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关键技术

  • 运动估计算法的FPGA仿真与实现研究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与服务越来越广泛,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也随之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运动估计是视频压缩编码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视频编码系统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运动估计算法,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可靠、快速、性能优良的运动估计算法一直是视频压缩编码的研究热点。运动估计在视频编码器中承担的运算量最大、控制最为复杂,由于对视频编码的实时性要求,因此运动估计模块一般都采用硬件来设计。 本文的目的是在FPGA芯片上设计实现一种更优的易于硬件实现的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二步搜索算法。全文首先讨论了块匹配运动估计理论及其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运动估计技术在MPEG-4中的应用,然后在对典型的运动估计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种性能和硬件实现难易度综合指数较高的二步搜索算法。本文对已有的用于全搜索算法实现的VLSI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了符合二步搜索算法要求的FPGA实现结构,并在对其理论分析之后,对实现该算法的运动估计模块进行了功能模块的划分,并运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ISE及Modelsim开发工具在Spartan-IIEXC2S300eFPGA芯片上完成了对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时序仿真。最后,对整个运动估计模块进行了仿真测试,给出了其在FPGA上搭建实现后的时序仿真波形图与占用硬件资源情况,通过对时序仿真结果可知本文设计的各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并且能够协同工作,整个运动估计模块能够正确的实现二步搜索运动估计算法,并输出正确的运动估计结果;通过对占用硬件资源及时钟频率情况的分析验证了本文设计的二步搜索运动估计算法的FPGA实现结构具备先进性和实时可实现性。

    标签: FPGA 运动估计 算法 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5-27

    上传用户:wpt

  • 基于“单片机CPLDFPGA体系结构”的程控交换机系统集成化设计

    有线通信方式由于具有保密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在军事通信中倍受青睐,因此,对军用有线通信设备的研究和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TBJ-204型野战20线程控交换机是一种小型背负式模拟空分程控用户交换机,用于装备全军各兵种的作战、演习和紧急抢险等行动.该项目以该交换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原设备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指出该机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技术相对陈旧、分立元件过多、可靠性和保密性不够、体积大、重量大、维修困难等问题,同时结合系统的低功耗需求和优化人机接口设计,本文提出基于"单片机+CPLD/FPGA体系结构"的集成化设计方案:①在CPLD中实现信号音分频和计时频率生成电路、20路用户LED状态控制电路;②CPLD与单片机以总线接口方式实现译码、数据和控制信号锁存功能的VHDL设计;③基于低功耗设计的器件选型方案和单片机待机模式设计;④人机接口的LCD菜单操作方式.该文详细介绍了改型设备的研制过程,包括CPLD片内功能设计实现、主控制板和用户板各功能模块工作原理和设计实现、各硬件模块功能测试等,最后给出了局内呼叫处理功能和话务员服务功能的软件实现流程.文章结尾介绍了改型设备的系统性能,它将实现更高的可靠性、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具备低功耗和小型化的优点.最后,该文总结了项目设计中使用的关键技术,指出了设计的创新意义和将来的工作.

    标签: CPLDFPGA 单片机 程控交换机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啊飒飒大师的

  •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视频采集存储系统

    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经济型网络同步课堂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关键技术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实现嵌入式视频采集与存储。通过构建基于ARM微处理器和开源Linux操作系统的平台,实现视频数据的通用USB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达到经济型的目标。 本文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平台研究开发和设计实现的过程。论文讨论了ARM微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SDRAM存储系统、Flash存储系统、串口、USB接口、IIC接口等模块的原理设计;分析了高速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难点并予以克服,实现了印制电路板设计。 论文介绍了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优势,实现了将其完整移植到一个新硬件平台;论文同时还实现了引导代码、根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等内容;视频采集与存储应用,设计采用缓冲区的方法保证其衔接,采用Linux线程机制进行多任务调度,最终实现了视频采集存储功能。 本系统充分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嵌入式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等前沿领域的众多理论和成果,体现了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的创新。

    标签: Linux ARM 嵌入式 存储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02

    上传用户:wangchong

  • 基于ARM控制的新型零电压零电流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制

    软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装置向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控制转向数字控制,数字控制技术可使控制电路大为简化,并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控制灵活性、通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耦合输出电感的新型次级箝位ZVZCS PWM DC/DC变换器,其反馈控制采用数字化方式。 论文分析了该新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换器各种状态时的参数计算方程;设计了以ARW芯片LPC2210为核心的数字化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PWM移相控制信号的输出;运用Pspice9.2软件成功地对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参数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参数;最后研制出基于该新型拓扑和数字化控制策略的1千瓦移相控制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电源,给出了其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及高频变压器等的设计过程,并在实验样机上测量出了实际运行时的波形。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拓扑能实现超前桥臂的零电压开关,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开关;采用ARM微控制器进行数字控制,较传统的纯模拟控制实时反应速度更快、电源稳压性能更好、外围电路更简单、设计更灵活等,为实现智能化数字电源创造了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标签: DCDC ARM 控制 全桥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cc1

  • 基于ARM嵌入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地测控单元的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系统作为电网的重要基本环节,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于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成为衡量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依据。而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又是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根本保证。 变电站是输配电系统中的枢纽环节,它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而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地测控单元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整体的高效、安全的运行。 随着电压等级和电网复杂程度的提高,供电半径和输配电容量的加大,采用传统的变电站一次和二次设备已越来越难以同时满足:“降低变电站造价,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这两方面的要求。为此,很有必要研制和开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 本论文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阶段的技术为参考,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ARM内核的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地测控单元。文中从当前各种模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详细介绍了该现地测控单元的原理与构成及其特点;着重分析了以Samsung公司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510B为核心的嵌入式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原理,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对于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操作系统UC/OS-Ⅱ的移植、系统软件的设计等问题本文作了系统、细致的论述,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程序。 新型嵌入式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地测控单元提供了更快的通信速度以及更强的处理能力,它的应用必定会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能力,而且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更高,经济性方面也具有更强的优势。

    标签: ARM 嵌入式 变电站 自动化

    上传时间: 2013-06-21

    上传用户:kijnh

  • JTAG边界扫描在FPGA中的应用及电路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标准化可测试性设计方法,它提供了对电路板上元件的功能、互连及相互间影响进行测试的一种新方案,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电路的测试。本文基于IEEE 1149.1标准剖析了JTAG边界扫描测试的精髓,分析了其组成,功能与时序控制等关键技术。 应用在FPGA芯片中的边界扫描电路侧重于电路板级测试,兼顾芯片功能测试,同时提供JTAG下载方式。针对在FPGA芯片中的应用特点,设计了一种边界扫描电路,应用于自行设计的FPGA结构之中。除了基本的测试功能外,加入了对FPGA芯片进行配置、回读以及用户自定义测试等功能。 通过仿真验证,所设计的边界扫描电路可实现FPGA芯片的测试、配置和回读等功能,并符合IEEE 11491.1边界扫描标准的规定,达到设计要求。

    标签: JTAG FPGA 边界扫描 中的应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372825274

  • LDPC码编码器FPGA实现研究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是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关键技术。LDPC码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实际通信要求在LDPC码长尽量短、码率尽量高及硬件可实现的前提下,结合连续相位MSK调制,满足归一化信噪比SNR=2dB时,系统误码率低于10-4。根据课题背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FPGA的LDPC编码器设计与实现。 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往往与其帧长的平方成正比,编码复杂度大,成为编码硬件实现的一个障碍;论文针对实际系统的预期指标,通过对多种矩阵构造算法的预选方案及影响LDPC码性能参数仿真分析,基于1/2码率,1024和2048两种帧长,设计了三种编码器的备选方案,分别为直接下三角编码器,串行准循环编码器和二阶准循环编码器。 对于每种编码器,分别设计了其整体结构,并对每种编码器的功能模块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完成后利用第3方软件MODELSIM对编码器进行了时序仿真;根据时序仿真结果和综合报告对三种编码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串行准循环编码器作为硬件实现的编码方案。 最后,在FPGA中硬件实现了串行准循环编码器并对其进行测试,利用MATLAB仿真程序和串口通信工具最终验证了这种编码器的正确性和硬件可实现性。

    标签: LDPC FPGA 编码器 实现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8-02

    上传用户:林鱼2016

  • 基于FPGA的多路码分复用通信系统实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是目前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系统采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部分关键技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实现多路宽带信号的码分复用传输。在系统设计中,我们综合考虑了系统性能要求,功能实现复杂度与系统资源利用率,选择了并行导频体制、串行滑动相关捕获方式、延迟锁相环跟踪机制、导频信道估计方案和相干解扩方式,并在Quartus软件平台上采用VHDL语言,在FPGA芯片CycloneEP1C12Q240C8上完成了系统设计。通过对硬件测试板的测试表明文中介绍的方案和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并在测试的基础上对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

    标签: FPGA 多路 通信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fzy309228829

  • TDSCDMA频点拉远系统的FPGA设计与实现

    随着TD—SCDMA技术的不断发展,TD—SCDMA系统产品也逐步成熟并随之完善。产品家族日益丰富,室内型宏基站、室外型宏基站、分布式基站(BBU+RRU)、微基站等系列化基站产品逐步问世,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建网需求。而分布式基站(BBU+RRU)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主要从TD—SCDMA频点拉远系统(RRU)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入手,重点研究TD—SCDMA频点拉远系统的FPGA设计与实现。TD—SCDMA通信系统通过灵活分配不同的上下行时隙,实现业务的不对称性,但是多路数字中频所构成的系统成本高和控制的复杂性,以及TDD双工模式下,系统的峰均比随时隙数增加而增加,对整个频点拉远系统的前端放大器线性输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TD—SCDMA系统使用软件无线电平台,一方面软件算法可以有效保证时隙分配的准确性,保证对前端控制器的开关控制,以及对上下行功率读取计算和子帧的灵活提取,另一方面灵活的DUC/CFR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频带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有效的控制TDD系统的峰均比,有效降低系统对前端放大器线性输出能力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软件无线电中DUC和CFR的关键技术以及FPGA实现,DUC主要由3倍FIR内插成型滤波器、2倍插值补偿滤波器以及5级CIC滤波器级联组成;而CFR主要采用类似基带削峰的加窗滤波的中频削峰算法,可以降低相邻信道的溢出,更有效的降低CF值。将DUC/CFR以单片FPGA实现,能很好提高RRU性能,减少其硬件结构,降低成本,降低功耗,增加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标签: TDSCDMA FPGA 频点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18752787361

  • WCDMA数字直放站数字上下变频

    随着3G网络建设的展开,移动用户数量逐渐增加,用户和运营商对网络的质量和覆盖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实际工作中,基站成本在网络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基站选址是建网的主要难题之一。同基站相比,直放站以其性价比高、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在我国移动网络上有着大量的应用。目前,直放站已成为提高运营商网络质量、解决网络盲区或弱区问题、增强网络覆盖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模拟直放站受周边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抗干扰能力较差、传输距离受限、功放效率低,同时设备间没有统一的协议规范,无法满足系统厂商与直放站厂商的兼容,所以移动通信市场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正是以设计新型数字化直放站为目标,以实现数字中频系统为研究重心,围绕数字中频的相关技术而展开研究。 文章介绍了数字直放站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数字直放站系统的设计思想及总体实现框图,并对数字直放站数字中频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模块划分。针对其中的数字上下变频模块设计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作详细介绍,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有信号采样理论、整数倍内插和抽取理论等,在理论基础上阐述了一些具体模块的高效实现方案,最终利用FPGA实现了数字变频模块的设计。 在数字直放站系统中,降低峰均比是提高功放工作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降低峰均比的三类算法,然后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种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在综合考虑降低峰均比效果与实现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二次限幅算法。通过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后,针对其中的噪声整形滤波器提出了“先分解,再合成”的架构实现方式,并指出其中间级窄带滤波器采用内插级联的方式实现,最后整个算法在FPGA上实现。 在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利用系统级的设计方法完成了WCDMA数字直放站中频系统设计。遵照3GPP等相关标准,完成了系统的仿真测试和实物测试。最后得出结论:该系统实现了WCDMA数字直放站数字中频的基本功能,并可保证在现有硬件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载波间平滑过渡、不同制式间轻松升级。

    标签: WCDMA 数字 下变频 直放站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赵安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