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协调

  • 基于ARM的液压挖掘机电子节能控制系统研究

    本论文从国内外液压挖掘机电子节能应用现状出发,设计液压挖掘机电子节能控制系统。将“改进的变结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应用于发动机—变量泵的功率匹配控制中,通过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优越性。 由于液压挖掘机有单、双变量泵系统,为了将改进的变结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应用于不同系统,研究了单、双变量泵与发动机功率匹配的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解决发动机—变量泵功率匹配环节与变量泵—负载匹配环节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设计了变量泵—负载匹配系统,依据操作人员手柄位置信号,控制变量泵输出流量按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实现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变量泵—负载的功率匹配。 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当今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将嵌入式系统应用于液压挖掘机的电子节能控制中,选择ARM7系列处理器LPC2294作为这个控制器的核心,对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电子节能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为液压挖掘机电子节能控制器的研究开发打下了基础。

    标签: ARM 液压 挖掘机 电子

    上传时间: 2013-07-05

    上传用户:gps6888

  • 基于ARM的自动导引车设计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导引车,是具备一定自主能力的运输设备,在自动化物流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AGV是一种高度自动化产品,它所涉及的技术包括针对特定用途的车体结构、货物移送机构、路径导引技术、货位检测技术、防碰撞技术、驱动技术和控制技术。更深入的研究还包括多车协调与优化调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本文首先对AGV的发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分析了现有技术的特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模拟货物分拣的小型AGV系统。车体采用二轮驱动和前后万向轮支承的结构,可以实现灵活的转向和快速移动。导引方式采用光电传感器路径导引,以计数方式实现货位识别检测。ARM是一种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GV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ARM7核的微控制器LPC2210,其丰富的片上资源可以很方便地实现AGV的所有检测、信息处理及控制功能。利用LPC2210的串行通信功能,再配合无线通信模块建立与PC机的通信联系,通过PC机实现对AGV小车的控制与调度。 制作完成后的AGV样机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其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标签: ARM 自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jl42111

  • 基于ARM的导航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随着新的控制算法的应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机器人要实现高速度、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轨迹跟踪,必须依赖先进的控制策略和优良的运动控制系统。 导航是移动机器人最具挑战性的能力之一,机器人感知、定位、认知及运动控制的性能是决定导航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课题“仿生导航系统”的要求,本文选择“主控制器+运动控制器+英特网远程无线监控”结构进行导航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分析导航移动机器人体系结构,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最后详细阐述控制系统的全部开发过程,包括控制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及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并对无线通信及英特网通讯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开发了无线通讯模块软件和上位机软件。 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面,主要包括基于 LPC2138 的主控制单元、基于HCTL-1100 的运动控制单元、基于 6N137 的光电隔离单元、基于 LMD18200 的功率放大单元、传感器接口单元及上位机无线通讯单元的电路设计。软件方面,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环境下,利用其任务调度功能,合理地协调和组织了控制系统的各项硬件资源,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上位机采用的无线通讯、Internet 通讯以及可视化监控程序界面,让用户可以方便直观地远程观察和控制机器人。 该控制系统的研制为仿生传感器性能测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经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系统的各项功能及控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标签: ARM 导航 移动 机器人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Zxcvbnm

  • 保密通信中RS编解码的FPGA实现

    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误码.为了提高通信质量,保证通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常采用差错控制的方法来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差错控制的方法以提高通信质量,保证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重点研究一种信道编解码的算法和逻辑电路的实现方法,并在硬件上验证,利用码流传输的测试方法,对设计进行测试.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之上,横向扩展和课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FPGA实现和高速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纠错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增加一定的冗余信息来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方法.RS码是一种典型的纠错码,在线性分组码中,它具有最强的纠错能力,既能纠正随机错误,也能纠正突发错误.在深空通信,移动通信以及数字视频广播等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RS编码和解码算法的改进和相关的硬件实现技术的发展,RS码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在研究中,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解,集中精力研究课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各个模块成功实现的基础上,成功的进行系统组合,协调各个模块稳定的工作. 在本文中的EDA设计中,使用了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编解码算法每一个子模块分开进行设计,最后在顶层进行元件例化,正确实现了编码和解码的功能. 本文首先介绍相关的数字通信背景;接着提出纠错码的设计方案,介绍RS(31,15)码的编译码算法和逻辑电路的实现方法,RTL代码编写和逻辑仿真以及时序仿真,并讨论了FPGA设计的一般性准则以及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设计基于FPGA的硬件电路平台,并利用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对编解码算法进行测试. 通过对编码和解码算法的充分理解,本人使用Verilog HDL语言对算法进行了RTL描述,在Altera公司Cyclone系列FPGA平台上面实现了编码和解码算法. 其中,编码的最高工作频率达到158MHz,解码的最高工作频率达到91MHz.在进行硬件调试的时候,整个系统工作在30MHz的时钟频率下,通过了硬件上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并能够正确实现预期的纠错功能.

    标签: FPGA 保密通信 RS编解码

    上传时间: 2013-07-01

    上传用户:liaofamous

  • 基于FPGA的星图采集及预处理算法实现

    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应用FPGA这种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数字图像的实时采集及预处理。基于对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 1.本论文详细的介绍了图像采集卡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同时,针对高分辨率的CCD摄像机,探讨了有关点目标与CCD像元一一对应的图像采集及其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 2.本文分析了星图中弱小目标、噪声以及背景的特点,给出了点目标的场景图像的数学模型及复杂背景下点目标检测的预处理方法。针对星图灰度分布的特点,采用高斯低通滤波算法和高通滤波算法对星图进行预处理,同时还对图像扫描聚类算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3.数字信号处理器常常因为在复杂性、运算速度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实时的实现复杂的检测算法。本文采用FPGA技术,实现了复杂背景下弱点目标的预处理算法,解决了计算、数据缓冲和存储操作协调一致的问题,同时采用并行高密度加法器和流水线的工作方式,使整个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处理速度得以很大的提高,合理的解决了资源和速度之间的相互制约问题,并在实际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标签: FPGA 采集 预处理算法

    上传时间: 2013-07-03

    上传用户:wang5829

  • 基于FPGA技术的高性能AES_CBC算法的实现研究

    AES是美国于2000年10月份确立的高级加密标准,该标准的反馈链路模式AESCBC加密算法,用于在IPSec中替代DESCBC和3DESCBC。 加密是安全数据网络的关键,要保证在公众网上传输的信息不被窃取和偷听,必须对数据进行加密。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快速实现数据加密/解密,对于开发高性能的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等对数据处理速度要求高的通信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可查询的基于FPGA技术实现AESCBC的设计中,最快的加/解密速度达到700Mbps/400MHZ。商用CPU奔腾4主频3.06,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全部资源用于加密解密,最快的加密解密速度可以达到1.4Gbps。但根据国外测试结果表明,即使开发的路由器本身就基于高性能的双64位MIPS网络处理器,软件加密解决方案仅能达到路由器所要求的最低吞吐速率600Mbps。 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目前几种实现AESCBC的方法有缺点的情况下,在深入研究影响硬件快速实现AESCBC难点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适应于报文加密解密的硬件快速实现AESCBC的方案,在设计中采用加密解密和密钥展开并行工作,实现了在线提供子密钥。在解密中采用了双队列技术,实现了报文解密和子密钥展开协调工作,提高了解密速度。 本文在quartus全面仿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全面验证了硬件实现AESCBC方案的正确性,全面分析了本设计加密解密的性能。并且针对设计中的流水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改善流水线性能的方案,设计出报文级并行加密解密方案,并且给出了硬件实现VPN的初步方案。实现了单一模块加密速度达到1.16Gbps,单一模块解密速度达到900Mbps,多个模块并行工作加密解密速度达到6.4Gbps。 论文最后给出了总结与展望。目前实现的AESCBC算法,只能通过仿真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还需要下载到芯片上做进一步的验证。要用硬件实现整个IPSec,还要进一步开发基于FPGA的技术。总之,为了适应路由器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多技术需要研究。

    标签: AES_CBC FPGA 性能 实现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5-29

    上传用户:wangzhen1990

  • 基于ARM和FPGA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研究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在机电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多电动机协调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给嵌入式系统的数控应用提供了巨大机遇。传统的伺服运动控制很难在处理大数据量、复杂算法时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实时性。嵌入式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应用为中心并且软硬件可裁剪的实时系统,它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非常适合于要求实时的和多任务的场合。 本文以嵌入式数控系统为项目背景,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FPGA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的方案。设计中,通过QuartusⅡ、ModelSim和Protel 99等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工具完成了一个高性能嵌入式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验证;采用了实用小巧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为应用系统的实时性提供了保证。该嵌入式数控系统满足了用户对应用系统实时性和快速处理的要求,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课题实践表明,基于ARM和FPGA构建嵌入式数控系统的应用方案完全可行、合理,同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相比,能大量地减轻研发任务,提高研发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性能优秀的数控系统。而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加入,使得系统很好地进行多任务处理,并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标签: FPGA ARM 嵌入式 数控

    上传时间: 2013-07-22

    上传用户:huangzchytems

  • 基于DSP和FPGA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是指指纹识别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传统的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多采用单片DSP或MIPS处理器来完成算法,由于DSP或MIPS处理器只能根据程序顺序执行,在指纹匹配过程中只能和整个库中的指纹进行一一匹配,因此这类系统在处理较大指纹库时下匹配时间相当长。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本文构建了浮点DSP和FPGA协同处理构架的硬件平台,充分利用DSP在计算上的精确度和FPGA并行处理的特点,由DSP和FPGA共同处理匹配算法。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设计了一个硬件系统,包括DSP处理器、FPGA、指纹传感器、人机交互接口和USB1.1接口。同时,还设计了各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为应用程序提供控制接口。由于系统中DSP工作频率为300MHz,其中某些器件的工作频率达到了100MHz,因此本文还给出了一些信号完整性分析和PCB设计经验。 2.编写了Verilog程序,在FPGA中实现了9路指纹的并行匹配。由于FPGA本身的局限性,实现原有匹配算法有很大困难。在简化原有匹配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便于FPGA实现“粗匹配”算法。此外,还设计了用于和DSP通信的接口模块设计。 3.完成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在使用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各系统任务,通过调用驱动程序控制和协调各硬件模块,实现了自动指纹识别功能。为了便于存放指纹特征信息,设计了指纹库数据结构,实现了指纹库添加、删除、编辑的功能。 最终,本系统实现了高效、快速的进行指纹识别,各模块工作稳定。同时,模块化的软硬件设计使本系统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快速应用于各种场合。

    标签: FPGA DSP 自动 指纹识别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05

    上传用户:guanliya

  • 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制

    在机器人学的研究领域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始终是研究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后,本论文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特有的机械结构和数学模型,建立一个新型全数字的基于DSP和FPGA的机器人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实现对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本论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所研究的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并对其抽象简化得到了它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在明确了实现机器人精确位置伺服控制的控制原理后,我们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诸多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并最终决定采用了三级CPU控制的控制体系结构:第一级CPU为上位计算机,它实现对机器人的系统管理、协调控制以及完成机器人实时轨迹规划等控制算法的运算;第二级CPU为高性能的DSP处理器,它辅之以具有高速并行处理能力的FPGA芯片,实现了对机器人多个关节的高速并行驱动;第三级CPU为交流伺服驱动处理器,它实现了机器人关节伺服电机的精确三闭环误差驱动控制,以及电机的故障诊断和自动保护等功能。此外,我们采用比普通UART速度快得多的USB来实现上位计算机.与下位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这样既保证了两者之间连接方便,又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机器人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采用VC++实现的上位监控软件系统,它主要负责机器人实时轨迹规划等控制算法的运算,同时完成用户与机器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二是采用C语言实现的下位DSP控制程序,它主要负责接收上位监控系统或者下位控制箱发送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驱动,同时还能够实时的向上位监控系统或者下位控制箱反馈机器人的当前状态信息。 研究开发出来的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控制器具有控制实时性好、定位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它允许用户通过上位控制计算机实现对机器人的各种设定作业的控制,也可以让用户通过机器人控制箱现场对机器人进行回零、示教等各项操作。

    标签: 实验室 机器人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极客

  • 机器人运动控制卡的研究

    本论文对DSP和FPGA在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完成了系统的规划。论文完成的设计任务主要有:1、根据系统要求,详细分析了运动控制系统,给出了运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了一套对已有外围设备适用的设计方案。2、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简单易于实现、实时性好的轨迹插补算法,并给出了插补算法的软件设计,并在DSP中得以实现。3、使用汇编语言进行软件设计,完成了运动控制卡中由DSP完成的运动控制任务,即在插补计算的同时完成加减速控制和三轴联动的协调控制,以及其后的脉冲分配数的计算。4、根据系统运动要求,使用FPGA芯片设计了可连续发送均匀分布脉冲的脉冲分配器,实现对交流伺服系统发送运动控制指令。并给出了VHDL在FPGA中的软件实现。

    标签: 机器人 运动控制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ij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