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55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初学单片机几个不易掌握的概念.pdf2. 单片机应用编程技巧(FAQ).pdf3.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项目选取与教学改革.pdf4. 采用XC164CS的CAN系统解决方案.pdf5. DS18B20中文手册.pdf6.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周美娟.pdf7. 采用TMS320F2812的CAN系统解决方案.pdf8. 基于ATmega8515L的舞蹈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pdf9.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精华).pdf10.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防盗自动报警电子密码锁系统的设.pdf11. 基于80C196KC的直流电机PWM调速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pdf12. 《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pdf13. 触摸屏的基本指令演示.pdf14. 单片机实现的LED点阵图文显示系统设计.pdf15. 普通单片机读写U盘使用指南.pdf16. 基于单片机高速高精度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pdf17. 单片机电话远程通信系统.pdf18. 单片机程序掩膜.pdf19. 多CPU单片机系统设计在社区安防系统中的应用.pdf20.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技术(一).pdf21. 倚天版编程试验一体化自学8051单片机开发套件.pdf22.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空调车检测仪设计.pdf23. 交流伺服电机的单片机控制及其应用.pdf24. uC/GUI在单片机系统上的移植.pdf25. 应用PCI 9656的数据接收卡设计.pdf26. 特殊功能集成电路.pdf27. 基于MC8051软核的星载智能1394终端.pdf28. 单片机快速进阶-C8051F02X系列单片机基本应用指导系统.pdf29. 应用8098单片机实现直流伺服电机PWM调速控制.pdf30. 单片机演示实验.pdf31. 单片机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pdf32.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PPT33. LG-32K单片机仿真机使用说明.pdf34. 多功能51系列实验板.pdf35. USB全自动在线编程STC单片机实验板简介.pdf36. 单片机开发板使用手册.pdf37. SH69P8XX系列单片机定时/计数器使用指南.pdf3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教学大纲.pdf39. SUPER-08三星单片机学习板介绍.pdf40. Study 51单片机仿真机说明书.pdf41. 宏晶STC90C58AD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pdf42. HT48RA0-3/HT48CA0-3遥控型八位单片机.pdf43. STC89C52芯片的编程.pdf44.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编译预算处理.pdf45. 基于MC9S12NE64型单片机的嵌入式以太网连接.pdf46. STC8051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pdf47.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曾屹).pdf48. ISD1420/ISD1110高级语音合成编程拷贝机-QL1.pdf49. STC12C5A60AD/STC12C5201AD系列单片机.pdf50. SPCE061A单片机在USB通讯中的应用.pdf51. QL310多功能识别主人电话遥控报警芯片用户手册.pdf52. SPMC65P2404A在电动自行车中的应用.pdf53. 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MP3播放器设计.pdf54. ISD系列语音录放芯片的内容复制.pdf55. 普通单片机读写U盘开发板.pdf56.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与开发.pdf57. 基于ispPAC和单片机的热电偶实验仪.pdf58. AVR高档性能低档价格的单片机ATmega8的开发与应用.pdf59. 用HC08GR8单片机实现的网络家电控制器.pdf60. 键盘显示驱动芯片HD7279A及其应用.pdf61. SL-AVRL AVR单片机下载线使用说明.pdf62. SUNPLUSIT编程工具Q-Writer使用说明书.pdf63. 无线收发模块nRF401在矿山中的应用.pdf64. SinoWealth 4-bit单片机基本介绍.pdf65. SPMC65系列单片机编程工具Q-Writer使用说明书.pdf66. ADS7852在双目测距中的应用.pdf67. QTH单片机仿真开发系统V2003.1概述.pdf68. 基于NRF9E5射频无线遥控系统的设计.pdf69. ATR2406在无线音频传输系统中的应用.pdf70. 来电解码器及其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pdf71. 会议芯片M34116声音产生功能的应用.pdf72. 基于ADE7753的电力机车能耗监测终端设计.pdf73. V6155的原理和应用.pdf74. P87LPC762/P87LPC764 OTP单片机原理.pdf75. 基于DS18B20的自动调温光疗系统设计.pdf76. P87C51RA2/P87C51RB2/P87C51RC2/.pdf77. 基于SPCE061A的SPLC501液晶显示模块的应用设计.pdf78. 基于单片机多谱勒效应实验仪的设计.pdf79. 瑞萨QzROM单片机应用于家电及消费类电子的解决方案.pdf80. NS8C15步进电机驱动器.pdf81. PIC系列单片机简介.pdf82. 单片机通过CH375读写U盘时的注意事项.pdf83. Microchip PIC18家族指令集.doc84. MICROCONTROL 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pdf85. P87LPC768 OTP单片机原理.pdf86. MPTZ100-24E1无线单片机标准模组.pdf87. PC机与多单片机之间串口通讯的设计方法.pdf88. MPTZ100-9E5无线单片机标准模组.pdf89. Mini Isp Box单片机下载盒产品使用说明书.pdf90. ME-3200单片机仿真器使用手册.pdf91. MDT20xx系列OTP单片机.pdf92. AGV及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pdf93. MDT10P21A OTP单片机.pdf94. 单片机的发展暨SPCE061A单片机的介绍.ppt95. 基于单片机的注塑机节能控制技术研究.pdf96. 单片机基础知识.ppt97. 凌阳单片机应用实验教学大纲.pdf98. ADuC831/MCS-51单片机实验--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pdf99. 单片机应用“做中学”--“单片机应用”课程教学方式探讨.pdf100. 单片机与PC机通信中的纠错编码.pdf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59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MSP430系列单片机培训班.pdf2. MSP430单片机通用系统研制和应用.pdf3. 基于单片机的防火漏电保护器设计.pdf4. PIC单片机学习网--MCD2快速入门.pdf5.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CPLD应用设计.pdf6. 基于STC89C52数控直流电源设计.pdf7. 基于68HC908MR16单片机的光伏正弦波逆变电源.pdf8. 纺织设备中金属旋转体振动的单片机测试系统.pdf9. 基于MPC860的SIMADYN D通信板的设计.pdf10. 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大纲.pdf11. 单片机在胶订机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pdf12. 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语音播报温度计的设计.pdf13. 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电视遥控器.pdf14. 数码管驱动及键盘控制芯片CH451.pdf15. ARM单片机的存储器接口.pdf16. AVR mega128学习板.doc17. 轮胎动态试验台在线测控系统的研制.pdf18. AVR mega128开发板.doc19.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pdf20. AVR mega16开发板恩易.doc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pdf22. ISP下载线 mega16开发板恩易.doc23. CAN通讯模块.doc24. JTAG仿真器 mega16开发板恩易.doc25. 单片机嵌入式模块.doc26. 单片机C语言.pdf27. 嵌入式网络模块.doc28. 单片机高级特性.pdf29. CAN网络模块.doc30. 单片机与电磁兼容基础研究之二.pdf31. 嵌入式CAN模块.doc32. ISP型单片机实验板.pdf33. 基于MC9S12DP256的AMT系统的设计.pdf34. 微处理器在汽车巡航系统中的应用.pdf35. 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pdf36.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视频远程传输系统.pdf37. 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高精度微波辐射计天线伺服系统.pdf38. 诊断中性束时序控制系统的研制.pdf39.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pdf40. C8051F单片机串口IAP原理.pdf41.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客车倒车监视系统.pdf42. MCS-51单片机的指令时序.pdf43. 一种基于MCS51的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设计.pdf4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以太网供电设备的软件设计.pdf45.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讲义.pdf46. 单片机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pdf47. 凌阳61板电子实习.pdf48. 单片机控制的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研究.pdf49. Agilent Wedge for Probing High.pdf50. PLC综合实验指导书.pdf51. 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实用型机床系统设计.pdf52. 基于单片机及FPGA的时码终端系统.pdf53. 单片机控制LCD模拟雷达环视显示器画面.pdf54.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门锁控制系统的设计.pdf55. SX单片机实验箱电路板简介.pdf56. 基于凌阳SPCE061A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pdf57. MCS-51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智能测控技术实验指导书.pdf58.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pdf59. 计算机学院--单片机原理.pdf60. 基于单片机的轮机模拟器电站同步表实现.pdf61. LS2051技术资料.pdf62. 单片机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pdf63. 三种单片机模拟串口方法介绍.pdf64. 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教学新方式.pdf65. 单片机概述课件.pdf66. 单片机控制的智能PID控制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df67. 基于C8051F单片机的煤矿10kV电网保护测量装置.pdf68. 51单片机在视频矩阵设计中的应用.pdf69. 基于单片机的并联电梯控制系统.pdf70. LS4051技术资料.pdf71. 单片机系统中PS/2键盘驱动程序的设计.pdf72. 基于DTMF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和红外近程测控系统.pdf73. 基于单片机的AFM纳米机械性能测试系统.pdf74. 单片机控制温度的一种新型电烙铁.pdf75. 计步器电路及单片机应用.pdf76. M5399-A型51 AVR PIC单片机仿真学习型开发板简.pdf77. 51单片机控制nrf401程序.rar78. STK单片机选型表.pdf79. 超高性价比,超高灵活性的SST89系列单片机.pdf80. SST单片机应用文集.pdf81.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ppt8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件.ppt83. modbus开发程序包.rar84. 68HC(9)08JL3单片机的特点及开发手段.pdf85. keilc51中调用a51程序.pdf86. AS-IPC网络摄像机编码模块.pdf87. MC68HC908系列单片机的片内FLASH在线编程.pdf88. KeilC51中C51程序与汇编程序的接口方法.pdf89. 带您从零学51单片机.pdf90. iMPACT软件使用说明.rar91. c51开发串行总线程序的优化.pdf92. 设计技术问答:单片机应用编程技巧.pdf93. ICC AVR编译器的安装与使用.pdf94. c51程序框架生成器v10.zip9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复习题.pdf96. Keil uVision3使用教程.pdf97. 基于单片机的等效采样示波器的设计.pdf98. 基于单片机的分布式液位控制系统设计.pdf99. AVRISP使用说明书.pdf100. 2.4寸液晶屏资料及51单片机代码.rar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eeworm
能夠判断电话线路工作状态,振铃信号,忙音,拨号音,回铃音等
上传时间: 2013-06-17
上传用户:rocwangdp
近年来,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TCP/IP协议为代表的开放式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大量的设备都有SPI串行接口,这些设备的串行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此必须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用来解决这些传统设备与现今的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问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系统。 本文分别对SPI串行通信和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嵌入式系统—基子ARM处理器的串行通信与以太网的协议转换系统,来实现SPI串行口与网口的数据传输。 首先分析了当前串行通信的应用现状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动态,指出SPI串口设备网络化的趋势,然后详细介绍了嵌入式处理器LM3S8962的特点和内部结构接着阐述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总体设计以及每层协议的编写过程。在硬件设计方面,对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基于ARM处理器的串行通信与以太网的协议转换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处理器模块、SPI通信模块和以太网接口模块。同时在软件设计方面对启动代码流程、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软件包的配置进行了说明。对设计的主程序的流程图以及各个任务参数设置加以分析。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表明通信是成功的。 总之,本文完成了嵌入式网络控制器的硬件平台架构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为今后嵌入式网络控制器的后继开发提供了一个嵌入式平台,研究成果对于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在远程控制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jiiszha
在现代电网中,随着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线路的不断增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距离保护作为线路保护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工作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现代超高压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技术的发展,为开发一种速度快、处理能力强的微机保护系统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采用DSP芯片和ARM处理器,设计了一个并列式双处理器微机保护系统。该系统采用一个DSP芯片负责控制数据采集、采样数据处理,实现保护功能。ARM微处理器承担人机接口管理,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与DSP端口之间的数据通信,丰富的通讯接口,使得与上位机的通讯、下载程序定值灵活方便。新的微机保护装置不断推出,投入运行的微机保护装置不允许用来进行试验、培训,该装置还可作为试验教学系统,供学生学习认识微机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并可自行设计保护算法、编制程序,通过上位机下载到实验装置,完成相应保护功能的测试。 本文实现了微机保护方案的整体软硬件设计,内容包括DSP2812微处理器芯片,ARM7微处理器LPC2220芯片,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通讯和网络接口电路、人机界面的显示板电路,文中对各部分电路的功能、特点以及器件的选择、引脚连接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双CPU并行处理模式,针对基于LPC2220微处理器的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最小系统设计,详细完成了启动电路的设计。 本文初步设计了人机操作界面,给出了软件设计的流程图,将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与模块化硬件设计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可以重复利用的软硬件数字系统平台,除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外,还可以通过长期对于该平台的研究,逐步优化平台软硬件资源,提高其性能,并满足日益复杂的应用需求。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uperhand
- vii - 8.1.1 实验目的 315 8.1.2 实验设备 315 8.1.3 实验内容 315 8.1.4 实验原理 315 8.1.5 实验操作步骤 318 8.1.6 实验参考程序 319 8.1.7 练习题 321- vi - 6.4 USB 接口实验 266 6.4.1 实验目的 266 6.4.2 实验设备 267 6.4.3 实验内容 267 6.4.4 实验原理 267 6.4.5 实验操作步骤 270 6.4.6 实验参考程序 272 6.4.7 实验练习题 280 6.5 SPI接口通讯实验 281 6.5.1 实验目的 281 6.5.2 实验设备 281 6.5.3 实验内容 281 6.5.4 实验原理 281 6.5.5 实验操作步骤 285 6.5.6 实验参考程序 287 6.5.7 练习题 289 6.6 红外模块控制实验 289 6.6.1 实验目的 289 6.6.2 实验设备 289 6.6.3 实验内容 289 6.6.4 实验原理 289 6.6.5 实验操作步骤 291 6.6.6 实验参考程序 291 6.6.7 练习题 296 第七章 基础应用实验 296 7.1 A/D 转换实验 296 7.1.1 实验目的 296 7.1.2 实验设备 296 7.1.3 实验内容 296 7.1.4 实验原理 296 7.1.5 实验设计 298 7.1.6 实验操作步骤 299 7.1.7 实验参考程序 300 7.1.8 练习题 301 7.2 PWM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301 7.2.1 实验目的 301 7.2.2 实验设备 301 7.2.3 实验内容 301 7.2.4 实验原理 301 7.2.5 实验操作步骤 309 7.2.6 实验参考程序 311 7.2.7 练习题 313 第八章 高级应用实验 315 8.1 GPRS模块控制实验 315 - v - 5.2 5x4键盘控制实验 219 5.2.1 实验目的 219 5.2.2 实验设备 219 5.2.3 实验内容 219 5.2.4 实验原理 219 5.2.5 实验设计 221 5.2.6 实验操作步骤 222 5.2.7 实验参考程序 223 5.2.8 练习题 224 5.3 触摸屏控制实验 224 5.3.1 实验目的 224 5.3.2 实验设备 224 5.3.3 实验内容 224 5.3.4 实验原理 224 5.3.5 实验设计 231 5.3.6 实验操作步骤 231 5.3.7 实验参考程序 232 5.3.8 练习题 233 第六章 通信与接口实验 234 6.1 IIC 串行通信实验 234 6.1.1 实验目的 234 6.1.2 实验设备 234 6.1.3 实验内容 234 6.1.4 实验原理 234 6.1.5 实验设计 238 6.1.6 实验操作步骤 241 6.1.7 实验参考程序 243 6.1.8 练习题 245 6.2 以太网通讯实验 246 6.2.1 实验目的 246 6.2.2 实验设备 246 6.2.3 实验内容 246 6.2.4 实验原理 246 6.2.5 实验操作步骤 254 6.2.6 实验参考程序 257 6.2.7 练习题 259 6.3 音频接口 IIS 实验 260 6.3.1 实验目的 260 6.3.2 实验设备 260 6.3.3 实验内容 260 6.3.4 实验原理 260 6.3.5 实验步骤 263 6.3.6实验参考程序 264 6.3.7 练习题 266 - iv - 4.4 串口通信实验 170 4.4.1 实验目的 170 4.4.2 实验设备 170 4.4.3 实验内容 170 4.4.4 实验原理 170 4.4.5 实验操作步骤 176 4.4.6 实验参考程序 177 4.4.7 练习题 178 4.5 实时时钟实验 179 4.5.1 实验目的 179 4.5.2 实验设备 179 4.5.3 实验内容 179 4.5.4 实验原理 179 4.5.5 实验设计 181 4.5.6 实验操作步骤 182 4.5.7 实验参考程序 183 4.6.8 练习题 185 4.6 数码管显示实验 186 4.6.1 实验目的 186 4.6.2 实验设备 186 4.6.3 实验内容 186 4.6.4 实验原理 186 4.6.5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188 4.6.6 实验参考程序 189 4.6.7 练习题 192 4.7 看门狗实验 193 4.7.1 实验目的 193 4.7.2 实验设备 193 4.7.3 实验内容 193 4.7.4 实验原理 193 4.7.5 实验设计 195 4.7.6 实验操作步骤 196 4.7.7 实验参考程序 197 4.7.8 实验练习题 199 第五章 人机接口实验 200 5.1 液晶显示实验 200 5.1.1 实验目的 200 5.1.2 实验设备 200 5.1.3 实验内容 200 5.1.4 实验原理 200 5.1.5 实验设计 211 5.1.6 实验操作步骤 213 5.1.7 实验参考程序 214 5.1.8 练习题 219 - ii - 3.1.1 实验目的 81 3.1.2 实验设备 81 3.1.3 实验内容 81 3.1.4 实验原理 81 3.1.5 实验操作步骤 83 3.1.6 实验参考程序 87 3.1.7 练习题 88 3.2 ARM汇编指令实验二 89 3.2.1 实验目的 89 3.2.2 实验设备 89 3.2.3 实验内容 89 3.2.4 实验原理 89 3.2.5 实验操作步骤 90 3.2.6 实验参考程序 91 3.2.7 练习题 94 3.3 Thumb 汇编指令实验 94 3.3.1 实验目的 94 3.3.2 实验设备 94 3.3.3 实验内容 94 3.3.4 实验原理 94 3.3.5 实验操作步骤 96 3.3.6 实验参考程序 96 3.3.7 练习题 99 3.4 ARM处理器工作模式实验 99 3.4.1 实验目的 99 3.4.2实验设备 99 3.4.3实验内容 99 3.4.4实验原理 99 3.4.5实验操作步骤 101 3.4.6实验参考程序 102 3.4.7练习题 104 3.5 C 语言程序实验一 104 3.5.1 实验目的 104 3.5.2 实验设备 104 3.5.3 实验内容 104 3.5.4 实验原理 104 3.5.5 实验操作步骤 106 3.5.6 实验参考程序 106 3.5.7 练习题 109 3.6 C 语言程序实验二 109 3.6.1 实验目的 109 3.6.2 实验设备 109 3.6.3 实验内容 109 3.6.4 实验原理 109 - iii - 3.6.5 实验操作步骤 111 3.6.6 实验参考程序 113 3.6.7 练习题 117 3.7 汇编与 C 语言的相互调用 117 3.7.1 实验目的 117 3.7.2 实验设备 117 3.7.3 实验内容 117 3.7.4 实验原理 117 3.7.5 实验操作步骤 118 3.7.6 实验参考程序 119 3.7.7 练习题 123 3.8 综合实验 123 3.8.1 实验目的 123 3.8.2 实验设备 123 3.8.3 实验内容 123 3.8.4 实验原理 123 3.8.5 实验操作步骤 124 3.8.6 参考程序 127 3.8.7 练习题 134 第四章 基本接口实验 135 4.1 存储器实验 135 4.1.1 实验目的 135 4.1.2 实验设备 135 4.1.3 实验内容 135 4.1.4 实验原理 135 4.1.5 实验操作步骤 149 4.1.6 实验参考程序 149 4.1.7 练习题 151 4.2 IO 口实验 151 4.2.1 实验目的 151 4.2.2 实验设备 152 4.2.3 实验内容 152 4.2.4 实验原理 152 4.2.5 实验操作步骤 159 4.2.6 实验参考程序 160 4.2.7 实验练习题 161 4.3 中断实验 161 4.3.1 实验目的 161 4.3.2 实验设备 161 4.3.3 实验内容 161 4.3.4 实验原理 162 4.3.5 实验操作步骤 165 4.3.6 实验参考程序 167 4.3.7 练习题 170 目 录 I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概述 1 1.1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1 1.2 基于 ARM的嵌入式开发环境概述 3 1.2.1 交叉开发环境 3 1.2.2 模拟开发环境 4 1.2.3 评估电路板 5 1.2.4 嵌入式操作系统 5 1.3 各种 ARM开发工具简介 5 1.3.1 ARM的 SDT 6 1.3.2 ARM的ADS 7 1.3.3 Multi 2000 8 1.3.4 Embest IDE for ARM 11 1.3.5 OPENice32-A900仿真器 12 1.3.6 Multi-ICE 仿真器 12 1.4 如何学习基于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 13 1.5 本教程相关内容介绍 14 第二章 EMBEST ARM实验教学系统 17 2.1 教学系统介绍 17 2.1.1 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 17 2.1.2 Embest JTAG 仿真器 19 2.1.3 Flash 编程器 20 2.1.4 Embest EduKit-III开发板 21 2.1.5 各种连接线与电源适配器 23 2.2 教学系统安装 23 2.3 教学系统的硬件电路 27 2.3.1 概述 27 2.3.2 功能特点 27 2.3.3 原理说明 28 2.3.4 硬件结构 41 2.3.5 硬件资源分配 44 2.4 集成开发环境使用说明 51 2.4.1 Embest IDE 主框架窗口 51 2.4.2 工程管理 52 2.4.3 工程基本配置 55 2.4.4 工程的编译链接 71 2.4.5 加载调试 72 2.4.6 Flash编程工具 80 第三章 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 81 3.1 ARM汇编指令实验一 81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xaijhqx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完善,手机作为这两种技术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成为众多开发人员设计与创新的焦点。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此相关的课程。本文首次提出一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机编程开发平台教学系统。如何合理设计开发平台,为高等院校提供一种功能完备、价格低廉、技术流行、能满足教学和开发双重需求的手机编程开发平台正是本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本论文在研究手机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已有手机平台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核心技术,进而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手机平台结构,共分以下三部分: 1.硬件平台:划分为通讯模块单元、基于ARM的应用处理模块单元以及输入输出模块单元,这三部分相互独立设计并能单独完成各自任务,同时设计统一接口规范,使这三大部分能够方便的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完成手机功能。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为整体系统的开发、调试与升级提供了便利。 2.软件平台:分为Bootloader、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以及GUI。这四部分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的难易程度,开销与维护成本等多方面考虑,灵活设计。 3.应用软件:这部分主要是基于通讯协议的软件开发与编程实战。 本课题最终完成了硬件的全部设计并调试成功,实现了手机编程开发平台软件平台的设计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同时针对各部分内容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手册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功。
上传时间: 2013-05-17
上传用户:qwe1234
通过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在通信基站上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市电引入非常困难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为建设低碳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对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分析,详细介绍了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在通信基站上的实际应用。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完玛才让
3ePIC 单片机实验系统功能介绍 3ePIC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模块式、开放型 PIC 单片机实验教学系统。3ePIC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各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以 PIC 单片机内部功能特性为依据,并加入了一些很常用的外围接口器件,以便充分显示出 PIC 单片机独特的功能优势和模块特色。 我们根据大家的学习特点,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和开发产品能力的基础出发,同时,也是在吸收了国外 Microchip 公司同类产品的基础上,引入独特的设计思想,采用面向对象式解决方案,倡导开放型、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理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在基本结构框架下,留给大家充分发挥的余地和创新的技术空间。3ePIC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可以适应从 PIC 单片机基本验证性实验到开发拓展性、系统性实验,为大家开发应用和创新设计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平台。 基于本系统,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轻松地构建各类实际应用系统,根据自己设计的线路,采用简单的接插连接方式,能够形成独特而又个性化的设计方案,无须再进行制版加工、线路焊接和排除故障。学习者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系统的设计和软件开发,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小火车啦啦啦
本文以PIC24FJ64GA002 16位单片机为处理器控制10BASE-T SPI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实现了单片机的上网。应用Microchip TCPIP Stack协议,实现了HTTP,FTP协议和基于CGI动态网页的设计。操作员可以在远程计算机上以Web页面的方式实现系统的监控,也可以通过FTP更新系统参数和数据。最后将本系统应用在了生物发酵远程监控系统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赵一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