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验基础知识1.1 C++语言实验环境配置 C++语言实验环境配置要求 硬件配置: 586 以上PC 兼容机或品牌机,配有彩色显示器、鼠标、键盘,内存不小于20MB,硬 盘自由空间不少于60MB。推荐配置为内存32MB 或64MB(或以上),硬盘自由空间500MB 以上。 软件配置: 1、操作系统: Windows98,windows 2000,windows XP,Linux,UNIX 2、集成开发环境: (1)在Windows98,windows 2000,windows XP 系统下,主要的开发编译环境有Turbo C/C++ 3.0、Borland C++ 3.1、Microsoft Visual C++6.0、DJGPP,其中DJGPP 是GCC 在 DOS/Windows 操作系统下的移植。本实验指导书使用的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C++6.0 英文版。汉化版本只是把部分菜单汉化了且用词很不准确。 (2)在Linux、UNIX 系统下,采用GCC 编译环境。本实验指导书不涉及相关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 1.2 Visual C++ 6.0 的使用
上传时间: 2014-01-01
上传用户:牛津鞋
说明: ARM_STM32环境,流水灯控制显示 主要硬件: EMSTM32V1+miniSTMV100(内部8MRC) 编译环境: MDK3.10
上传时间: 2016-12-26
上传用户:manlian
这是linux环境下的DCT变换的程序,应用ADI的汇编指令,程序完整(包括makefile文件),使用交叉编译环境,可直接在ADIBlakefinDSP上运行
上传时间: 2013-12-12
上传用户:zwei41
简介QpenWrt是一个基于Linux的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其在linux上进行深入的定制,加入大量网络应用和管理界面,使其广泛应用于路由器中。我们的项目是基于QpenWrt开发的,故其系统框架是相同的。二、OpenWrt编译编译流程a)安装Linux系统)安装编译所需的各种工具;通过Subversion版本库获得源代码;更新并安装package feeds:创建一个默认配置以检查编译环境是否搭建好了;)用menuconfig来配置要加入固件中的软件包;)最后开始编译固件和清理工作。a)首先要安装一个Linux系统,建议使用Ubuntu(以下以Ubuntu为例),安装教程,可看官方wiki:http://wiki.ubuntu.orq.cn/%E9%A6%06%%A1%B5b)需安装如下工具:·升级Ubuntu软件包sudo apt-get update安装所需的工具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zhanglei193
Kinetis系列是飞思卡尔公司基于ARM Cortex-M4和Cortex-M0+内核的单片机,和CortexM3相比,M4内核主要增加了DSP运算指令和可选的浮点运算单元,同时保持了与Cortex-M3的兼容性,因此被寄予希望能逐步替代Cortex-M3。Kinetis也成为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新的硬件平台之一。社C/OS-III是Micrium公司推出的全新RTOS,特别适用于那些有计算前导零(CLZ)硬件指令的高端32位CPU,可大大加速就绪表查找速度。uC/OS-IⅡ的主要精华在于其巧妙的优先级软件查表算法,而对于有CLZ硬件算法指令的CPU,如MIPS、PowerPC、ARM11及以上系列,仍使用uC/OS1l就不那么合理了。uC/OS-l源代码公开,官方已提供对目前主流单片机的移植支持,并且针对几大主流单片机都提供相应的教材1时,Kinetis就是其中之一。Micrium官方提供的基于Kinetis平台的范例都是使用1AR作为集成开发环境的,考虑到飞思卡尔官方的CodeWarrior开发环境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尤其是使用过S08/S12等单片机的用户,大多熟悉CodeWarrior。因此,本文将以Kinetis 平台为例,讲述如何使用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将uC/OSI运行起来,作为应用开发的基础,也便于那些教学中使用CodeWarrior编译器的师生,将C/OSII引入嵌入式系统教学。
标签: CodeWarrior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jason_vip1
掌握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掌握嵌入式主机通信环境的配置学会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学会配置 Linux 下的 minicom 和 Windows 下的超级终端学会在 Linux 下和 Windows 下配置 TFTP 服务学会配置 NFS 服务学会编译 Linux 内核学会搭建 Linux 的根文件系统熟悉嵌入式 Linux 的内核相关代码的分布情况掌握 Bootloader 的原理了解 U-Boot 的代码结构和移植
上传时间: 2022-07-23
上传用户:slq1234567890
本书首先从单片机基础、c语言、开发编译环境、典型资源编程、单片机通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8051系列单片机c程序设计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全面、讲解清楚。然后通过工程开发实例和典型模块应用实例两部分内容系统地介绍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方法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本、专科单片机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8051系列单片机c程序设计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ouieWu
新型网络芯片enc28j60驱动程序,由ADS编译环境编写,用于ARM系列器件-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410805624
MCP2515CAN控制器驱动函数及与串口通讯示例,在Keil C51 编译环境
上传时间: 2013-05-23
上传用户:博雅abcd
图像的采集和传输是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智能小区等诸多领域的关键技术。基于传统:PC的图像采集已成为现实。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开发成为了后PC时代的一个热点,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信息家电等各行各业。同时,图像的远程采集传输也朝着专业化、多样化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利用嵌入式技术来实现图像的远程采集传输正顺应了时代发展,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嵌入式的远程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嵌入式终端采用$3C2410为核心的目标板为硬件平台,采用嵌入式Linux为系统平台。系统通过连接在嵌入式终端的USB摄像头完成静态图像数据采集,并进行图像压缩处理。在图像传输方面,论文设计了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Intemet传输的、基于B/S模式的传输方式。在该模式下,远端客户机通过浏览器访问架设在终端里的嵌入式服务器而获得图像信息。另一种是基于GPRS网络实现远程无线图像传输。终端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通过GPRS网络发送到拥有固定Ip的监控服务器上来完成图像远程传输。 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采集传输和嵌入式方面的相关内容,并介绍了本论文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为了顺利开发接着构建了开发环境,这里包括U-boot的移植、Linux系统的内核编译和移植、设备驱动模块的加载以及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利用Vide04Linux的接口函数,用C语言实现了图像原始数据的采集程序,并利用JPEG算法了实现图像压缩。在基于B/S模式的传输方式中,首先利用Boa架设了嵌入式服务器,然后用C语言完成CGI脚本,该脚本将图像嵌入网页并实时更新以实现网页的动态输出。在基于GPRS实现远程无线图像传输方式中,论文详细分析了系统通讯数据流的特征,提出了采用辨识特征字符、数据打包等策略以实现GPRS的网络连接和数据通讯,并且在此基础上用C语言编程实现。同时,在PC(Linux)上用Socket编程实现了监控服务器软件,该软件用以接收图像数据和控制嵌入式终端的系统状态。最后,论文分析比较了两种传输方式的区别和优缺点。试验证明,采用两种方式都能成功实现图像的远程采集传输,并且试验效果较好。
上传时间: 2013-05-17
上传用户:squer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