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5460是一款电能采集芯片,本资源是该芯片的基于STM32F103的C语言驱动以及CS5460芯片相关的资料整理。
上传时间: 2022-05-19
上传用户:fliang
一份不错的资料B光盘.rar - 2.93GBA.rar - 3.03GB
标签: 51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22-05-25
上传用户:
目前的蓝牙耳机非常常见,各种厂商都生产有蓝牙芯片,其中BK上海博通是一种国产的芯片,非常多的应用在各种廉价蓝牙耳机解决方案,然而网上博通的资料比较少,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介绍。BK3266是一个低功耗,高度集成的蓝牙系统芯片(SoC)音频设备。它集成了高性能的蓝牙射频收发器、功能丰富的基带处理器、闪存控制器、多个模拟和数字外围设备,以及一个包含蓝牙软件栈的系统。播放音频、语音和SPP配置文件。基于缓存的体系结构使SIP8M闪存设备具有完全的可编程性,并可用于控制和多媒体混合应用程序。内双立体声模数转换器可以用数字均衡器处理的数字信号的TS立体模拟输入。该装置结合了片上电源管理与线性和开关模式降压调节器,还包括220 mA内部电池充电控制器,以进一步降低外部材料清单(Bom)成本。BK3266特性:工作电压为2.8V至4.2VA2DP平均电流9mA300 UA,500 ms嗅觉电流0.8uA深睡眠电流蓝牙4.2经典和低功耗A2DP v1.3、AVRCP v1.6、HFP v1.7、HID V1.1、AVCTP v1.4、AVDTP v1.3和SPP v1.2真正的无线立体声和两个主动链路双线UART下载接口16位立体声ADC和DAC立体声输入和双麦克风五带数字硬件均衡器SPI,UART,I2C,SDIO和USB具有MCLK输出的I2S主从接口外部PA和LNA接口最多220mA电池充电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22-06-02
上传用户:canderile
Altium Designer 10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高集成度的板级设计发布过程,它可以验证并将您的设计和制造数据进行打包,这些操作只需一键完成,从而避免了人为交互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发布管理系统简化规范了发布您的设计项目的流程,或者更具体地说,是那些项目中定义的配置, 直观,简洁而且稳定。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可以被直接链接到您的后台版本控制系统。 新增的强大的预发布验证手段的组合 - 用以确保所有包含在发布中的设计文件都是当前的,与存储在您的版本控制系统中的相应的文件“主人”保持同步的文件,并且通过了所有特定的规则检查(ERC, DRC, 等等) – 从而您可以在更高层面上控制发布管理,并可保证卓越的发布质量。亮点 ● 提供了将设计数据管理置于设计流程核心地位的全新桌面平台● 提供了新的维度,以供器件数据的搜寻和管理,确保输出到制造厂的设计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为设计环境提供供应链信息的智能链接,确保对元器件的使用有更好的选择● 提供了涵盖整个设计与生产生命周期的器件数据管理方案,而结构性的输出流程更是确保了输出信息的完整性R10 系列的增强功能包括:输出Output Job编辑器、内电层分割加速改善、弹出式的多边形铺铜管理器、AtmelQTouch支持、自定制的笛卡尔直角和极坐标栅格、Aldec HDL 仿真功能、实现比使用指针更多的GUI增强,以及随着Altium Designer10临近发布日前,我们将构建其中的更多酷炫功能。而且,其平台稳定性也得到了增强。新功能与过去以季节性主题(如Winter09,Summer09)来命名的方案不同,而是采用新型的平实的编号形式来为新的发布版本进行命名。最新发布的Altium Designer - Release 10 将继续保持不断插入新的功能和技术的过程,使得您可以更方便轻松地创建您的下一代电子产品设计。 Altium 的统一的设计架构以将硬件,软件和可编程硬件等等集成到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中而闻名。它可让您在一个项目内,甚或是整个团队里自由地探索和开发新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思想,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对于整个设计过程的统一的设计视图。在软件解决方案的开发过程中,偶尔脑子里会跳出不断进化的创意,跳出的每一个创意都在它能做么,并且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方面,带领软件的解决方案到一个更高的台阶。Release 10 的到来是对于Altium Designer的又一个进化跳跃 – 是软件及其功能上的世代性的交替和革新,如果您愿意纵向追溯,其规模DXP平台推出以来,从未见过的以单一的统一模式交付的设计经验。 此次飞跃的亮点是收集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而广泛全面的新技术,旨在不但帮助进化您管理您的设计信息的方式,而且还帮助您自动配置发布程。AD10 与Altium Vault Server -- 来自Altium的另一解决方案 -- 提供了一个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它可以有效地识别并解决许多导致设计,发布和制造等进程缓慢的各种问题。它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的智能数据管理系统。该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元器件管理系统。该元器件管理系统提供了真正的生命周期追踪功能和器件检验的独立性。 Altium Designer 10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高集成度的板级设计发布过程,它可以验证并将您的设计和制造数据进行打包,这些操作只需一键完成,从而避免了人为交互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发布管理系统简化规范了发布您的设计项目的流程,或者更具体地说,是那些项目中定义的配置, 直观,简洁而且稳定。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可以被直接链接到您的后台版本控制系统。 新增的强大的预发布验证手段的组合 - 用以确保所有包含在发布中的设计文件都是当前的,与存储在您的版本控制系统中的相应的文件“主人”保持同步的文件,并且通过了所有特定的规则检查(ERC, DRC, 等等) – 从而您可以在更高层面上控制发布管理,并可保证卓越的发布质量。通过AD10,您可以利用完整的生命周期(从概念和设计,经由原型和产品,到折旧和废弃 )来开发并管理您的电子产品,关于所有这些操作的正确性您都有足够的信心。我们很高兴能带给您这些富有灵感的新技术,和很多其他新功能一起,我们开发了这个发布系统并且得到了很多正面的反应,我们相信您也会很兴奋!通过全新的安装和内容交付系统,以及Altium Subscrption 订户计划可让您访问那些酷炫的新功能,并且随时保持更新。以可选择的插件方式交付各种功能模块,您再也不需要为下一个主体(或附体)发布而等待。相反,如果您愿意,您可以通过一个内容流水线 持续不断地从Altium获得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更新。Altium Designer 10 – ---所有一切将从这里开始。设计数据和发布管理设计数据管理系统Altium Designer 的统一平台 – 用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来代表所设计的系统 – 已被有效地运用,而且已有效地解决了在确保不断增长的产品性能增强和革新的要求的同时,提供更高的数据完整性的问题。其结果是一个设计数据管理模式的执行,允许关于设计世界和最终负责构建实际产品的供应链这二者之间的链接进行正式的定义。统一的数据模型会将设计数据映射到供应链将实际构建的特定的产品条目(裸装配板)。有了这种模型,并且配以各种功能和技术的广泛支持,该软件可使您轻松无痛苦地,流线式地,自动地传递来自设计领域的数据到产品领域 – 以高集成度的,直观的方式一键生成数据的输出。板级实现导出到 Ansoft HFSS™Updated in Beta 4对于那些需要用到RF和几G频率数字信号的PCB设计,您现在可以直接从PCB编辑器导出您的PCB文档到一个 Ansoft Neutral文件格式,这种格式可以被直接导入并使用 Ansys' ANSOFT HFSS™ 3D Full-wave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软件来进行仿真。 Ansoft 与Altium合作提供了在PCB设计以及其电磁场分析方面的高质量协作能力。导出到 SiSoft Quantum-SI™Altium Designer 的 PCB编辑器支持保存PCB设计时同时包括详细的层栈信息以及过孔和焊盘的几何信息,并保存为CSV文件,该文件可用于 SiSoft 的 Quantum-SI 系列信号完整性分析软件工具。 SiSoft 与 Altium 合作特别为Altium Designer的用户提供了最理想的 Quantum-SI 可接受的导入格式。PCB 3D 视频为了提供对于您的PCB板的更为生动和更为有用的文档, Altium Designer 的 Release 10 提供了生成PCB 3D视频文档的功能。 从您的主管那边所看到的PCB 3D视频的内容,就是简单的一系列关于您的PCB板3维画面的快照截图,类似于关键帧。对于这一系列按顺序排列的每一个后来的画面关键帧,您都可以调整其缩放程度,平移或者旋转,调整这些所有相对之前的关键帧的设置。输出时,画面帧的顺序采用强大的多媒体发布器导出为视频格式 – 一个可配置的输出媒介被单独添加到 Release 10 以用于生成PCB 3D 视频。 其结果就是一系列画面帧按顺序平滑地内插到关键帧系列。统一的光标捕获系统Altium Designer 的 PCB编辑器已经有了很好的栅格定义系统 – 通过可视栅格,捕获栅格,元件栅格和电气栅格等等都可以帮助您有效地放置您的设计对象到PCB文档。随着Altium Designer 10 的发布,该系统已休整而且随着统一的光标捕获系统的到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该系统汇集了三个不同的子系统,共同驱动并达到将光标捕获到最优选的坐标集:用户可定义的栅格,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之间可按照喜好选择;捕获栅格,它可以自由地放置并提供随时可见的对于对象排列进行参考的线索;以及增强的对象捕捉点,使得放置对象的时候自动定位光标到基于对象热点的位置。按照您觉得合适的方式,使用这些功能的组合, 可确保您轻松地搞定在PCB工作区放置和排列您的对象!PCB 中类的结构在将设计从原理图转移到PCB的时候,Altium Designer中已经提供了对于高质量,稳定的类(器件类和网络类)创建功能的支持。Release 10 将这种支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在PCB文档中定义生成类的层次结构。从本质上讲,这使得您可以按照图纸层次将元件或网络类组合到从那张图纸生成的一个母类,而这个母类本身也可以是它上面的一个母类的子类,如此一路到您的设计中的顶层图纸。而顶层生成的母类(或叫特级类)从本质上来讲即是类的结构层次的源头。这些所有生成的母类都被称为结构类。结构类,不仅允许在PCB领域中对原理图文档结构进行繁衍和高级导航 ,而且也可用于逻辑查询,例如,设计规则的范围,或者设置条件进行过滤查找。设计协作喜欢进行协同PCB设计,多个设计师可以同一时间对同一电路板进行工作,然后把他们的结果合并在一起的想法? Release 10 带来了真正的PCB设计过程中的协作。通过新的协作,比较和合并面板您会了解你的PCB板当前的状态,与您的协作同伴的结果进行比较。点击面板上的命令来显示差异,然后使用差异映射图得到关于谁在板上做了些什么的整体视图。在映射图中进行点击以所放到您感兴趣的区域,然后在工作区中使用右键单击命令来保留您的更改,或拖拽其他人所做的更改到您的PCB板。甚至还有一个自动命令,可以自动集成所有的与您的板子的当前版本不相冲突的更改 ,并且带来大量来自其他设计师的布线成果。当您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将更新保存下来,并提交回储存库。每个设计师还可以定义工作区域,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哪一块工作,以及不能在哪一块工作。对于 Atmel Touch Controls 的支持随便看一下如今任何最新的电子产品,您也许会发现一个很酷的用户界面 - 如按钮,滑条和滚轮等等触摸感应控制块。为了适应您的电子产品中对这种控制块的使用,Altium Designer 10 提供了在您的PCB中创建平面电容性的传感器模式的支持,用于 Atmel® QTouch® 和QMatrix® 传感器控制器。增强的多边形铺铜管理器Altium Designer 的Release 10 中的多边形铺铜管理器 对话框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性增强,提供了关于管理您的PCB板中所有多边形铺铜的附加功能。这些附加功能包括创建新的多边形铺铜,访问对话框的相关属性和多边形铺铜删除,等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操作 --- 全面地丰富了多边形铺铜管理器对话框的内容,并将多边形铺铜管理整体功能带到新的高度!为使设计师们成功协作的重要工具,是使得设计师们能够图形化地比较他们的工作成果,然后合并以保留任何他们认为合适的更改。但对于库方面的协作呢? Altium Designer 已经提供了在某一时间更新PCB到库元件的最新版本的功能,但Release 10 包含了一个功能强大,可视化比较的工具,以协助PCB设计师在更新和改变控制流程方面的工作。
上传时间: 2022-07-22
上传用户:canderile
本文首先简述了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和研究重点,介绍了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不同控制策略,详细论述了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矢量控制的基本方程式、转子磁链的观测方法、矢量控制的系统结构等,并重点分析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算法以及在TMS320LF2407中的实现方法。 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本文设计和开发了一套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核心的有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法。该系统的功率电路采用电压型的交-直-交变压变频结构,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智能功率模块IPM(PM15RSH120)逆变电路构成;控制电路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核心,加上PWM信号发生电路、定子电流检测电路、直流母线电压检测电路、智能功率模块驱动电路、速度检测电路、系统保护电路等,构成了功能齐全的异步电机全数字化矢量控制系统。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改进的电压型转子磁链估算模型,消除了电压型转子磁链估算模型中纯积分环节所固有的漂移问题和积累误差对实际系统性能的影响。在传统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基础上,将系统中原有的自适应调节机构用一个具有在线学习能力的模糊神经网络取代,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异步电机转速估计方法,并给出了速度估计器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最后对基于模糊神经网络转速估计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上传时间: 2013-07-02
上传用户:amandacool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新能源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将此作为新能源研究的切入点,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从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入手,推导出太阳能电池的U-I曲线,并以此作为最大功率跟踪(MPPT)技术的理论基础。针对小风机的发电技术也存在的MPPT技术,文章进行了统一性研究,给出了新的控制策略--变步长扰动观察控制。为了提高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文章还对三段式充放电、均衡充电、温度补偿等蓄电池充电理论进行了阐述。 根据上述理论,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风光互补控制器的电路。利用电压霍尔和电流霍尔实现了风机电压、太阳能电池电压、蓄电池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实时采样,利用TMS320F2812DSP的EVA与AD模块软件实现对蓄电池欠压、过压、运行等模式的智能充放电管理。针对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波动大的问题,系统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风机过速智能保护系统。本系统采用MPPT的控制策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设计提供了一套LCD显示界面和一组LED指示灯增强系统管理的友好性。为了解决风光互补控制器芯片的供电问题,设计了一套以UC3843PWM芯片为核心的反激式辅助电源。该电源用硬件实现了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研制出了一台风光互补控制器样机,进行了有关实验、检测与调试。实验波形和数据都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该方案可为风光互补控制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iets
在能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光伏发电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光伏逆变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光伏智能充电控制策略、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扰动观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电流控制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通过检测变换器输出电流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简化控制算法,同时省去了扰动观测法中的电压和电流传感器,降低系统成本。 研究了一种实用的光伏系统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将最大功率点跟踪与智能充电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研究了一种全数字式逆变器,通过电压有效值外环和瞬时值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既能保证系统输出电压的稳态精度,又能保证瞬变负载条件下的动态特性。研制了一套3kW光伏独立发电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针对住宅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体积小、性能价格比高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导抗变换器的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相比于传统电流型逆变器,本拓扑省去了笨重的电抗器,同时利用高频变压器进行能量传递和电气隔离,进一步降低了系统损耗和体积,降低系统成本。 经研究发现,由于导抗变换器的固有特性,采用传统的SPWM调制方法将导致并网逆变器输出平顶饱和的非正弦电流,造成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调制模式。该方法可以实现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并网发电。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研制了一台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研究了一种三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采用改进调制模式对其进行控制,在谐波抑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出的三相并网逆变方案,相比于传统三相并网逆变器,具有如下显著优点:系统中任意一相都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不受其它相影响,即使在某一相或某两相损坏的情况下,剩余相也能正常运行,增加了系统的冗余性;在三相电网不平衡情况下,本方法也能提供稳定的三相电流,增加系统抗电网波动能力。初看起来本方案使用的导抗变换器和变压器有3套,但是每相承受的功率容量只有系统总功率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选用较小容量的器件,有利于高频电感和变压器的制作和生产。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抗变换器的三相电流型逆变器实现方案,利用导抗变换器将输入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正弦电流,经高频变压器隔离及电流等级变换后进行裂相调制,输出为三相正弦电流。该方法不仅省去了传统电流型逆变器直流侧电抗器,而且采用高频变换进行功率传输,减小了隔离变压器及输出滤波器的体积,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针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单级式三相升压型并网逆变器,通过一级变换同时实现升压和DC/AC变换功能,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DSP芯片的控制策略,本方法仅用一个电压传感器就能替代原先的三个电压传感器:每个载波周期短路相只进行一次开关动作,同时任何时刻只有2个开关管导通,可有效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由于采用DSP控制,具有控制灵活、稳定性高、成本低、并网电能质量好,便于功率调节等优点。 提出了一种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兼用的统一控制策略,在同一套装置上既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又实现谐波补偿,克服目前的光伏发电装置白天发电、夜间停机的不足,提高系统利用率。详细分析了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光伏并网发电有功指令电流的生成方法及电流环控制器和电压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模式和单一有源滤波模式进行了讨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ancnc
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UART)是一种能同时支持短距离和长距离数据传输的串行通信接口,被广泛应用于微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像8251、NS8250、NS16550等都是常用的UART芯片,但是这些专用的串行接口芯片的缺点是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难以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的场合,而更重要的就是它们都具有不可移植性,因此要利用这些芯片来实现PC机和FPGA芯片之间的通信,势必会增加接口连线的复杂程度以及降低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本课题就是针对UART的特点以及FPGA设计具有可移植性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芯片的嵌入式UART设计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状态机的描述形式以及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利用硬件描述语言来编制UART的各个子功能模块以及顶层模块,之后将其集成到FPGA芯片的内部,这样不仅能解决传统UART芯片的缺点而且同时也使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具有紧凑性以及可靠性。 本课题所设计的LIART支持标准的RS-232C传输协议,主要设计有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线路控制与中断仲裁模块、Modem控制模块以及两个独立的数据缓冲区FIFO模块。该模块具有可变的波特率、数据帧长度以及奇偶校验方式,还有多种中断源、中断优先级、较强的抗干扰数据接收能力以及芯片内部自诊断的能力,模块内分开的接收和发送数据缓冲寄存器能实现全双工通信。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利用IP模块复用技术设计数据缓冲区FIFO,采用两种可选择的数据缓冲模式。这样既可以应用于高速的数据传输环境,也能适合低速的数据传输场合,因此可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利用Synplify Pro综合工具、ModelSim仿真工具、ISE集成的软件开发环境中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综合优化、仿真验证以及下载实现。各项数据结果表明,本课题中所设计的UART满足预期设计目标。
上传时间: 2013-08-02
上传用户:rocketrevenge
扩频通信技术因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能力、较好的保密性、较强的多址能力和高精度测量等优点,在军事抗干扰和个人通信业务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基于扩频理论的CDMA通信技术成为国际电联规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标准化建议后,标志着扩频通信技术在民用通信领域的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迅速发展,以FPGA和CPLD为代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凭借其设计方便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 本论文正是采用基于FPGA硬件平台来实现了一个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基带系统,该系统的实现涉及扩频通信和有关FPGA的相关知识,以及实现这些模块的VHDL硬件描述语言和QuartusⅡ开发平台,目标是实现一个集成度高、灵活性强、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扩频通信基带系统。 本论文中首先对扩频通信的基础理论做了探讨,着重对直序扩频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全数字直接序列扩频基带系统的结构,完成了扩频序列的产生、信息码的输入和扩频。重点完成了对基带扩频信号的相关解扩和几种同步捕获电路的设计,将多种专用芯片的功能集成在一片大规模FPGA芯片上。在论文中列出了部分模块的VHDL程序,并在QuartusⅡ仿真平台上完成各部分模块的功能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henjjer
臭氧(O3)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强氧化剂,已在医学、卫生、食品、饲养业、养殖业、化工生产、大气净化、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杀菌消毒等行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应用规模也越来越大。在使用中,如果臭氧浓度过高会加大设备造价同时对人体有危害,臭氧浓度太小又难以收到满意效果。因此在很多场合必须严格控制臭氧的浓度,以便达到既能杀菌消毒,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目的。目前,臭氧检测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采样后实验室分析,首先进行环境空气的样品采集,然后拿到实验室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一类是自动监测仪器法,利用臭氧自动监测仪进行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测定。然而在对臭氧消毒后空气中臭氧浓度检测的过程中,以上两种方法具有检测周期长、操作步骤复杂、设备体积大、不便于携带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检测方法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智能化程度高的便携式臭氧浓度检测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硬件设计上,首先,为了完成臭氧浓度信号的提取,对臭氧传感器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其次,为了保证传感器稳定可靠的工作,重点设计了恒电位仪电路,同时为了满足后续A/D检测精度的要求,对检测到的电压信号进行了调理;最后,为了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以ARM微处理器LPC2210为核心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 在软件设计上,为了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引入了μC/OS-Ⅱ操作系统。同时为了减少系统功耗尽量缩短CPU的运行时间。当仪器无人操作一段时间后,系统会自动关闭一部分外围器件并且使微处理器处于掉电状态以减少功耗。 在操作的可靠性方面,设计了一键开机功能;同时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设计了电源智能管理模块。
上传时间: 2013-05-21
上传用户:xiangw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