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单级放大器、运算放大器以及数模转换器数为重点,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特别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模拟集成电路的仿真技术,是模拟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和 仿真的入门书。 全书共分 10 章和 7 个附录。第 1 章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与设计方法。第 2、3 章介绍单级放 大器、电流镜和差分放大器等基本模拟电路的原理。第 4 章是电路噪声分析计算与仿真。第 5 章介绍 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分析、仿真方法。第 6、7 章以双端输入单端输出运算放大器以及全差分运算 放大器为例,介绍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仿真方法;第 8、9 章以带隙电压基准和电流基准电路为例,介绍 了参考电压源和电流源的设计方法,其中对温度补偿技术作了详细分析;第 10 章为模拟与数字转换电 路(ADC),重点介绍了 ADC 的概念与工作原理以及采用 Verilog-A 语言进行系统设计的方法。本书 的附录全面介绍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软件环境以及仿真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专业工程硕士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 材,并可供模拟集成电路工程师参考。
标签: 模拟集成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02
上传用户:
本书配套汪建的《电路原理》使用。《电路原理教程》是汪建、汪泉编著,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础教材、湖北省精品课程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该教材介绍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运用电路定理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元件,正弦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分析,双口网络,暂态分析方法——经典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该教材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出发,通过对电路原理课程中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的论述,将基本内容的叙述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融合。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用注释方式予以较详尽的说明和讨论;对在理解和掌握上易出错之处给予必要的提示;重视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和掌握。对各种解题方法给出了具体步骤,并用实例说明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且许多例题同时给出多种解法供读者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电路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较强且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的讲解,进一步讨论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
标签: 电路原理
上传时间: 2022-06-04
上传用户:kingwide
《电路原理教程》是汪建、汪泉编著,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础教材、湖北省精品课程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该教材介绍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运用电路定理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元件,正弦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分析,双口网络,暂态分析方法——经典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该教材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出发,通过对电路原理课程中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的论述,将基本内容的叙述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融合。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用注释方式予以较详尽的说明和讨论;对在理解和掌握上易出错之处给予必要的提示;重视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和掌握。对各种解题方法给出了具体步骤,并用实例说明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且许多例题同时给出多种解法供读者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电路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较强且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的讲解,进一步讨论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
标签: 电路原理
上传时间: 2022-06-04
上传用户:默默
内容简介:《通信电路原理》是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信电路原理”的修订版。随着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数字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对组成通信系统的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反映这些变化,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增删。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滤波器、高频放大器、非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锁相环路和频率合成技术。作者简介:董在望,1937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1960年7月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为电子工程系)通信专业本科毕业,遂留校工作至今。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组长。目录:第1章绪论1.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1.1.1通信系统的组成1.1.2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1.1.3通信系统的信道1.1.4通信系统中的信号1.1.5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1.2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1.2.1信号通过线性系统1.2.2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1.2.3干扰1.3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1.4关于本书的内容1.4.1关于信号变换的理论和技术1.4.2关于电路第2章滤波器2.1引言2.2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2.2.1滤波器的特性2.2.2滤波器的分类2.3LC滤波器2.3.1LC串、并联谐振回路2.3.2般LC滤波器2.4声表面波滤波器2.5有源RC滤波器2.5.1构成有源RC滤波器的单元电路2.5.2运算仿真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2.5.3级联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x)2.5.4自动校正有源RC滤波器(x)2.6抽样数据滤波器(x)2.6.1抽样数据单元电路2.6.2抽样数据滤波器2.6.3连续域到离散域的映射2.7小结习题第3章高频放大器第4章非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第5章正弦波振荡器第6章调制与解调第7章锁相环路
标签: 通信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06
上传用户:jiabin
《Altera FPGA/CPLD设计(高级篇)(第2版)》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地讨论了altera fpga/cpld的设计和优化技巧。在讨论fpga/cpld设计指导原则的基础上,介绍了altera器件的高级应用;引领读者学习逻辑锁定设计工具,详细讨论了时序约束与静态时序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讨论如何进行设计优化,介绍了altera的可编程器件的高级设计工具与系统级设计技巧。 本书附带光盘中收录了altera quartus ii web版软件,读者可以安装使用,同时还收录了本书所有实例的完整工程、源代码和使用说明文件,便于读者边学边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1章 可编程逻辑设计指导原则 第2章 Altera器件高级特性与应用第3章 LogicLock设计方法.第4章 时序约束与时序分析 第5章 设计优化第6章 Altera其他高级工具 第7章 FPGA系统级设计技术
上传时间: 2022-06-13
上传用户:
内容提要第1章 机器学习概1.1 机器学习简介 1.1.1 机器学习简史 1.1.2 机器学习主要流派 1.2 机器学习、人工智1.2.1 什么是人工智能 1.2.2 什么是数据挖掘 1.2.3 机器学习、人工智1.3 典型机器学习应用1.4 机器学习算法 1.5 机器学习的一般流程 第2章 机器学习基本2.1 统计分析2.1.1 统计基础2.1.2 常见概率分布2.1.3 参数估计2.1.4 假设检验2.1.5 线性回归2.1.6 逻辑回归2.1.7 判别分析2.1.8 非线性模型2.2 高维数据降维2.2.1 主成分分析2.2.2 奇异值分解2.2.3 线性判别分析2.2.4 局部线性嵌入2.2.5 拉普拉斯特征映射2.3 特征工程 2.3.1 特征构建2.3.2 特征选择2.3.3 特征提取2.4 模型训练2.4.1 模型训练常见术语2.4.2 训练数据收集 2.5 可视化分析 2.5.1 可视化分析的作用2.5.2 可视化分析方法 2.5.3 可视化分析常用工2.5.4 常见的可视化图表 2.5.5 可视化分析面临的挑战
标签: 机器学习
上传时间: 2022-06-16
上传用户: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机交互界面的可用性和用户使用效率的提高,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国际计算机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交互方式已经成为人机交互学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于嵌入式的数字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嵌入式设备,如PDA、智能手机、机顶盒等等。嵌入式系统由于其体积小、屏幕尺寸小、操作界面简单、实时性要求高、处理器资源匮乏、存储空间不大等特点,其用户交互界面设计方法与PC平台有很大不同。论文首先从传统的人机交互学出发,根据嵌入式系统的特点,阐述了人机交互基本设计原则在应用于嵌入式产品设计时产生的困境,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继而以嵌入式软件的角度,并结合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大量研究人员的经验,研究嵌入式人机交互的界面分析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方法与测试方法。在上述基础上,从提高界面可用性角度出发,在Windows Mobile5.0平台上进行了一些嵌入式人机交互的界面构思和原型设计。最后经过严格的用户可用性测试,得到界面原型的可用性评估结果。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将传统的人机交互学应用于嵌入式平台,提出嵌入式人机交互界面理念,在原型实验的基础上考察嵌入式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设计方法与评估原则,并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以及实际的设计、测试过程加以证明,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归纳性、实践性。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shjgzh
PCB电路如微带电路有较为显著的介质和辐射损耗,而传统金属波导虽然损耗低、信号干扰小,但其结构很难做到小型化和集成。因此这两种结构不适用于要求低功耗且空间尺寸受限的移动终端。采用基片集成波导(SIW)可同时降低损耗和增加可集成性,其兼备了金属波导和平面电路的优良属性,是未来5G毫米波终端应用场景最佳的选项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SIw、波柬扫描阵、缝隙天线阵和Butler知阵多波束馈电网络等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此四方面的知识是本文所有设计的理论支撑。系统梳理了siw.缝隙天线阵的设计步骤和Butler矩阵馈电网络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将4 x4 Butler矩阵多波束馈电网络用于木来5G终端天线的设计以实现多波束宽角度高增益信号覆盖、本文选择采用了多被束方案,并结合了sG移动终端设计了适用于5G终端的4x4 Buter矩阵多波束馈电网络和缝隙天线阵,加工测试表明多波束方案基本可满足未来5G终端天线的要求。在传统4x4 Butler的基础上,提出和设计了一款改进型的4x4 SIW Butler矩阵。从理论上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且推导了各个器件须满足的条件。新设计的Butler矩阵其核心是将移相器归入到3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中。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型的4x4 SIW Butler矩阵不仅拥有更好的输出幅相平坦度还具有比传统4x4 SIW Butler矩阵更高的设计灵活性。设计了一款3x3 SIw Butler矩阵。首先给出了该款矩阵的设计思路来源,然后从原理上验证了此矩阵设计的可行性和详细地推导出了3x3 Butler短阵的结构和器件参数。仿真和结果表明,该型Butler矩阵比4×4 SIW Butler矩阵尺寸更小、结构更简单,但具有和4×4 SIW Buter矩阵相当的增益值和波束覆盖范围。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
本书主要讲述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实用的网络模型、学习规则和训练方法。全书分19章,内容涵盖神经元模型和网络结构、感知机学习规则、有监督的Hebb学习、Widrow—Hoff学习算法、反向传播算法及其变形、联想学习、竞争网络、Grossberg网络、自适应谐振理论和Hopfield网络。书中注重对数学分析方法和性能优化的讨论,强调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系统等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本书包含大量例题、习题,并配有基于MATLAB软件包的“神经网络设计演示&
标签: 神经网络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默默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控制量可以很大,输出电压脉动较小,易滤波,控制滞后时间短,因此在工业中几乎都是采用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在电子设备中有时也会遇到功率较大的电源,例如几百瓦甚至超过1-2kw的电源,这时为了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减小波纹系数,也常采用三相整流电路。另外由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要缺点在于其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有直流分量,为此在应用中较少。而采用三相桥式全挖整流电路,可以有效的避免直流磁化作用。实际中,由于三相相控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脉动小、脉动频率高、网侧功率因数高以及动态响应快,在中、大功率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三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是基础,其分析方法对研究其他整流电路非常有益。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