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传输层协议

  • 基于温度梯度驱动的液滴传输行为研究

    摘要: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驱动的液滴传输芯片,以实现对微液滴传输的精确控制.介绍了驱动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该芯片利用温度梯度下液滴表面形成的表面张力梯度来传输液滴,采用玻璃作为衬底,Ti为电阻加热器,Au为电极,PECVD氧化硅为介质层,碳氟聚合物为疏水层,实现了器件制作.芯片采用开放式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测试结果表明,驱动功率为0.38W时,去离子水和硅油的传输速率分别达到0.1mm燉s和1mm燉s.关键词:微液滴;温度梯度;表面张力梯度;电阻加热器;开放式结构

    标签: 温度 梯度驱动 传输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ukuk

  • 基于MC68HC912D60A的嵌入式USB Host

    综述从问世,到协议规范2.0版本,USB(通用串行总线,简写为USB)在不断自我完善,并走向成熟。从普通计算机用户,计算机工程师,到硬件芯片生产厂商,都已经完全认可了USB。厂商对于USB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的也越来越完备,现在开发一个USB外设产品,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了,几年前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随着USB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人们对于USB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USB能应用在各种计算机领域中,尤其是在移动通讯领域中,希望能通过PDA等移动设备来直接和USB外设通信,使得USB能应用在没有PC的领域中。 非PC应用领域?这正是USB一个致命的弱点。USB的拓扑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Host(也称为主机),任何一次USB的数据传输都必须由Host来发起和控制,所有的USB外设都只能和Host建立连接,任何两个外设之间或是两个Host之间无法直接通信。而目前,大量的扮演Host角色的是个人电脑PC。因此,“如何将USB应用到嵌入式领域?如何实现USB点对点的通讯?”等问题,开始进入了USB开发者的讨论议程。正是在这种新的需求之下,USBHost的嵌入式应用成了USB领域新的兴奋点。 本项目也就是在嵌入式USBHost技术即将起步发展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传统意义的USB开发,仅仅是对USB外设的开发,USB底层驱动程序和USB主控制器驱动程序都由Windows等操作系统提供,有关这些驱动程序的细节过程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要设计USBHost,就须设计这两部分驱动程序,Windows源码不公开,这些细节资料就无从得到。

    标签: 912D Host 60A 912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维子哥哥

  • PCA82C250 CAN收发器应用指南

    本文档着重介绍如何使用Philips 半导体的收发器PCA82C250[1]和PCA82C251[2]实现物理媒体连接子层物理信令子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集成的协议控制器实现的这些产品有像Philips 的PCx82C200 SJA1000 等而媒体相关接口负责连接传输媒体譬如将总线节点连接到总线的连接器像Philips 的TJA1050[3]或PCA82C250[4]等收发器

    标签: C250 PCA 250 82C

    上传时间: 2013-10-19

    上传用户:31633073

  • Microchip ZigBee协议栈

    Microchip ZigBee协议栈:ZigBee™ 是专为低速率传感器和控制网络设计的无线网络协议。有许多应用可从ZigBee 协议受益,其中可能的一些应用有:建筑自动化网络、住宅安防系统、工业控制网络、远程抄表以及PC 外设。与其他无线协议相比, ZigBee 无线协议提供了低复杂性、缩减的资源要求,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组标准的规范。它还提供了三个工作频带,以及一些网络配置和可选的安全功能。如果您正在寻求现有的控制网络技术(例如RS-422、RS-485)或专有无线协议的替代方案, ZigBee 协议可能是您所需的解决方案。此应用笔记旨在帮助您在应用中采用ZigBee 协议。 可以使用在应用笔记中提供的Microchip ZigBee 协议栈快速地构建应用。为了说明该协议栈的用法,本文包含了两个有效的演示应用程序。可将这两个演示程序作为参考或者根据您的需求经过简单修改来采用它们。此应用笔记中提供的协议栈函数库实现了一个与物理层无关的应用程序接口。 因此,无需做重大修改就可以轻松地在射频(Radio Frequency,RF)收发器之间移植应用程序。在此文档末尾的“常见问题解答”中提供了有关Microchip 协议栈和用法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答案。

    标签: Microchip ZigBee 协议栈

    上传时间: 2013-10-08

    上传用户:u789u789u789

  • 单片机图像采集与网络传输

    本文介绍一个嵌入了TCP/IP 协议栈的89C52 单片机,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用组播方式,实现了图像采集与网络传输的功能。文中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与软件设计的原理与实现方法。关键词: TCP/IP; RTL8019AS; 图像采集; 组播; 网络摄像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远程视频监控,已成为一个技术热点。本文介绍一个用单片机与图像采集模块接口,嵌入TCP/IP 协议栈,制作“网络摄像头”的方法。本网络摄像头在一个组播式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中,只作为组播源向以太网发送视频图像数据;其它监控计算机则作为组播成员接收数据。整个视频图像发送和监控系统在局域网中使用时,监控接收端的PC 机只要加入了组播组,不必知道网络摄像头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也不需要两者的IP 地址是在同一网段,均可接收到网络摄像头发出的图像数据,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标签: 单片机 图像采集 网络传输

    上传时间: 2013-12-18

    上传用户:mhp0114

  • 基于DS80C410串口至以太网接口转换器的实现

    介绍了一种基于高性能51 内核网络微控制器的串口至以太网接口转换器的设计方案,采用网络单片机DS80C410,利用集成的MAC 通过以太网收发器与以太网相连,借助TINI SDK 软件开发包通过Java编程实现串口和以太网之间的数据通讯。串口至以太网接口转换器使得带有RS232/422/485 通讯接口的设备和以太网服务器进行数据流传输,通过以太网服务器对串口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互联网硬件和软件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电气设备、仪器仪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逐渐走向网络化。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与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以太网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成为互联网链接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以太网一般都基于TCP/IP协议,使得整个网络只有一种互联通讯协议,满足控制系统各个层次的要求,而且易于和Internet实现无缝连接。现今大多数现场设备通过串口与外界通讯,甚至串口是它们与外界通讯的唯一通道,串口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对设备上网能力的不断需求,使得如何实现串口到以太网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DS80C410利用集成的MAC通过物理层器件与以太网相连,借助TINI SDK软件开发包可以轻松实现串口至以太网的接口转换。

    标签: C410 410 80C DS

    上传时间: 2013-10-20

    上传用户:a296386173

  • 单片机在工业无线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如同今天的许多通用单片机(MCU)已经把USB、CAN和以太网作为标准外设集成在芯片内部一样,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芯片和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也在向集成SoC 方向发展,比如第一代产品,Nordic公司nRF905,Chipcon公司cc1010 他们集成了8051兼容的单片机.这些无线单片机适合一般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私有网络应用,如单一产品的遥控器和抄表装置等。无线通讯技术给智能装置的互连互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工业无线网络作为面向工业和家庭自动化的网络技术也正在向着智能,标准和节能方向发展。  目前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领域使用的无线网络技术有ZigBee、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Blutooth)、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ISM、IrDA等, 未来还能有3G、超宽频(UWB)、无线USB、Wimax等。 当然还有大量的私有和专用无线网络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装置中使用,其中ZigBee、GPRS是在目前在国内工业控制中讨论和使用比较多的两种,蓝牙和无线局域网是在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耳机、打印机、照相机和家庭中小企业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无线协议(个别工业产品也有应用,如无线视频监控和汽车音响系统),当然私有无线网络技术和产品在工业也有很多的应用。  ZigBee是一个低功耗、短距离和低速的无线网络技术,工作在2.4GHz国际免执照的频率,在IEEE标准上它和无线局域网、蓝牙同属802家族中的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ZigBee是有两部分组成,物理和链路层符合IEEE802.15.4, 网络和应用层符合ZigBee联盟的规范。ZigBee联盟是在2002年成立的非盈利组织,有包括TI、霍尼威尔、华为在内两百多家成员, ZigBee联盟致力推广兼容802.15.4和ZigBee协议的平台, 制定网络层和应用架构的公共规范,希望在楼宇自动化、居家控制、家用电器、工业自动控制和电脑外设等多方面普及ZigBee标准。  GPRS是在现有的GSM 网络发展出来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它工作在标准的GSM频率,由于是一个分组交换系统,它适合工业上的突发,少量的数据传输,还因为GSM网络覆盖广泛,永远在线的特点,GPRS特点适合工业控制中的远程监控和测量系统。在工业控制应用中GPRS 芯片一般是以无线数传模块形式出现的,它通过RS232全双工接口和单片机连接,软件上这些模块都内置了GPRS,PPP和TCP/IP协议,单片机侧通过AT指令集向模块发出测试,连接和数据收发指令,GPRS模块通过中国移动cmnet进入互联网和其他终端或者服务器通讯。目前市场常见的模块有西门子G24TC45、TC35i,飞思卡尔G24,索爱GR47/48, 还有Wavecom 的集成了ARM9核的GPRS SoC模块WMP50/100。GPRS模块有区分自带TCP/IP协议和不带协议两种,一般来讲,如果是单片机侧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支持的话或者应用的要求只是收发短信和语音功能的话,可以选择不带协议的模块。  先进的SoC技术正在无线应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德州仪器收购了Chipcon公司以后发布的CC2430 是市场上首款SoC的ZigBee单片机, 见图1,它把协议栈z-stack集成在芯片内部的闪存里面, 具有稳定可靠的CC2420收发器,增强性的8051内核,8KRAM,外设有I/O 口,ADC,SPI,UART 和AES128 安全协处理器,三个版本分别是32/64/128K的闪存,以128K为例,扣除基本z-stack协议还有3/4的空间留给应用代码,即使完整的ZigBee协议,还有近1/2的空间留给应用代码,这样的无线单片机除了处理通讯协议外,还可以完成一些监控和显示任务。这样无线单片机都支持通过SPI或者UART与通用单片机或者嵌入式CPU结合。 2008年4月发表CC2480新一代单片ZibBee认证处理器就展示出和TI MSP430 通用的低功耗单片机结合的例子。图1 CC2430应用电路  工业控制领域的另一个芯片巨头——飞思卡尔的单片ZigBee处理器MC1321X的方案也非常类似,集成了HC08单片机核心, 16/32/64K 闪存,外设有GPIO, I2C和ADC, 软件是Beestack 协议,只是最多4K RAM 对于更多的任务显得小了些。但是凭借32位单片机Coldfire和系统软件方面经验和优势, 飞思卡尔在满足用户应用的弹性需求方面作的更有特色,它率先能够提供从低-中-高各个层面的解决方案,见图2。

    标签: 单片机 工业无线网络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momofiona

  • ARM与DSP之间视频数据可靠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在由ARM+DSP组成的嵌入式视频处理平台当中,需要将视频数据从DSP端发送给ARM处理器,以便ARM将视频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器进行处理。提供了一种ARM与DSP双核之间视频数据通信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ARM与DSP之间通过HPI进行连接的硬件电路设计。在HPI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中,基于Linux中断处理机制定义并实现了一种实用的视频数据通信协议,从而实现了ARM与DSP双核之间视频数据的可靠传榆。

    标签: ARM DSP 视频数据 传输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xg262122

  • 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研究与实现

    摘 要:介绍了FPGA最新一代器件Virtex25上的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IO。基于ML505开发平台构建了一个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系统,重点说明了该系统采用RocketIO实现1. 25Gbp s高速串行传输的设计方案。实现并验证了采用FPGA完成千兆串行传输的功能目标,为后续采用FPGA实现各种高速协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 FPGA;高速串行传输; RocketIO; GTP 在数字系统互连设计中,高速串行I/O技术取代传统的并行I/O技术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与传统并行I/O技术相比,串行方案提供了更大的带宽、更远的距离、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扩展能力,克服了并行I/O设计存在的缺陷。在实际设计应用中,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实现高速串行接口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技术途径。

    标签: FPGA 高速串行 传输接口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lingzhichao

  • 对IPv6和IPv4传输性能的对比研究

    为了使更多的计算机网络工作者了解和接受IPv6, 本文以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FTP协议和HTTP协议为例,以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它们分别在IPv6和IPv4环境下对不同大小的文件进行网络传输的性能差异。通过对实验过程中采集的传输速率的计算和对比研究,发现IPv6在FTP协议和HTTP协议上文件传输速率比IPv4快,得出了整体而言IPv6的传输性能优于IPv4的结论。

    标签: IPv6 IPv4 传输 性能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liuji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