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细胞免疫疗法成功应用于晚期乳癌
● 生物技术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6月4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癌症学研究重磅进展:利用自身T细胞,美国一患者免疫系统调整后,完全彻底清除了乳腺癌细胞。这是T细胞免疫疗法首次成功应用于晚期乳腺癌,其也为所有常规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
2. 美研究揭示地球磁场“阻击”太阳风过程
● 天文物理
借助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免遭太阳风“伤害”提供了新证据。
由马里兰大学领导的这项研究显示,太阳风中的电子与弓形激波相遇时,会立即被加速,使电子流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崩解。崩解过程又导致电子失去高速,并将其动能转化为热能,整个过程仅90毫秒。
▼
3. “黎明”号将搜集谷神星图像和数据
● 航空航天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黎明”号(Dawn)探测器正前往其有史以来最低轨道,近距离研究太阳系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谷神星(Ceres),研究结果将有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系。
6月初,“黎明”号将到达位于谷神星之上的终极轨道。届时,它将占据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位置——其轨道将位于谷神星表面之上不足50公里的地方,开始搜集图像和其他科学数据。“黎明”号将搜集伽马射线和中子能谱,这些数据将帮助科学家理解谷神星最外层化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探测器也将首次获得谷神星迄今最近的图像。
图片来源:网络
▼
4. 人造神经系统为假肢和机器人提供触感
● 生物技术、先进制造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造感觉神经系统,可以激活蟑螂的抽搐反射,还能识别盲文字母。该成果模仿了皮肤如何伸展、修复自身的过程,它像智能感官网络一样,不仅知道如何将愉快的感觉传递给大脑,还知道什么时候命令肌肉做出反射性的及时决定。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教授、论文资深作者之一鲍哲南说,皮肤是一个复杂的传感、信号和决策系统,人造感觉神经系统是为各种应用创造类似皮肤感觉神经网络的关键步骤
▼
5.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十年成就斐然
● 政策资讯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10年来,我国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9.56%,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1.2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07年的0.6件增长至2017年的9.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7年的0.5万件提高到2017年的5.1万件。
6. NASA新目标:厘清日光层如何保护地球
● 航空航天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6月3日消息,NASA计划于2024年发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IMAP),对穿越日光层流向地球的高速粒子——外太阳系太阳风进行采样、分析和测绘,从而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日光层的边界,以及其如何保护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天体。
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代理副理事长丹尼斯·安德鲁西克在声明中说:“日光层是太阳为我们提供的一大保护措施,IMAP将极大地拓展我们对于这一‘宇宙滤网’的理解。由于我们考虑实现载人深空探索,因此,IMAP的意义就不仅仅与地球有关。”
图片来源:NASA官网
▼
7. 科学家成功制备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
● 先进制造
近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军与副研究员贾晗带领超材料研究组,在期刊《应用物理快报》在线发表论文表示,首次成功制备出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隐身效果。
此前,该研究组在空气中利用穿孔板结构实现了二维的声学幻象,随后进一步在水下利用周期分布的铜片制备出二维的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近期,该研究组通过精密的设计,利用周期性互相分隔的钢条构建出水下八棱锥形的三维声学隐身毯。在水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声学隐身毯覆盖于被隐藏目标上,并对回波声场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证实,这个隐身体系的声回波信号与平整反射面的声回波信号相一致,成功实现对目标的声隐藏,验证了该隐身毯的有效性。
▼
8. 三基因推动人脑进化
● 生物技术
《细胞》杂志5月31日刊载的两项研究发现了最近300多万年来让人类大脑变大的基因,这些基因帮助人类具备了思考、解决问题并发展出灿烂文化的能力。Noonan说:“这些新蛋白质可能是以非常强大的方式改变大脑发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图片来源:《细胞》
美国和比利时的两项独立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属于“NOTCH”基因家族,只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它们可延缓皮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从而让大脑发育过程中产生更多神经元。
▼
9. 风云二号完美收官“一带一路”气象服务将升级
● 航空航天
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此,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完美收官。风云二号H星运行于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可为用户提供实时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空间天气和卫星所处空间环境的相关产品,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免费分发。
▼
10. 世界首台电梯预警救援车问世
● 先进制造
由秦皇岛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电梯预警救援车问世。这台高科技电梯预警救援车配备了先进的“电梯综合性能测试仪”等18台检测设备,通过空间矢量数据采集技术和GPRS无线通讯,可在第一时间掌控城市电梯的“健康状况”,做到准确预警、提前处置。
▼
11. 2018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结果公示!
● 政策资讯
2018年06月05日15:14,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的公示》,对2018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西部项目进行公示!根据公示名单,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包括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共计3511项。青年项目1001项。西部项目490项。
▼
12. 北理工材料学院刘佳特别研究员在半导体异质纳米晶合成及光电催化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 新材料
近日,北理工材料学院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张加涛教授研究团队的刘佳特别研究员,在Plasmon金属@半导体异质纳米晶的精准合成、热电子注入及光电催化高效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连续突破,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工程技术材料科学领域1区杂志《Nano Energy》(共同一作,影响因子12.3)与工程技术能源与材料领域1区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共同通讯作者,影响因子8.9)。
▼
13. 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 3D技术
纽卡斯尔大学组织工程学教授车康恩(音译)领导的团队在近日出版的《实验性眼研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将健康人士捐赠的眼角膜干细胞(眼角膜基质细胞)与藻酸盐、胶原蛋白混合,制造出一种能用于3D打印的“生物墨水”,随后使用一台廉价3D打印机,将生物墨水成功挤压成同心圆,最终形成人眼角膜的形状,整个打印过程不足10分钟。而且,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继续发育。
图片来源:每日科学网
▼
14. 研究发现超声空化作用可增强声动力治疗效果
● 物理力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副研究员白立新与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刘惠玉团队合作,首次发现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的含有类卟啉结构的介孔碳球(PMCS)可作为一种高效无机声敏剂用于声动力治疗,克服了传统有机声敏剂在水中溶解度低、易于从血液循环中消除,在肿瘤部位积蓄量少的问题,增强了其声动力治疗效果。
▼
15. 南开大学张拥军教授课题组在快速水凝胶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传感器研究
南开大学张拥军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利用薄膜干涉现象,也就是Fabry-Perot干涉条纹的移动,来实现光学传感的新的水凝胶光学传感方法。在这种传感器中,水凝胶膜既作为敏感元件,又是传感元件。而且由于其厚度仅几百纳米至几微米,可在1分钟左右时间达到溶胀平衡,大大快于普通的水凝胶传感器。
最近他们又以伴刀豆球蛋白A(Con A)为葡萄糖敏感基元设计了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他们利用Con A和糖的特异结合性,利用层层组装方法制备了Con A/Dextran 水凝胶薄膜。
▼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新华社 中国科学报等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