缺陷,提高系统性能,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 的高速串行传输,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Rocket 2.5 高速串行 收发器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smallfish

  • 中文版RealView Compilation工具用户手册下载

    RealView™ 编译工具 2.0 版 Windows 版安装指南 本绪言介绍 RealView™ 编译工具 2.0 版入门指南 和其它用户文档。其中包含下列 各部分: • 第 vi 页的关于本书; • 第 ix 页的反馈。 本书按下列各章组织: 第 1 章简介 阅读此章,了解 RealView 编译工具 的简介(RVCT)。 第 2 章嵌入式软件开发 阅读此章,了解如何用 RVCT 开发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详细信息。 它 描述与目标系统无关的默认 RVCT 行为,以及如何调整 C 库和映像 内存映射以适应您的目标系统。 第 3 章使用过程调用标准 阅读此章,了解如何使用 ARM-Thumb 过程调用标准。 使用此标准 可以更方便地确保分别编译和汇编的模块可以协同工作。 第 4 章ARM 和 Thumb 交互操作 阅读此章,了解编写实现 Thumb ® 指令集的处理器代码时,如何在 ARM 状态和 Thumb 状态之间切换的详细信息。 第 5 章混合使用 C、C++ 和汇编语言 阅读此章,了解如何编写 C、C++ 和 ARM 汇编语言混合代码的详 细信息。 它还描述如何从 C 和 C++ 使用 ARM 内联和嵌入式汇编程 序。

    标签: Compilation RealView 用户手册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fudong911

  • C语言中嵌套汇编语言

    使用内联汇编可以在 C/C++ 代码中嵌入汇编语言指令,而且不需要额外的汇编和连接步骤。在 Visual C++ 中,内联汇编是内置的编译器,因此不需要配置诸如 MASM 一类的独立汇编工具。这里,我们就以 Visual Studio .NET 2003 为背景,介绍在 Visual C++ 中使用内联汇的相关知识(如果是早期的版本,可能会有些许出入)。 内联汇编代码可以使用 C/C++ 变量和函数,因此它能非常容易地整合到 C/C++ 代码中。它能做一些对于单独使用 C/C++ 来说非常笨重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标签: C语言 嵌套 汇编语言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zha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