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取代有线通信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小巧精致便携是技术应用的需要,为此,文中利用主流USB接口加无线通信技术,开发出简单实用的USB无线串口。介绍了USB接口微型无线串口的制作方法,尺寸仅为54 mm×18 mm,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传输距离>100 m、性能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场合。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青春给了作业95
SDH传输系统光接口 SDH光接口的分类及应用代码 应用代码的表达方式:X-Y.Z,如:V-64.2、S-64.1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非洲之星
实现了一种用于上位机和FPGA处理板之间通信的可重配置接口,详细介绍了该接口的包格式设计和FPGA逻辑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可重配置接口能根据信令,实现准实时在线参数配置,满足多种主流通信体制的不同速率要求。
上传时间: 2013-10-22
上传用户:herog3
本文首先从无源光网络的原理出发,分析了目前几种PON技术,进行比较后指出了GPON的优势。然后阐述了GPON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协议规范,重点是TC层结构,描述了控制平面(C/M)和用户(U)平面协议栈。接下来介绍了ONU的分层功能模块,并依此提出了ONU的分层设计思想,将ONU端划分为物理媒介层(PMD)、传输汇聚层(GTC)及管理控制层(OMCI),在此基础上提出了ONU的整体设计方案及主要芯片选型。然后研究了ONU端汇聚(GTC)层接口,包括物理层接口,用户网络接口,管理控制接121和SDRAM接口,重点是使用Verilog编写用户网络控制接口和SDRAM接口控制器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对本文的工作和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明确了未来需要改进和展开的工作。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w230825hy
针对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嵌入Linux的ARM9处理器LPC3250与16位AD采样芯片MAX1303的硬件接口和驱动程序。首先,描述了LPC3250和MAX1303的性能、特点以及硬件接口电路设计方案。然后,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嵌入式Linux下MAX1303驱动程序的组成模块和具体实现方法,并给出了部分源代码以及对设备驱动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稳定,采样结果正确,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nostopper
PCI Express是由Intel,Dell,Compaq,IBM,Microsoft等PCI SIG联合成立的Arapahoe Work Group共同草拟并推举成取代PCI总线标准的下一代标准。PCI Express利用串行的连接特点能轻松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远远超出PCI总线的传输速率。一个PCI Express连接可以被配置成x1,x2,x4,x8,x12,x16和x32的数据带宽。x1的通道能实现单向312.5 MB/s(2.5 Gb/s)的传输速率。Xi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FPGA芯片内嵌PCI-ExpressEndpoint Block硬核,为实现单片可配置PCI-Express总线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研究PCI-Express接口协议和PCI-Express Endpoint Block硬核的基础上,使用Virtex5LXT50 FPGA芯片设计PCI Express接口硬件电路,实现PCI-Express数据传输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wtrl
针对ARM CPU S3C2410的特点,设计开发了外围网卡接口平台,通过驱动程序对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0的控制,实现了网络数据传输功能。硬件方面主要涉及以太网网络接口的设计,软件方面主要是设计以太网控制芯片驱动程序。该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入方案具有硬件接口简单、外围器件少、价格低廉、开发周期短等特点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woshinimiaoye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强背景噪声中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篇介绍电噪声的基础知识,也括电路中噪声来源、统计特征、计算方法、电路中噪声性能指标:第二篇论述噪声中检测信号的基本方法,包括噪声中信号波形恢复(滤波)、信号判决、信号参量估计及信号谱估汁;第三篇介绍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以及几种典型的微弱信号检测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本书既系统介绍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理论,又从技术角度介绍噪声中信号检测的方法及仪器。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日光微澜
虚拟仪器技术(NI)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帮助您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标准的软硬件平台能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这也正是NI近30年来始终引领测试测量行业发展趋势的原因所在。只有同时拥有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这四大优势。 软件是虚拟仪器技术中最重要的部份。使用正确的软件工具并通过调用特定的程序模块,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高效地创建自己的应用以及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NI公司提供的行业标准的图形化编程软件——NI LabVIEW,不仅能轻松方便地完成与各种软硬件的连接,更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将分析结果有效地显示给用户。此外,NI还提供了许多其它交互式的测量工具和系统管理软件工具,例如连接设计与测试的交互式软件SignalExpress、基于ANSI-C语言的LabWindows/CVI、支持微软Visual Studio的Measurement Studio等等,这些软件均可满足客户对高性能应用的需求。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1583060504
Multisim中仪器仪表的使用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sssna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