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金融终端(POS),其座机与手持机之间采用射频通信方式,并在射频通信中采用跳频和防碰撞设计,使得座机和手持机之间的通信速率高、稳定可靠。本设计中的金融终端还具有非接触式IC卡数据采集功能,这在设备功能上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手持机可移动操作,方便了客户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商家提高服务质量,非常适用于餐厅、酒店以及娱乐场所等。 本设计中的金融终端包括手持机和座机,手持机的主要功能是采集金融信息,采集的对象可以是磁条卡,接触式IC卡或非接触IC卡,采集到卡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后以射频的方式发送至座机,同时接收座机发送来的数据;座机收到手持机发送的金融信息后,再通过有线方式(电话网或以太网)发送给银行主机,交易数据处理后,银行主机将数据以有线的方式发回给座机,座机再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手持机,并打印交易凭证。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持机和座机各功能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功能实现方式,包括各主要芯片选型依据、所选芯片的特性、设计原理以及各相关模块在POS中的功能。 POS的软件设计包括硬件驱动程序(底层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上层应用程序)设计,底层程序跟所使用的硬件相关,是CPU控制各外围器件实现各模块硬件功能的程序,通常驱动程序会封装起来,有入口参数,供上层应用调用;上层应用程序足根据产品要实现的服务功能而编写的相关程序,上层应用程序通常需要调用底层程序。文中驱动程序主要介绍了键盘驱动,显示驱动,并重点介绍了射频通信驱动程序的设计,包括CPU如何控制射频收发芯片、为抗干扰而采取的跳频设计和设备问的防碰撞设计;应用程序中主要介绍了磁条卡和IC卡的处理程序。 由于本设计中的金融终端座机与手持机之间的通信速率较高,通信稳定可靠,同时还新增了非接触卡的数据采集功能,使该设备有较大的使用范围,从而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1234567890qqq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吞吐量急剧增长,要求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来满足大量数据的传输,而原有的并行数据传输总线结构上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在高频环境下容易串扰,而增大误码率。SATA串行总线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总线接口,它提供了高达3.0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使用8B/10B编码格式,采用LVDS NRZ串行数据传输方式,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有更强的达到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并且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接口特性,支持热拔插,代表着计算机总线接口技术的发展方向。FPGA作为一种低功耗的半导体器件,在高频工作环境中有优良的性能,将处理器与低功耗FPGA结合起来使用是数据存储应用的趋势,这样能够使得接口方案更加灵活。而在众多FPGA器件中,Xilinx公司的Virtex-4平台内部集成了PowerPC高性能处理器,并且其中提供了Rocket IO MGT这种嵌入式的多速率串行收发器,能够以6.25-622Mb/s的速度传送数据,并且支持包括SATA协议在内的多种串行通信协议。 本文从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分析了SATA1.0技术的接口协议,在此基础提出满足协议需求和适合FPGA设计的设计方案,并给出总体设计框图,依照FPGA的设计方法,采用Xilinx公司的Virtex-4设计了一个符合SATA1.0接口协议的嵌入式存储装置,实现数据的存储,仿真运行结果正常。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z_hjbf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允许非接触式数据采集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中工作在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频段的无源RFID系统,由于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系统所使用的无源标签具有识别距离长、体积小、成本低廉等突出特点。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品牌型号的UHF RFID无源标签,由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标签在设计与制造工艺上的差异,这些标签在性能表现上各不相同,这就给终端用户选择合适自己应用的标签带来了困难。RFID基准测试就是在实际部署RFID系统前对RFID标签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估的有效手段。然而为了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准确公正的测试结果,需要对基准测试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正是研究符合EPC Class1 Gen2标准的RFID标签基准测试。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基准测试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上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例如,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品牌型号的标签,很难得到一致的识读距离测试结果。另外,在某些测试场景中,使用识读速率作为测试指标,所得到的测试结果数值非常接近,以致分辨度不足以区分不同品牌型号标签的性能差异。在这些分析基础上,本文把路径损耗引入了RFID基准测试,通过有限点的测量与数据拟合分别得到不同类型标签的路径损耗方程,结合读写器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进一步得到各种标签受限于读写器接收灵敏度的覆盖区域。无源标签由于其被动式能量获取方式,其实际工作区域仍然受限于前向链路。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出这些标签的最小激活功率后,得出了各种标签在一定读写器发射功率下的激活区域。完成这些步骤后,根据这两种区域的交集可以确定标签的工作区域,从而进行标签间的比较并达到基准测试的目的,并能找出限制标签工作范围的瓶颈。 本文最后从功率损耗的角度研究了标签之间的相互干扰,为用户在密集部署RFID标签的场景中设置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bsunhui
近年来,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是发展最快、最引入注目的技术,而ZigBee恰恰是填补了低速率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缺,与其他标准在应用上相得益彰。它专注于近距离传输,成本低、同时入门槛也低,虽然其出现较晚,但目前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无线技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传统的抄表方式和无线抄表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抄表系统的方案。论文在研究ZigBee组网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ZigBee开发平台的无线嵌入式抄表系统,编写了相应的软件,完成了相应的调试和分析,并进行了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分析。为了减少系统由于节点路由而造成的功耗损耗过大的问题,本文在组网应用过程中采用Tree+AODVjr的路由算法,从而保持系统能够保持较小功耗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多跳路由,同时以ARM S3C2410为核心实现了基站设计,实现小区电表数据的集中采集,并通过GPRS/GSM模块实现基站和抄表中心的数据传输和实时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抄表系统软件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通过单点对单点、星形网络数据传输实验,取得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对于协议的特点、系统可靠性和功耗情况有了整体把握,为今后ZigBee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并且采用ZigBee技术具有节约资源、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而且易于管理等特点,基站和系统利用较为成熟的GPRS/GSM网络技术进行通讯,既满足了实时性要求,又降低了成本。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kjgkadjg
本文以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协调控制系统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实际运行的协调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控制效果的原因。把汽包锅炉单元机组简化为一个具有双输入、双输出的被控对象以及做了一些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对协调控制系统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从快速满足电网负荷指令的需求,抑制各种干扰,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的中心任务出发,首次提出采用智能PID控制器作为汽机的主控制器,解决常规单自由度PID控制器不能兼顾目标跟踪特性和抗干扰特性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协调控制系统对锅炉前馈回路过分依赖的问题。 针对锅炉对象大迟延特性,利用模糊预估策略对过程的输出进行预测。补偿了锅炉侧纯延迟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具备了模糊控制不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具有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对于非线性、时变时滞等特性,呈现出较好的鲁棒性等特点,当出现较大的误差时,可以把系统从很大的偏离中拉回来,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安全性。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模糊预估能够降低系统的超调,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由于单元机组中的锅炉与汽机为强耦合系统,为了实现一对一的单一控制,决定采用神经网络多变量解祸控制,通过仿真证明,达到了很好的解耦效果。 为了从全局上优化系统的控制行为,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锅炉和汽机的指令进行智能化的调整和约束。根据不同的负荷阶段、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有关的指令,使协调控制系统向着有利于全局优化的方向调节。 本文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思想引入协调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神经网络、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智能PID控制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这一控制方法在电厂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实用价值,和传统的PID控制比较,这种智能控制算法有效的提高了负荷的响应速率,保证了系统的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uke534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结构不断完善,人们对汽车的性能更加关注。汽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汽车技术状况可能不断恶化,需要定期进行检测。汽车底盘测功机是一种不解体检验汽车性能的检测设备,采用现代电测和计算机技术,模拟汽车在各种路面行驶阻力,使汽车的道路试验项目移至室内进行,减少室外环境变化对测试的影响,能够很好的改善试验人员的试验环境和提高测试精度。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汽车底盘测功机测控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给出了汽车底盘测功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详细分析汽车道路上和底盘测功机上运行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功机电模拟模型。采用电模拟阻力加载装置,不仅省去了繁琐的惯性飞轮装置,简化了底盘测功机的结构,而且实现了惯性阻力的无级模拟。在系统硬件上,设计了转速转矩信号的采集电路和前端信号处理电路,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系统的精度,并给出了励磁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在通讯上,设计CAN和USB互相转化的接口电路,不仅实现上下位机之间的通讯,而且还突破了传统底盘测功机上下位机通讯速率慢的瓶颈。在控制策略上,采用积分分离PID算法,实现转速、励磁电流和转矩、励磁电流的两个双闭环控制器,满足了汽车底盘测功机不同运行状况的需求。在软件上,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思想,从而增强了程序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最后,构建了实验平台,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满足汽车性能测试的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6-12
上传用户:问题问题
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是现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对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级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是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变流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双重分布性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PES—Net)的模型和变流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eal—tim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RT—PES—Net);并对基于新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基于栈操作的实时软件构建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变流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软件方案标准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复杂中大功率变流系统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对象。首先,论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结构上的对偶关系和双重分布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Building Blocks,PEBB)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流系统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方案,并得出系统组构的初步构想,总结出适合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标准化理论。 接着,论文对电力电子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各类总线网络和目前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网络,从结构、速率和协议等各个方面将两类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明确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定义,分析并总结复杂电力电子实时系统所需网络必需具备的条件。根据现有网络技术背景,综合控制结构和网络需求,提出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模型。 为满足变流系统的实时控制,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通信需求进行了研究。以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为背景,对变流器系统控制信息延时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电力电予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内容,对系统不同层次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和网络的分层配置;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应用系统内模块控制信息延时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的限制。根据变流系统对控制延时的接受程度,将电力电子复杂系统归为两大类:1)零延时系统;2)定延时系统。针对上述两类系统,论文给出了电力电子网络(PES—Net)的通道容量和应用系统开关周期的计算方法。 论文对开放式、分布式的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硬件组成和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实时网络和系统级集成方案。根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控制任务需求,分别从功能和系统结构的角度对开放式网络的硬件构成进行研究;根据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分析,对节点的通用性设计进行重点讨论。针对网络的同步问题,本文分析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基于数据结构的同步补偿方案;此外,论文提出基于实时高速电力电子系统同络(RT-PES-Net)的同步方案,研究适合变流器实时控制的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根据应用控制和通信系统所需的各种操作,论文对实时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信息帧管理和相应的硬件设置,并对各种工作模式下所需的通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基于实时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案,论文给出了组构以PEBB为基础的变流系统的方案。 论文对基于RT-PES-Net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控制软件与功率硬件进行解耦,使得软件设计与硬件部分分离。在分析电力电子软件特性的前提下,论文提出基于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增加子程序实时构件的内聚性;对软件模块化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块接口参数和变量的申明和配置,并研究参数的定标,对构件进行分类;分析子程序实时构件在执行速度上的优点。论文对电力电子系统控制软件(Powerr Electronics System Control Software,PES-CS)的组构和集成进行研究,简化软件主框架。 最后,论文分别对RT-PES-Net和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论文对提出的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进行了通信实验,将新网络拓扑对变流系统的延时影响与旧网络系统的延时影响进行比较,总结新网络系统在控制实时性、提高开关频率、网络可扩展性和管理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论文针对RT-PES-Net进行应用研究,验证该网络可解决网络通信失步所造成的问题。论文对基于通用型实时构件和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标准化软件库的建立和系统级集成提供参考方案。 网络化的控制结构研究是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级集成研究的关键。本课题针对复杂变流系统提出了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并以该网络为基础对分布式控制结构及相应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网络参考体系,并以此结构来快速构建终端复杂变流系统,为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组构提供参考方案,有助于解决电力电子标准化推广所面临的难题。论文为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重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复杂变流器的应用系统级集成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开拓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ilenthink
高速发展的DSP技术为语音信号处理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实时实现各种复杂的算法称为可能。G.729语音编码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1996年获准通过的采用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技术的具有8 kbit/s码速率的语音算法建议,广泛应用于数字移动通信、IP电话和数字卫星通信中。本文研究了G.729语音编码原理和在TMS320C5416定点DSP芯片上实时实现该编码器过程中的软、硬件设计。主要涉及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介绍语音编码技术和DSP技术的发展概况。 2.研究了基于CELP结构的G.729编码的算法原理。 3.根据G.729声码器实时实现的需要,介绍硬件平台的组成,研究了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基于算法和实时需要的软件优化。 4.利用DSP代码调试工具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测试结果。
上传时间: 2013-07-11
上传用户:woshiayin
近几年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根据这项新技术,很多相关协议被提出来。其中WiMax(Wireless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代表空中接口满足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IEEE标准在2004年定义了空中接口的物理层(PHY),即802.16d协议。该协议规定数据传输采用突发模式,调制方式采用OFDM技术,传输速率较高且实现方便、成本低廉,已经成为首先推广应用的商业化标准。 本文主要对IEEE802.16d OFDM系统物理层进行研究,并在XILINX公司的Virtexpro II芯片上实现了基带算法。 首先讨论了OFDM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根据IEEE802.16d OFDM系统的物理层发送端流程搭建了基带仿真链路,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了OFDM系统在有无循环前缀(CP)、多径数目不同等情况下的性能变化。由于同步算法和信道估计算法计算量都很大,为了找到适合采用FPGA实现的算法,分析了同步误差和不同信道估计算法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并结合计算量的大小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同步算法,以及得出了LS信道估计算法最适合802.16d系统的结论。 其次,完成了基带发射机和接收机的FPGA硬件电路实现。为了使系统的时钟频率更高,采用了流水线的结构。设计中采用编写Verilog程序和使用IP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新的联合同步算法,并且通过简化结构,避免了信道估计算法中的繁琐除法。利用ISE9. 2i和Modelsim6.Oc软件平台对程序进行设计、综合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和MATLAB软件计算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采用16位数据总线可达到理想的精度。 最后,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对基带系统进行了验证。通过串口通信从功能上表明该系统确实可行。 关键词:IEEE802. 16d; OFDM; 同步;信道估计;基带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31
上传用户:175712270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对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现代通信系统为了追求更高的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更趋向于采用非恒定包络的调制方式,而非恒定包络调制方式对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非常敏感,加上现代通信系统对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功率放大器本身有限的线性度,这就使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记忆效应产生原理和常见的各种线性化技术,重点研究了目前流行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技术原理。其次,介绍了功率放大器的无记忆模型和有记忆模型,以及两种实用的预失真实现方法--查表法和多项式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QRD_RLS自适应算法的记忆多项式法预失真技术,对该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为后面的FPGA实现奠定基础。最后,确定了数字预失真实现的架构,介绍了与QRD_RLS算法实现相关的CORDIC技术、复数Givens旋转及Systolic阵等原理,详细阐述了基于CORDIC技术的复数QRD_RLS算法的Systolic实现,从而在FPGA上实现了数字预失真。 在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利用System Generator软件完成了基于QRD_RLS算法的记忆多项式法的数字预失真的FPGA设计,并且在硬件平台上检验了预失真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8442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