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receivingantenna)是1996年公布的航海科学技术名词。[1]
  • 基于RFID的小型天线的设计

    915 MHz频段是RFID常用的频段之一,本文设计了一款该频段下工作的RFID天线,并借助ANSOFT HFSS计算软件对天线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 通过对贴片以及接地板开槽,使天线在保持高增益的情况下,在更宽的频带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小了天线的尺寸, 使天线整体性能更加完善。

    标签: RFID 线的设计

    上传时间: 2014-01-27

    上传用户:redmoons

  • 单极性PWM技术在雷达天线控制中的应用

    文中对比了单极性和双极性PWM的技术特点,并叙述了现有的半桥驱动IC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利用一些简单的逻辑门,设计了一个单极性PWM逻辑分配电路,经过半桥驱动IC功率放大,驱动由IGBT组成的H桥功率转换电路,实现对雷达天线的伺服控制。上述方法构成的电路,解决了动态自举问题、提高了雷达天线转速及功率转换电路的效率。

    标签: PWM 单极性 中的应用 雷达天线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rocketrevenge

  • Smith V2.00天线阻抗匹配

    方便快捷的将已知复阻抗,通过电感、电容的组合将阻抗最终匹配到50欧姆,或其他期望阻抗。对天线的阻抗匹配有很大帮助。

    标签: Smith 2.00 天线 阻抗匹配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m62383408

  • 甚低频T形面型天线电气性能分析

     运用三维全波电磁仿真软件对甚低频T形面型天线进行电磁建模和仿真分析计算,分析了天线的输入阻抗、有效高度、电容等电气参数。在建模时考虑了铁塔及不同顶容线模型的影响,并对有无铁塔及不同铁塔类型、以及天线不同形式时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行对比分析。

    标签: 低频 天线 电气 性能分析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LouieWu

  • 卫星电视接收全攻略

    卫星电视接收全攻略

    标签: 卫星电视 接收

    上传时间: 2013-11-29

    上传用户:miaochun888

  • 精细结构对分形天线小型化的影响

    为了了解分形技术中的精细结构在分形天线的小型化设计中,对分形天线小型化的影响状况,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改变Koch分形单极子天线和普通单极子天线的结构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结构参数下天线上电流分布的仿真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精细结构的精细程度越精细,分形结构就能够进行越多次数的分形,分形天线小型化的程度也就越好。

    标签: 分形天线

    上传时间: 2013-11-26

    上传用户:YUANQINHUI

  • 基于15693协议的射频识别读卡器的设计

    【摘要】设计了基于15693协议的射频识别读卡器系统。该系统以RC--632芯片为主控芯片。标签天线将磁场能量转换成电流,激活射频芯片并维持工作,然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命令,射频天线芯片作出应答。标签天线通过其本身负载的变化将标签信息反向调制在读卡器的天线上,经读写器天线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最终将解码后的信息送到上位机系统。上位机处理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关动作,从而实现读卡的功能。

    标签: 15693 协议 射频识别 读卡器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7891

  • 毫米波Rotman透镜天线的计算机仿真设计

    设计了一个频率在37 GHz的7波束毫米波Rotman透镜多波束天线。分析了透镜焦距的选择方法,以实现最小的相位误差。Rotman透镜采用微带形式实现,天线单元采用微带贴片天线,并实现了Rotman透镜与天线阵列的整体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可以实现多波束宽角度的扫描特性。

    标签: Rotman 毫米波 天线 仿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253189838

  • nrf24L01发送接收流程图

    nrf24L01发送接收流程图

    标签: nrf 24L L01 24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一天睡三次

  •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通过一些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获得天线阵列的最佳权重,并最终最后调整主瓣专注于所需信号的到达方向,以及抑制干扰信号,通过这些方式,天线可以有效接收所需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收敛性,复杂性和鲁棒性的速度是在选择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本文聚焦于最小均方(LMS)算法和样本矩阵求逆(SMI)的算法,分析了它们的性能,并在Matlab的帮助下将这两个算法应用于自适应波束形成。

    标签: 自适应波束 法的研究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ArmKing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