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预测技术作为一种基于全极点模型假定和均方预测误差最小准则下的波形逼近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LPC 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利用MATLAB 这一有力工具对语音信号进行了LPC 分析,并对阶数的选取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博雅abcd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速、高精度和高实时,还要求数据采集,处理设备便携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传统的8/16位单片机因资源极度受限,难以满足上述要求;而传统的信号处理过程都是依赖于PC完成,则存在着安装麻烦、价格昂贵且电磁兼容性差等缺点。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各个方面。将嵌入式系统引入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能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灵活性。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ARM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 本文在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测速测距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种软硬件配置灵活、结构精简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其硬件平台以ARM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和DSP为核心,扩展了UART、LCD、网口、IDE、触摸屏、PS/2和USB等外围接口,可实现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数据采集、脉冲压缩、恒虚警检测、航迹相关,航迹显示等处理,相关数据的存储。在软件设计方面,完成Bootloader,Linux2.4操作系统在系统上的移植,在此基础上对实现了对网口、IDE、LCD等模块的驱动程序编写,并在MiniGUI上进行基于显示终端需求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oen
1K到10MHZ信号发生器1K到10MHZ信号发生器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Miyuki
中兴通讯硬件一部巨作-信号完整性.pdf,非常不错的想进中兴的有福啦
上传时间: 2013-06-30
上传用户:glitter
随着海洋勘测技术的发展,研制高性能的海洋测流仪器越来越重要。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用来测量海流速度的仪器。在调试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的过程中,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信号模拟器是很重要的设备,它是数字模拟技术与多普勒声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模拟的方法产生声学海流剖面仪回波信号,以便在不具备实际海洋情况的条件下,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声学海流剖面仪的样机进行系统调试。在此情况下,本文研制了一种声学海流剖面仪信号模拟器,并对声学海流剖面仪回波信号接收过程中使用的算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比较了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的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产生多普勒频移的原因。选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生成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调试所需要的回波信号o DDS技术克服了传统信号源的频率精度不高和频率不稳等问题。本文选用专用DDS芯片AD9833来实现回波信号的产生,利用ARM嵌入式技术对输出信号进行控制。 信号模拟器以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构建了硬件平台,采用核心板与扩展板相结合的硬件结构。核心板主要包括了存储系统、网络接口和各种通讯接口。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大量数据信号和通讯功能;扩展电路包括了16路DDS信号输出及信号调理电路,可以通过软件来配置16路信号相应的工作状态及选择信号输出形式。硬件设计预留了一定数量的I/O接口以备将来扩展之用。 建立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并分析BootLoader启动机制,移植VIVI;通过配置内核相关文件,移植Linux2.4.18内核到模拟器系统;编写16路DDS的驱动程序;设计了模拟器的上位机通讯程序及用应程序;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模拟器完全能够模拟声学海流剖面仪的回波信号。 最后,结合回波信号形式,采用基带解调、复相关等技术对接收回波信号所使用的算法进行了研究,估算出多普勒频移,配合了调试海流剖面仪样机工作的进行。该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回波信号,还可以作为发射信号来用,大大提高了模拟器的实用性。关键词:声学海流剖面仪;S3C2410; AD9833;嵌入式Linux;回波信号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prczsf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电图检测是诊断心脏病变的有效手段。心电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实时传输成为心电检测的基础,因此,设计一种性能可靠、价格低廉、体积较小的心电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心电信号采集技术和以太网传输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款基于ARM的心电信号采集与以太网传输系统。该系统前端是利用AD620、LM324、ADOP07等器件设计的信号调理电路,该电路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高质量提取;系统的关键电路是以32位ARM7TDMI-S微控制器LPC2210为核心,并结合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Flash SST39VF160和SRAM IS61LV25616AL设计的A/D转换模块和以太网接口模块,它构建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硬件基础;此外,论文还完成了μC/OS-II操作系统在LPC2210上的移植,并实现了系统TCP/IP协议栈;最后,采用了多任务化方式设计了系统应用程序。 通过远端上位机应用软件测试表明,本系统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采集与传输,达到了远程监控心电信号的目的,且运行稳定可靠。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y562413679
自“9.11”后,随着人们对安防需求的升级,门禁控制系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不断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第四代门禁系统结合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人体本身具有的物理特征(如指纹、虹膜、脸型、掌纹等)或行为特征(如步态、签名等)来确定人的身份,取代或加强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 论文采用掌形识别为控制方案,基于ARM920T内核的EP9315芯片为门禁系统CPU,设计和调试了系统的硬件平台。 论文研究了掌形识别算法,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研究了掌形中的手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特征的手形识别算法,很好的克服了手指旋转给识别带来的干扰。 然后研究了掌形中的掌纹特征,通过系列图像处理,分离出手掌的三条主线,提取主线端点,并在主线上等间隔采样,利用端点和采样点进行匹配,拥有很高的识别率。 最后结合手形与掌纹特征,实现掌形识别。依据手形特征对掌形库进行粗分类,利用掌纹特征进行匹配,算法拥有很快的识别速度与稳定较高的识别率。对分类规则提出了新思路与方法。 论文还提出了基于ARM的门禁系统方案。成功设计了以基于ARM920T内核的EP9315芯片为CPU的最小系统,设计PCB图并制板,最后调试了系统的底层电路。 论文的研究设计工作,通过提高掌形识别算法的识别率,达到了提高门禁系统安全性的目的;ARM平台的设计与调试,在工程实际中有参考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zsjzc
主要介绍一种基于Philips 公司的MF RC500 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设计:首先介绍系统的组成以及MF RC500的特性,接着给出天线的设计规范,最后给出MCU 89C52与MF RC500的接口
上传时间: 2013-05-20
上传用户:hzy5825468
UM71系列(包括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已成为我国铁路的主流制式,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对行车安全意义重大。轨道信号失真或者受到噪声污染有可能导致铁路信号设备错误动作进而发生行车事故。通过对铁路信号做出监测以及判断,可以帮助信号设备维护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及时修复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DSP双核结构的铁路信号测试仪,用以帮助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检修故障设备。其中,DSP芯片选用TI公司的32位浮点处理器TMS320VC33作为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核心,实现信号的解调、频谱分析和细化处理等功能。本测试仪作为一种实时的信号检测设备,充分利用了浮点DSP芯片高效灵活以及系统可裁减的特性,因而更适合于现场环境的应用。本测试仪主要针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UM71、ZPW-2000A系统以及站内25Hz相敏轨道电路,实现对移频信号的数字解调、区间载波频率检测、信号幅度检测、站内轨道信号的相位角及其幅度检测等功能。 本文着重分析了频谱细化技术中的ZFFT算法在实时信号分析中的应用,采用ZFFT算法可以在保证运算效率的同时提高频谱的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就这种算法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并且通过MATLAB对该算法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软件仿真。同时本文完成了基于这种算法的DSP软件设计:为了提高系统实时性,DSP算法均采用汇编语言实现。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调制频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03Hz,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此外,本文设计了测试仪的硬件结构,主要是VC33的外围器件及其与双口RAMCY7C028的接口电路,以及基于这个接口电路的通信规程。
上传时间: 2013-06-29
上传用户:qazwsxedc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实时图像处理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嵌入式和DSP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被逐渐应用到实际系统中,从而推动了新理论的产生和应用,对图像处理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研究如何将ARM和DSP双处理器结构应用于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新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实时图像处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得出了以ARM和DSP分别作为实时图像处理系统核心的优势和劣势,结合本课题实时性,高效性和便携性的特点,设计一个以ARM+DSP双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并通过增加或裁剪可以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领域。 2.掌纹识别技术是继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方向,正处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阶段。在论文中,介绍了以ARM+DSP双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和掌纹识别技术相融合的实例,构成最基本的脱机掌纹识别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的基本流程,实现最基本的识别功能,降低成本,提升实时掌纹识别系统的性能。 3.具体设计中,在对两种系统组成方案经过比较后,选择了基于TI公司的TMS320VC5470双核处理器为核心,根据TMS320VC5470芯片的特点,对系统平台的硬件原理进行设计,扩充了进行研究所需的片外RAM,ROM(Flash),人机接口电路,外围接口电路,仿真接口JTAG等。随后根据原理图所需器件,选择相对应的封装形式,设计8层印刷电路板,对BGA封装形式芯片的扇出方式,布线规则以及高速数字电路与高速PCB设计中涉及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予以重点研究,较好解决了高密度BGA封装集成电路的布线及其电磁兼容性问题。除此之外,在软件设计方面,讨论了针对TMS320VC5470系统脱离主机开发环境成为独立系统时双核Bootload的实现、双核间通讯及程序固化到FLASH中的方法。 本文所做的创新工作是将ARM和DSP有效的相结合,使他们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提升了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缩小了体积,节约了成本;并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将该ARM+DSP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和最新的掌纹识别的原理相结合,构成了手持式掌纹识别系统,对于实时掌纹识别技术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7-31
上传用户:muyeh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