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资源下载|资源专辑|精品软件
登录|注册

空间网络

  •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仪表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ar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传统的仪表、现场总线和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研制带有总线接口的现场智能检测仪表及远程网络传输系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困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仪表远程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课题的关键问题所在,并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接着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设计中选用C8051F040单片机作为现场智能检测仪表的核心处理器,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CAN总线接口电路和人机交互接口等,实现了对水体环境中温度、pH、盐度、浊度等常规参数的检测,以此仪表作为CAN总线节点并通过CAN接口向总线发送检测到的参数数据。还设计了基于ARM7处理器LPC2292嵌入式CAN—Ethernet网关。在网关硬件平台设计完成的基础上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经过裁剪的适合嵌入式系统应用TCP/IP协议栈,并实现了嵌入式Web服务器,以此网关作为CAN总线主节点接收总线上的数据并保存在网关中。这样,监控中心管理人员通过IE浏览器访问嵌入式CAN—Ethernet网关的Web服务器,就能够在浏览器的Web页面上动态显示保存在网关中的智能仪表检测的实时数据。 本系统在实际测试中运行稳定可靠,通过对运行结果和性能的分析可知,将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结合起来,将现场智能设备的各种信息传到远离现场的控制室,可以实现某些特殊或危险的无人值守场合的监控,使生产中的事故降到最低点,同时易于设备的后期维护,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本系统是一个全开放式系统,具有很强移植性和技术升级空间,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到其他监控领域如国防军工、海洋地质、环境生态等各行各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标签: CAN 总线 智能仪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蒋清华嗯

  •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研究.rar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近年来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正在由智能大厦走向智能化住宅小区,进而走进家庭。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将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放在了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上。 家居无线监控问题是当今国际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无线传感网络的出现克服了家庭中布线的烦琐,充分体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灵活、方便、高效。本项目研究开发了基于ZigBee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将Internet的远程监控与ZigBee短距离控制相结合,实现系统的家居无线控制和数据采集,避免了综合布线,可扩展性好。 本文首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结合底层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和系统总体网络监控的要求,将该系统设计分为四部分: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太网传输模块、上位机显示界面。然后对ZigBee协议标准做了全面地研究分析,同时给出了基于CC2430的无线传输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和星型网络搭建,并给出了测试结果。接着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的数据处理模块,给出了硬件电路和外围辅助电路设计方案,并为其移植了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本设计完成了基于RTL8019AS的以太网传输模块设计和系统的以太网通信程序的设计,实现了从底层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采集最终到监控机的数据传输并测试成功。最后在VC++6.0环境下,应用Windows Sockets套件接口开发显示界面对底层采集的数据分类显示。 整个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能够对家用电器的完成开关量的控制,还能够对三 表(水表、电表、燃气表)进行无线抄表,最重要的是可监测来自家庭安防传感器(火警、煤气泄露)的数据,以备物业等部门监控。通过测试后,证实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结果满足系统设计要求,该设计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关键词:智能家居,ZigBee,数据处理,μC/OS-Ⅱ,Windows Sockets

    标签: 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 嵌入式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shinnsiaolin

  • 基于西门子PLC的实验室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rar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呈现综合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当今PLC课程教学的需要,我们应提供具有现场控制对象的控制层、监控管理层、远程监控层三层结构的实验控制系统,并将组态软件技术、先进的数据交互技术、单片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在控制系统中,构建现代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系统,以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大综合的实验平台的方案和技术实现。本课题由市场占有率高的西门子PLC及其通信网络模块组成,采用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的系统集成技术,构成了覆盖面较大的全集成的网络控制系统,可提供PPI网络、PROFIBUS-DP网络和以太网等多种网络形式的实验平台;采用多种工业组态软件如Wincc、组态王和MCGS,构成了丰富的上位监控模式;通过OPC技术实现对PROFIBuS-DP网络的远程监控。在此基础上,结合单片机技术、CPLD技术,设计了可自定义I/O口的多路模拟采集卡,扩展了PLC的信息控制功能;采用网络技术,将PLC技术与变频器、步进电机控制相结合,对标准的PLC对象TM2和机械手设备进行二次开发,构成相关的运动控制系统,模拟生产线的控制,展示PLC的运动控制功能;将PLC技术与无线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PLC的无线遥控功能;完成了三菱Q系列PLC与PROFIBUS-DP网络的联网,实现了不同品牌的PLC网络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多个实验程序,展示其丰富的网络构架和综合的实验模式。 系统调试和实验效果表明,该系统接近当今工业技术实践,可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PLC技术研究提供先进的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大综合设 计性实验平台。关键词:PLC;业网络;OPC

    标签: PLC 西门子 实验室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归海惜雪

  • 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研究.rar

    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是现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对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级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是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变流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双重分布性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PES—Net)的模型和变流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eal—tim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RT—PES—Net);并对基于新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基于栈操作的实时软件构建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变流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软件方案标准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复杂中大功率变流系统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对象。首先,论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结构上的对偶关系和双重分布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Building Blocks,PEBB)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流系统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方案,并得出系统组构的初步构想,总结出适合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标准化理论。 接着,论文对电力电子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各类总线网络和目前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网络,从结构、速率和协议等各个方面将两类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明确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定义,分析并总结复杂电力电子实时系统所需网络必需具备的条件。根据现有网络技术背景,综合控制结构和网络需求,提出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模型。 为满足变流系统的实时控制,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通信需求进行了研究。以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为背景,对变流器系统控制信息延时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电力电予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内容,对系统不同层次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和网络的分层配置;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应用系统内模块控制信息延时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的限制。根据变流系统对控制延时的接受程度,将电力电子复杂系统归为两大类:1)零延时系统;2)定延时系统。针对上述两类系统,论文给出了电力电子网络(PES—Net)的通道容量和应用系统开关周期的计算方法。 论文对开放式、分布式的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硬件组成和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实时网络和系统级集成方案。根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控制任务需求,分别从功能和系统结构的角度对开放式网络的硬件构成进行研究;根据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分析,对节点的通用性设计进行重点讨论。针对网络的同步问题,本文分析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基于数据结构的同步补偿方案;此外,论文提出基于实时高速电力电子系统同络(RT-PES-Net)的同步方案,研究适合变流器实时控制的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根据应用控制和通信系统所需的各种操作,论文对实时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信息帧管理和相应的硬件设置,并对各种工作模式下所需的通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基于实时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案,论文给出了组构以PEBB为基础的变流系统的方案。 论文对基于RT-PES-Net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控制软件与功率硬件进行解耦,使得软件设计与硬件部分分离。在分析电力电子软件特性的前提下,论文提出基于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增加子程序实时构件的内聚性;对软件模块化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块接口参数和变量的申明和配置,并研究参数的定标,对构件进行分类;分析子程序实时构件在执行速度上的优点。论文对电力电子系统控制软件(Powerr Electronics System Control Software,PES-CS)的组构和集成进行研究,简化软件主框架。 最后,论文分别对RT-PES-Net和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论文对提出的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进行了通信实验,将新网络拓扑对变流系统的延时影响与旧网络系统的延时影响进行比较,总结新网络系统在控制实时性、提高开关频率、网络可扩展性和管理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论文针对RT-PES-Net进行应用研究,验证该网络可解决网络通信失步所造成的问题。论文对基于通用型实时构件和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标准化软件库的建立和系统级集成提供参考方案。 网络化的控制结构研究是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级集成研究的关键。本课题针对复杂变流系统提出了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并以该网络为基础对分布式控制结构及相应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网络参考体系,并以此结构来快速构建终端复杂变流系统,为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组构提供参考方案,有助于解决电力电子标准化推广所面临的难题。论文为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重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复杂变流器的应用系统级集成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开拓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标签: 电力电子 网络 系统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ilenthink

  • ICETEK-DM642-EDUlabv1.3.rar

    瑞泰开发板ICETEK-DM642的实验例程 实验5.1: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编程––––––––––––––––––– 85 实验5.2:定时器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显示–––––––––––––––– 90 实验5.3:音频输出––––––––––––––––––––––––– 94 实验5.4:BSL 测试––––––––––––––––––––––––– 97 实验5.5:FLASH 烧写和程序自启动(Boot Loader)–––––––––––99 第二章:基于 ICETEK-DM642-PCI 的基本图象算法实现–––––––––––104 实验5.6---实验5.19:视频驱动程序应用––––––––––––––––104 实验5.20:视频图像处理-取反––––––––––––––––––––122 实验5.21:视频图像处理-直方图统计–––––––––––––––––124 实验5.22:视频图像处理-直方图均衡化增强––––––––––––––126 实验5.23:视频图像处理-中值滤波–––––––––––––––––– 129 实验5.24:视频图像处理-边缘检测(Sobel 算子)––––––––––––132 实验5.25:视频图像处理-傅立叶变换––––––––––––––––– 136 实验5.26:视频图像处理-彩色空间变换–––––––––––––––– 140 第三章:基于ICETEK-DM642-PCI 的FPGA 实现OSD 功能及图象算法–––– 144 实验5.27---实验5.30:视频图像与图形的叠加–––––––––––––144 第四章:基于ICETEK-DM642-PCI 的复杂图象算法实现––––––––––– 148 实验5.31:视频图像处理-H.263 编码解码––––––––––––––––148 实验5.32:视频图像处理-JPEG2 编码解码–––––––––––––––153 实验5.33:视频图像处理-MPEG2 编码解码–––––––––––––––157 实验5.34:视频图像处理-运动图像检测––––––––––––––––162 第五章:基于ICETEK-DM642-PCI 的图象网络算法实现–––––––––––166 实验5.35:视频图像处理-JPEG 网络摄像机–––––––––––––––166 实验5.36:视频图像处理-双路JPEG 网络摄像机–––––––––––––170 实验5.37:视频图像处理-视频网络服务器––––––––––––––– 174 实验5.38:视频图像处理-视频网络客户端––––––––––––––– 179 第六章:基于ICETEK-DM642-PCI 的语音算法实现:–––––––––––––184 实验5.39:语音处理-数字回声–––––––––––––––––––– 184 实验5.40:语音处理-滤波处理–––––––––––––––––––– 187 实验5.41:语音处理-滤波处理1––––––––––––––––––– 189 第七章:基于ICETEK-DM642-PCI 的上位机通讯实验–––––––––––– 191 实验5.42:通信-异步串口––––––––––––––––––––––191 实验5.43:通信-PCI 总线–––––––––––––––––––––– 194 实验 5.44:视频图像处理-生成图像文件–––––––––––––––– 198

    标签: ICETEK-DM EDUlabv 642

    上传时间: 2013-05-31

    上传用户:zxianyu

  • 基于无线网络zigbee的协议栈的c代码.rar

    基于无线网络zigbee的协议栈的c代码

    标签: zigbee 无线网络 协议栈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irivir

  • GPRS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研究与设计.rar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机与通信的结合日益紧密,数据监控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电机监控方式的监控者和被监控对象都是固定的,无论任何一端都无法随意移动;并且针对偏僻、偏远地域监控不容易实现。所以传统的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要求。GPRS采用分组交换方式,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数据时才占有无线资源,基于GPRS的无线传输系统能实现远程的无线数据传输,并且组网方便、灵活。随着Internet技术的推广和GPRS通信技术的发展,GPRS网络通信以其更加低廉的价格和永远在线的性能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无线传输终端也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GPRS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基于GPRS网络的传输协议,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的无线传输终端设计方案。基本思想是将GPRS传输终端经由GPRS网接入Internet网,实现数据终端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交换。设计中选择采用内嵌了TCP/IP协议的Rabbit2000为控制模块,选用SIM100作为无线模块。Rabbit2000微处理器是美国Z-World公司专为面向Internet的嵌入式系统而设计的MCU,它很好地解决了存储空间、运行速度、网络通信以及程序开发的问题。 文中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包括控制单元的存储扩展,与模块的接口电路以及外围电路。软件设计采用Dynamic C语言编写,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PPP协议及数据传输的实现,在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上,对UDP和TCP传输方式进行比较,选择适合电机远程监控的方案。

    标签: GPRS 无线数据 传输终端

    上传时间: 2013-07-11

    上传用户:daoxiang126

  • 基于DSP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的研究.rar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节能效果显著,多电平逆变器是其常用的一种电路拓扑形式。三电平逆变器能降低功率器件耐压要求、降低谐波含量,普遍地采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控制策略。将DSP数字控制技术应用于三电平逆变器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提高系统性能,还可以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并阐述了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电路结构和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建立了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能控制逆变器直流侧电容中点电位平衡并且能降低开关损耗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 本文在综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复合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充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快速并行处理能力、学习能力,缩短了计算时间,降低了由控制延时引起的谐波成分。最后在MATIAB/Simulink环境下,结合ANN工具箱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复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可行性。 本文进行了三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开关器件驱动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和保护电路等的设计。根据三电平逆变器主电路功率开关多,驱动信号不能共地的特点,本文设计一种利用光耦隔离驱动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降低电磁干扰,并在过流等异常情况下实时保护功率开关器件。最后以TMS320LF2407DSP为数字控制平台,实现了三电平逆变器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策略。

    标签: DSP 控制 三电平逆变器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natopsi

  •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rar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采用TI公司专用于电机控制的TMS320F240型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核心,开发了全数字化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软件,并在改进的清华电机控制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带机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首先深入的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调速方案;然后,以清华电机控制试验平台为基础介绍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其中主要论述了控制电路各部分及外围辅助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在硬件的基础上,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了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并给出了系统主程序和PWM下溢中断处理程序流程图,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主要控制策略如转子相位的初始化、电流采样、速度位置采样、矢量坐标变换、sinθ、cosθ值生成、PI调节、空间电压矢量(SVPWM)模块等都是在PWM下溢中断服务子程序中完成的。为达到数值的统一,对软件中所采用的参数进行了定标。最后在基于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对软件进行带机调试,试验表明电机能快速响应并跟踪给定转速,从而证明整个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另外,本文还在MATLAB/SIMULINK的基础上,建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位置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强。 在论文的最后,对全文的工作做了总结。

    标签: DSP 永磁同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27

    上传用户:er1219

  • 基于DSP空间矢量PWM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rar

    本论文主要以TI公司的TMS320LF2407A型DSP为电机控制核心芯片,进行了空间矢量PWM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并对DSP用于双馈调速的进行了探讨.本文总结了电力电子器件、PWM技术、电机变频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和电压空间矢量(SVPWM)控制技术的特点,得出SVPWM控制技术在变频调速数字控制上有较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空间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并获到了较理想的SVPWM控制波形,基本达到控制系统要求.同时在DSP用于双馈调速的探讨中,提出了一种转子感应电势检测的解决方案,获得了MULTISIM仿真波形;给出了DSP控制的双馈调速系统框图及一些相关软件算法.

    标签: DSP PWM 空间矢量

    上传时间: 2013-08-02

    上传用户:when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