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有限单元法

  • 基于FPGA的可调参数FIR滤波系统.rar

    现代电子系统中,FIR数字滤波器作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良好的线性特性在许多领域内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往往要求信号处理具有实时性和灵活性,而已有的一些软件和硬件实现方式则难以同时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 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和EDA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应用FPGA实现FIR滤波器,既保证了信号处理的实时性,又可兼顾灵活性的要求。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根据被滤波信号特点动态调整滤波器的滤波系数,只能完成单一特性的滤波工作。 本文将FPGA的快速性和计算机的灵活性通过USB2.0总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的可调参数FIR滤波系统。此系统由计算机根据各种滤波器指标计算出滤波参数,通过USB2.0对FPGA芯片内部的FIR多阶滤波器进行参数配置,实现数字滤波器参数可调;配置后的FPGA滤波单元完成对A/D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运算,滤波后的数据经过缓存后通过USB2.0总线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显示、分析和储存等进一步处理。在系统中采用有限状态机对FPGA参数配置模式和滤波模式进行切换,保证了系统的有序运行。 本文通过性能测试和应用实例对系统进行验证。实验证明:该基于FPGA的可调参数FIR滤波系统参数配置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滤波参数,并且滤波效果良好,可有效滤除噪声信号。

    标签: FPGA FIR 参数

    上传时间: 2013-07-26

    上传用户:KSLYZ

  • 基于FPGA的动态光谱数据采集系统.rar

    近红外光谱法是血液成分无创检测方法中的热点,也是取得成果最多的方法之一。但是,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是影响近红外光谱血液成分无创检测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而动态光谱法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近红外无创血液成分浓度检测方法。它从原理上消除了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等对光谱检测的影响,为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血液成分无创检测方法进入临床应用去除了一个较为关键的障碍。因此,本文根据动态光谱检测原理设计了基于FPGA的动态光谱数据采集系统。 在分析了动态光谱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要求后,采用DALSA的高性能线阵CCD IL-C6-2048C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根据CCD输出数据的高速度和信号微弱及含有噪声等特点,选用了高速、高精度、并带有相关双采样芯片的图像处理芯片AD9826作为模数转换器件;以FPGA及其内嵌的NIOSⅡ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并用LabVIEW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 在FPGA中,利用Verilog HDL语言编写了CCD和AD9826的控制时序;利用两块双口RAM组成乒乓操作单元,实现高速数据的缓存,避免利用NiosⅡ处理器直接读取时的频繁中断。将NIOSⅡ处理器系统嵌入到FPGA中,实现整个系统的管理。NiOSⅡ处理器利用中断方式读取缓存单元中的数据、经对数变换后传递给计算机。其中缓存数据的读取及对数变换均采用自定义组件的方式将硬件单元添加到NIOSⅡ系统中,编程时直接调用。NIOSⅡ系统通过串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LabVIEW, LabVIEW对数据简单处理后显示,以实时观察采样数据是否正确。 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很好的采集并显示数据,能够初步完成光信号的检测。

    标签: FPGA 动态 光谱数据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uyanping

  • USB20加密接口芯片的设计及其FPGA验证.rar

    信息安全在当今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已经被广为关注,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是提高信息安全性的一种常见的和有效的手段。 常见的加密方法有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的方法因为加密速度低、安全性差以及安装不便,在一些高端或主流的加密处理中都采用硬件加密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硬件加密设备如加密狗和加密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信息加密领域当中。 但是加密卡和加密狗因为采用的是多芯片结构,即采用独立的USB通信芯片和独立的加密芯片来分别实现数据的USB传输和加密功能,如果在USB芯片和加密芯片之间进行数据窃听的话,很轻易地就可以获得未加密的明文数据。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单芯片实现的USB加密接口芯片的构想,采用一块芯片实现数据的USB2.0通信和AES加密功能,命名为USB2.0加密接口芯片。 USB2.0加密接口芯片采用了USB2.0接口标准和AES加密算法。该加密芯片可以实现与主机的快速通信,具有快速的密码处理能力,对外提供USB接口,支持基于USB密码载体的自身安全初始化方式。 根据设计思想,课题研究并设计了USB2.0加密接口芯片的总体硬件架构,设计了USB模块和AES加密模块。为了解决USB通信模块与AES加密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处理单元匹配以及速度匹配问题,本文设计了AESUSB缓冲器,优化了AES有限域加密算法。最后,利用VerilogHDL语言在FPGA芯片上实现了USB2.0加密接口芯片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加密芯片的通信和加密性能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标签: FPGA USB 20

    上传时间: 2013-05-24

    上传用户:黄华强

  • WCDMA数字直放站中数字预失真研究及其FPGA实现.rar

    现代社会对各种无线通信业务的需求迅猛增长,这就要求无线通信在具有较高传输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大的传输容量。这种需求要求在无线通信中必须采用效率较高的线性调制方式,以提高有限频带带宽的数据速率和频谱利用率,而效率较高的调制方式通常会对发端发射机的线性要求较高,这就使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本文中,研究了前人所提出的各种功放线性化技术,如功率回退法、正负反馈法、预失真和非线性器件法等等,针对功率放大器对信号的失真放大问题进行研究,对比和研究了目前广泛流行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算法。在一般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算法中,主要有两类:无记忆非线性预失真和有记忆非线性预失真。无记忆非线性预失真主要是通过比较功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和已知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误差来估计预失真器的各种修正参数。而有记忆非线性预失真主要是综合考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和记忆性对信号的污染,需要同时分析信号的当前状态和历史状态。在对比完两种数字预失真算法之后,文章着重分析了有记忆预失真算法,选择了其中的多项式预失真算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推演,并通过软件无线电的方法将数字信号处理与FPGA结合起来,在内嵌了System Generator软件的Matlab/Simulink上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这个算法的性能和有效性。 本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创新点在于,在FPGA设计上,使用了系统级设计的思路,与Xilinx公司提供的软件能够很好的配合,在完成仿真后能够直接将代码转换成FPGA的网表文件或者硬件描述语言,大大简化了开发过程,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

    标签: WCDMA FPGA 数字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handless

  • H264AVC的CAVLC编码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rar

    H.264/AVC是国际电信联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推出的活动图像编码标准,简称H.264。作为最新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与MPEG-4、H.263等视频编码标准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已在流媒体、数字电视、电话会议、视频存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是基于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CAVLC(Context-based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可变长编码)编码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对于变换后的熵编码,H.264/AVC支持两种编码模式:基于上下文的可变长编码(CAVLC)和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算术编码(CABAC,Context-based Adaptive BinaryArithmetic Coding)。在H.264/AVC中,尽管CAVLC算法也是采用了VLC编码,但是同以往标准不同,它所有的编码都是基于上下文进行。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查单一表的方法提高了编码效率,但也增加了设计上的困难。 作者在全面学习H.264/AVC协议和深入研究CAVLC编码算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并行编码的CAVLC编码器结构框图,并总结出了影响CAVLC编码器实现的瓶颈。针对这些瓶颈,对CAVLC编码器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优化设计,这些优化设计包括多参考块的表格预测法、快速查找表法、算术消除法等。最后,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所设计的CAVLC编码器进行了描述,用EDA软件对其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仿真,并在Cyclone II系列EP2C20F484的FPGA上验证了它们的功能。结果表明,该CAVLC编码器各编码单元的编码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且均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为整个CAVLC编码器的实时通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CAVLC H264 FPGA 264

    上传时间: 2013-06-22

    上传用户:diamondsGQ

  • ARM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ARM嵌入式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满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通信类和电子类专业开设ARM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及其实验课程将成为趋势。在课程中设置合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应用技术。 论文设计的ARM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包括一块适合普通高校嵌入式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验开发板及其配套的实验。该实验系统针对一般高校所开设的ARM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的要求而设计,配套实验符合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时的要求。 论文设计的实验开发板主要组成模块有:最小系统,包括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复位模块、Flash ROM模块、SDRAM模块、JTAG接口等;扩展接口,包括LED、键盘、RS232串口、I2C接口、液晶模块、以太网模块等。实验开发板采用S3C4510B网络控制芯片用作控制和信号处理,使用网络接口芯片DM9161和隔离变压器H1102完成网络接入,使用AM29LV160和HY57V641620HG构建16位存储单元,使用AT24C01和PCF8583来构建I2C接口,使用MAX232完成TTL电平转换以扩展RS232串口,并扩展键盘和LCD实现人机交互。实验开发板的硬件设计充分考虑了一般高校实验室的条件和需求,能够较好地将成本控制在150元左右,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创造动手制作PCB的实验条件。实验板的接口设计能够让学生较为方便地开展实验,并考虑了实验板扩展和二次开发的需要。 论文设计的实验系统配套实验主要有基础实验、扩展实验和设计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片内资源和特殊功能寄存器的配置方法,对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一定的理解,能编程完成一些简单的控制功能;扩展实验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基本理念,能够设计和实现常见的外设驱动程序,能够进行操作系统的配置和移植,能够自行对实验板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设计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使学生能根据需要设计出实现一定功能的扩展模块,从而使实验板扩展成实现具体功能的工业产品。基础实验包括ADS集成环境实验、键盘实验(GPIO输入)、LED实验(GPIO输出)、定时器实验、外部中断实验、UART串口通信实验、I2C接口实验、液晶显示实验;扩展实验包括建立交叉编译环境实验、操作系统编译实验、操作系统移植实验、以太网通信实验、TFTP实验、WEB访问实验;设计实验包括TCP/IP协议栈实验、Web服务器实验。学生通过完成基础实验、扩展实验和设计实验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创新性开发实验,可以满足一般高校嵌入式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 论文介绍了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以及实验开发板设计完成后进行的调试。实验开发板移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为uClinux,采用的Bootloader为U-boot。论文还简单介绍了实验系统的扩展方案和二次开发方案,并对嵌入式新技术的发展做了粗浅的探讨。 论文所做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对普通高校ARM嵌入式技术实验课程设计的一次有益探索。

    标签: ARM 嵌入式 教学实验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jjq719719

  • 变压器绕法

    变压器绕法及应用,是初学者不可或缺的资料。

    标签: 变压器 绕法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x4587

  • 大型汽轮发电机端部物理场的研究及其进相运行分析

    本论文围绕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的进相运行展开了研究工作。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发电机进相运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并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作了简单介绍。第二章给出了低频三维涡流电磁场的复边值问题,并介绍了复矢量场的一些理论基础。然后分别利用伴随算子和伴随场函数(广义相互作用原理)、最小作用原理和拉格朗日乘子法(广义变分原理),建立了低频三维涡流电磁场中非自伴算子问题的变分描述。上述三种方法所得的结果与Galerkin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第三章介绍了圆柱坐标系下基于拱形体单元的三维稳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将变分法的结果与Galerkin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第四章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端部三维行波涡流电磁场的数学模型,在涡流控制方程中引入了罚函数项以使库伦规范自动满足,并应用广义相互作用原理导出了对应的泛函变分及其有限元计算格式。然后对多台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端部的涡流电磁场进行了实例计算,并分析了罚函数项对数值解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端部电磁场的各种因素。第五章建立了大型汽轮发电机端部三维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应用传热学理论研究了散热系数、等效热传导系数等问题。然后求解了QFSS-300-2型汽轮发电机端部大压圈上的三维温度场分布,并与两台机组多种工况下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第六章介绍了二维稳态温度场的边值问题及其等价变分,导出了其有限元计算格式。然后求解了QFQS-200-2型汽轮发电机端部压圈上的温度分布,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第七章首先定性研究了汽轮发电机从迟相运行到进相运行过程中不同区域上磁场强度的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发电机变参数数学模型,结合实测数据以及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计算了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相关电气参数,并分析了发电机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随后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发电机端部结构件上的涡流损耗及温升的变化趋势。最后,利用发电机变参数模型给出了发电机的饱和功角特性、静稳极限以及运行极限图。

    标签: 大型 汽轮发电机 物理

    上传时间: 2013-07-10

    上传用户:stampede

  • 基于ARM的数字正弦机的设计与实现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它集中并融合了传感器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人机系统技术的最新成果,能够实现遥测、遥信和遥控三遥功能,对实现现代化的通信电源维护和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嵌入式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在传统的工业监测、机械控制,及新兴的移动通讯、数字娱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领域,传统的监控系统主要以单片机为硬件载体进行设计,功能相对单一,可视化及扩展性有限。随着Linux系统的不断升级换代,现在出现了以ARM芯片为载体,以Linux系统为软件平台的新一代监控系统。它除了能实现原有单片机的功能外,还具备网络通信功能,其设计过程及界面更加人性化。 本文以基于ARM构建的嵌入式系统为软硬件平台,探讨了其在电源监控领域的应用。首先,本文讨论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功能、组成、体系结构、组网方案、监控对象及监控点的选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局站中心SU作了设计,包括整体结构、设备、组网等,并给出前置单元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系统软件和监控软件的实现。最后,介绍了嵌入式WEB服务器和嵌入式数据库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本系统使用的BOA服务器和SQLite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标签: ARM 数字 正弦

    上传时间: 2013-07-28

    上传用户:yare

  • 基于ARM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它集中并融合了传感器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人机系统技术的最新成果,能够实现遥测、遥信和遥控三遥功能,对实现现代化的通信电源维护和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嵌入式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在传统的工业监测、机械控制,及新兴的移动通讯、数字娱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领域,传统的监控系统主要以单片机为硬件载体进行设计,功能相对单一,可视化及扩展性有限。随着Linux系统的不断升级换代,现在出现了以ARM芯片为载体,以Linux系统为软件平台的新一代监控系统。它除了能实现原有单片机的功能外,还具备网络通信功能,其设计过程及界面更加人性化。 本文以基于ARM构建的嵌入式系统为软硬件平台,探讨了其在电源监控领域的应用。首先,本文讨论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功能、组成、体系结构、组网方案、监控对象及监控点的选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局站中心SU作了设计,包括整体结构、设备、组网等,并给出前置单元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系统软件和监控软件的实现。最后,介绍了嵌入式WEB服务器和嵌入式数据库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本系统使用的BOA服务器和SQLite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标签: ARM 通信电源 监控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09

    上传用户:diertian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