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测距系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主程序、发射子程序、查蟓接收子程序、定时子程序、显示子程序等模块组成。该系统的主程序处于键控循环工作方式,当按下测量键时,主程序开始调用发射子程序、查询接收子程序、定时子程序,并把测量结果用显示子程序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 由于液晶要使用同一P3口,所以必须使用位操作,否则将导致LCD不能正常显示。在系统还可以加入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环境温度,可进行温度被偿。为了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应在软硬件上采用抗干扰措施。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jkhjkh1982
目前在测量和监控等领域, 利用GSM 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已经较为常见, 专用通信终端的设计是方案实现的 重点。本文将结合实际开发中使用Wavecom 公司Q2406B 模块的经验, 分别从外围硬件电路设计和控制软件设计 上, 介绍模块应用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硬件设计中, 着重介绍了电源电路的设计, 并分析了模块的SIM 卡接口、 控制器接口。
标签: Wavecom Q2406B 通信模块 外围电路 控制 软件设计
上传时间: 2016-06-16
上传用户:adad887
TCS3200颜色传感器模块资料+软件测试工程源码:TCS3200颜色传感器51例程产品使用手册.doc产品使用手册.files产品使用手册.htm原理图.doc原理图.SchDoc图片测试程序测频参考程序相关资料相关资料.rar颜色识别测量装置设计.doc颜色识别程序带RGB值颜色识别程序带RGB值.rar颜色采集颜色采集.rar
上传时间: 2021-11-23
上传用户:
这个是有关于AD5933模块的原理图。AD5933是负阻抗检测电路,AD5933是一款高精度的阻抗测量芯片,内部集成了带有12位,采样率高达1MSPS的AD转换器的频率发生器。这个频率发生器可以产生特定的频率来激励外部电阻,电阻上得到的响应信号被ADC采样,并通过片上的DSP进行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后返回在这个输出频率下得到的实部值R和虚部值I。
上传时间: 2021-12-15
上传用户:
STM32L4集成了DFSDM数字滤波模块,配合Σ-Δ器件使用,可进行高精度、高速率的AD测量。
上传时间: 2022-02-22
上传用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仪器仪表领域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传统仪器智能仪器开始向虚拟仪器发展。虚拟仪器以其强大的存储、数据显示和数据分析优势,逐渐受到重视。虚拟仪器技术通过软件将计算机与仪器硬件相结合,很好地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仪器硬件的现场测量、控制结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仪器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仪器的性能,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阻抗的测量逐渐成为各类电子产品的研究基础。目前,阻抗测量技术已在生物医学、工业测控、电力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高校实验室对电子元器件及其附属参数的测量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阻抗测量系统本文通过将虚拟仪器技术与传统硬件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通过伏安法对阻抗参数进行测量的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将阻抗的测量转换为矢量电压的测量再利用获得的矢量电压的实部和虚部的数字量与被测参数之间的关系,将其转换为待测量。本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通过FPGA设计实现的信号源模块、阳抗矢量电压转换模块、相敏检波模块、AD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其具体的实现主要为利用FPGA设计实现系统正弦激励信号与基准信号的产生:通过相敏检波将采集到的矢量电压信号进行实部和虚部分离: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干扰信号:再通过AD转换芯片将采集到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系统总线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软件部分是利用虚拟仪器软件 LabVIEW设计实现仪器的数据处理、显示和控制界面,并通过动态链接库的调用来执行仪器操作。
标签: 虚拟仪器
上传时间: 2022-03-10
上传用户:aben
随着现在高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环境的婴求也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开始得到社会的重视。目前,环境监测发展的个重要方向是开发适合中国国情、价格低廉的远程监测系统,而环境监测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如何获得环境参数,只有获得环境参数才能进行后面的分析、决策工作,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传达给用户,具有可快速部署、无人值守,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十分适合应用于环境监测系统本文基于 ZisBee协议设计了用于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采用超低功耗的MSP430单片机和CC242024G射频芯片,并移植了完全符合 ZigBee2006标准的协议栈,在协议栈上运行自己的脸测程序,能够实时地采集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并自动校正,将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给下一个节点。该节点体积小,功耗低,并且具有兼容性,能够和不同件平台混合组网,实现应用层的完全致,不但方便了程序开发,而且能使灵活组网,实现zgBe网络的最大优化本文主要对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介绍,硬件方面重点介绍了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的接口设计,无线讯模块的板上天线设计、巴伦电路和高频电路设计要点。软件方面重点介绍了测量程序的设计,CC2420无线通讯程序的设计,板上移植的 Z-Stack结构,以及针对环境监测的应用所进行的开发。最后对节点进行了组网实验,将设计节点和CC2430节点故在一起组网,通过 Packet Stiller工具对通讯信息进行监控和解析。实验证明了混合组网的完全可行性,并且通讯良好,信号稳定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环境监测,MSP43,CC2420
上传时间: 2022-03-14
上传用户:
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厂房、农业温室、仓库和智能建筑等领域对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对温度监控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工业环境和户外环境中,通过传统的检测难度大,且无法远程传输数据以便进行实时监测。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在对STC89C52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TC35i模块功能研究基础上,应用VB程序开发出集群计算机房环境信息检测系统,改变传统温度检测的方法和思路,利用本系统数据信息检测、传输的优势,解决集群计算机房的远程实时温度监测问题,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温度监测数据。 本论文研究设计使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对计算集群计算机房的环境温度等信息进行多点、实时采集,通过单片机串口和TC35i模块串口之间的通信,把从单片机读取的数据,传输到接有短信猫模块的上位机中,最后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供查询,同时,可还以将监测点的信息数据,发送到指定的用户手机上,实现实时远程监控集群计算机房的环境温度。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内外温度监控检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在结合集群计算机房温度实际检测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论证,并选择合适的实现路线进行相应的研究;从理论上明确实验依据,遵循各个硬件模块的工作原理及主要芯片的技术参数,采用模块化设计,按设计需求设计外围工作电路,对系统的各组成模块进行集成。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调整系统的软件编程思路,对相应的程序进行说明并论述相应的编程技巧。为实现集群计算机房中环境温度的高精度测量,我们对软件进行了一些技术处理,论文中对此也进行了相应的介绍。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电路设计仿真和软件设计及调试,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用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相应的说明。本论文中设计的环境温度监测控制系统在测试过程中,能有效地完成机房的环境温度监测,实现实时无线传输,达到了预期目的。
上传时间: 2022-06-11
上传用户:bluedrops
程序功能说明:1、通过STM32的硬件I2C读写控制BH1750光照度传感器模块测量环境光照强度。2、程序通过串口打印输出光照强度值。3、程序将光照强度值在LCD屏上显示。程序注意事项:1、根据BH1750传感器手册可知,在One Time H-Resolution Mode2测量模式下测量光照强度大于会要120ms以上的测量时间,所以程序在发送测量命令以后应该尽量延时120ms以上,否则测量出来的数据不准确。2、在两次测量之间最好加个延时,也就是在第一次测量结束和下次测量命令发出之间加个100ms左右的延时,否则也会出现测量错误的问题。3、在使用FSMC驱动LCD时不能用I2C1,只能用I2C2,或者将I2C1的时钟和引脚重映射。4、测量结果保存在两个字节中的,所以需要作移位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可以产考手册和程序。
上传时间: 2022-06-15
上传用户:jason_vip1
风速是气象测量的一个重要要素,利用超声波进行风速测量现如今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当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风速的影响,顺风和逆风情况下存在一个时间差,基于这个原理制成的时差法超声波风速测量仪表,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集成度高等优势,并可以与雨量、湿度等测量仪表构成完整的移动气象站,与传统的机械式仪表、电磁式仪表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其关键参数是系统的测量精度。ARM作为32位的微处理器,具有丰富的片上资源,高达60M的处理能力,而且功耗很小,适合作为智能仪表的核心处理器。本文给出了基于LPC2132的风速测量系统,可以实现风速的测量、显示、精度调节以及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等功能。系统硬件电路包括ARM7处理器以及外围的模拟、数字电路,并采用模块化进行设计。这种思想大大简化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软件部分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特点,选用新型的构造包络的方法,在准确判断超声波到达时间的问题上有所改进。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超声波风速测量仪表的发展现状、本篇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做的工作以及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超声波风速测量的基本原理。第三章是介绍基于ARM的超声波风速测量的系统的硬件设计。第四章是系统的软件设计。第五章是系统的误差分析。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以及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一些设想。关键词:ARM微控制器,超声波,时差法,风速测量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f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