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简要说明:输出:正弦波频率:可调;幅值:可调;逆变原理:51单片机SPWM驱动H桥+后级滤波;调节方式:频率加按键、频率减按键、幅值加按键、幅值减按键;频率调节范围:10hz、20hz、30hz、40hz、50hz、60hz、70hz、80hz、100hz;幅值调节范围:0%,10%,20%,30%,40%,50%,60%,70%,80%,90%,100%;(输出峰值占输入电压百分比)输出最大电流:2A;过流打嗝保护: 过流保护值2A,过流时切断,5秒后尝试恢复输出;输入电压范围: DC(直流)5V-40V;输出交流电压范围: ±5V-±40V;
上传时间: 2022-07-03
上传用户:aben
基于SVPWM的三电平APF控制系统研究
上传时间: 2022-07-05
上传用户:kingwide
本书共分九章。第1章是基本知识,叙述传感器和变送器的组成和分类,并介绍若干常用名词术语和概念,如灵敏度、精确度、基本误差等。第2章是检测温度用的传感器和变送器,其中有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热电偶及热电阻,近来发展迅速的半导体和集成化测温器件,家用电器里常见的各种温度开关等。第3章是压力检测部分,除介绍了最常用的弹性变形测压原理之外,对性能较好的电容式压力变送器有较详细的描述,对近来出现的灵巧型压力变送器也作了介绍。第4章为流量仪表,从自来水表和煤气表到电磁及超声流量)都作了原理和性能的分析,对不易理解的质量流扯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第5章物位和第6章成分分别指出了各种传感器及变送器的 适用条件和性能差异。第7章是机械量,包括位移、转角、转速、力、转矩及振动,在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这类传感器和变送器也经常用到。第8章是光强,光敏元件是最常遇到的光传感器,此外发光元件和光电耦合器在自动化装置里也经常用到,在本章里一井介绍以便应用。第9章为磁场检测 用的传感器,着重介绍了各种新近出现的磁敏元件和集成化器件。从事自动化工作的读者,对其原理和性能初步了解是十分有益的。
上传时间: 2022-07-05
上传用户:kent
附件包含了关于三电平SVPWM控制算法的论文、SVPWM推算过程(Mathcad文档)、SVPWM控制算法仿真(PSIM仿真软件)压缩包附件文件如下:
标签: svpwm
上传时间: 2022-07-06
上传用户:
IGCT及其逆变电路的PSpice仿真
上传时间: 2022-07-07
上传用户:
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上传时间: 2022-07-19
上传用户:
文档为智能温度变送器设计概要总结文档,是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标签: 智能温度变送器
上传时间: 2022-07-25
上传用户:
该文档为基于MSP430单片机的高精度压力变送器讲解文档,是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上传时间: 2022-07-27
上传用户:
多电平逆变器中每个功率器件承受的电压相对较低,因此可以用低耐压功率器件实现高压大容量逆变器,且采用多电平变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质量指标。因此,随着功率器件的不断发展,采用多电平变换技术将成为实现高压大容量逆变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选取其中一种极具优势的多电平拓扑结构一级联多电平变频器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其拓扑结构、控制策略及测控系统的设计。 @@ 首先,对多电平变频器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三种成熟拓扑结构的特点,得出了级联型多电平变频器的优点,从而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四种调制策略,确定载波移相二重化的调制方法和恒压频比的控制策略,进行数学分析和理论仿真,得出了选择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并指出了级联单元个数与载波移相角的关系和调制比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完成了级联变频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死区效应的分析。 @@ 其次,完成了相关硬件的设计,包括DSP、CPLD、IPM的选型,系统电源的设计、检测(转速、电流、电压、故障)电路的设计、通信电路的设计等。用Labwindows/CVI实现了上位机界面的编写,实现了开关机、设定转速、通信配置、电压电流转速检测、电流软件滤波、谐波分析。编写了下位机DSP的串口通信、AD转换、转速检测(QEP)以及部分控制程序。 @@ 最后,在实验台上完成硬件和软件的调试,成功的实现了变频器载波移相SPWM的多电平输出,并驱动异步电机进行了空载变频试验,测控界面能准确的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快捷的给定各种控制命令,并能实时的显示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为实验调试增加了方便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级联多电平逆变器;载波移相;IPM;DSP;Labwindows/CVI;测控界面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米卡
38V/100A可直接并联大功率AC/DC变换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工业仪器仪表、军事、航天等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IGBT的广泛应用,开关电源向更大功率方向发展。研制各种各样的大功率,高性能的开关电源成为趋势。某电源系统要求输入电压为AC220V,输出电压为DC38V,输出电流为100A,输出电压低纹波,功率因数>0.9,必要时多台电源可以直接并联使用,并联时的负载不均衡度<5%。 设计采用了AC/DC/AC/DC变换方案。一次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经过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再经半桥变换电路逆变后,由高频变压器隔离降压,最后整流输出直流电压。系统的主要环节有DC/DC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WM控制电路、均流电路和保护电路等。 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 由于系统的功率因数要求0.9以上,采用二极管整流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所以,加入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采用UC3854A/B控制芯片来组成功率因数电路。UC3854A/B是Unitrode公司一种新的高功率因数校正器集成控制电路芯片,是在UC3854基础上的改进。其特点是:采用平均电流控制,功率因数接近1,高带宽,限制电网电流失真≤3%[1]。图1是由UC3854A/B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该电路由两部分组成。UC3854A/B及外围元器件构成控制部分,实现对网侧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控制。功率部分由L2,C5,V等元器件构成Boost升压电路。开关管V选择西门康公司的SKM75GB123D模块,其工作频率选在35kHz。升压电感L2为2mH/20A。C5采用四个450V/470μF的电解电容并联。因为,设计的PFC电路主要是用在大功率DC/DC电路中,所以,在负载轻的时候不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当负载较大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自动投入使用。此部分控制由图1中的比较器部分来实现。R10及R11是负载检测电阻。当负载较轻时,R10及R11上检测的信号输入给比较器,使其输出端为低电平,D2导通,给ENA(使能端)低电平使UC3854A/B封锁。在负载较大时ENA为高电平才让UC3854A/B工作。D3接到SS(软启动端),在负载轻时D3导通,使SS为低电平;当负载增大要求UC3854A/B工作时,SS端电位从零缓慢升高,控制输出脉冲占空比慢慢增大实现软启动。 2 DC/DC主电路及控制部分分析 2.1 DC/DC主电路拓扑 在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中,常用的主变换电路有推挽电路、半桥电路、全桥电路等[2]。其中推挽电路的开关器件少,输出功率大,但开关管承受电压高(为电源电压的2倍),且变压器有六个抽头,结构复杂;全桥电路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不高,输出功率大,但是需要的开关器件多(4个),驱动电路复杂。半桥电路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低,开关器件少,驱动简单。根据对各种拓扑方案的工程化实现难度,电气性能以及成本等指标的综合比较,本电源选用半桥式DC/DC变换器作为主电路。图2为大功率开关电源的主电路拓扑图。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uk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