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阅读 >  7.11-7.18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7.11-7.18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时间:2024-01-21


1. 我国首台120吨推力二级火箭发动机热试成功

 先进制造、航空航天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院研制的我国首台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高空发动机,日前成功实施首次整机热试车。据悉,这是我国首型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高空发动机,推力可达120吨,用于运载火箭芯二级。相比现役7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其未来将用于运载能力更强的火箭型号。

2. 新型量子点白光LED发光效率创纪录

 量子技术

土耳其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效率达到创纪录的105流明/瓦。新型LED使用市售的蓝色LED与柔性透镜相结合制造而成,柔性透镜填充有被称为量子点的纳米半导体颗粒的溶液,蓝色LED发出的光使量子点发出绿光和红光,其与蓝光结合产生了具有精确色温和光学特性的高质量白光。

3. 基因疗法可预防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

 生物技术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7月1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医学最新研究表明,基因疗法可以预防早发性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戈谢病。英国科学家团队将一种病毒载体递送至胎鼠的中枢神经系统,这种病毒载体经过改造,重新广泛表达一种特殊编码基因,缓解了胎鼠的脑部退化。

4. 迄今最精确宇宙膨胀速度测得

 天文物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利用两台天文望远镜来确定星系距离,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新研究与此前结果相差较大,这表明暗物质等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怪异,也可能存在未知粒子。

5. 苹果皮提取物可延缓衰老进程

 生物技术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你”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健康谚语。不过,吃苹果的最好方法是带皮吃。据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发现,达沙替尼(一种白血病药物)和槲皮素(一种来自苹果皮的提取物)的组合可使老年小鼠的寿命延长36%。

6. 3D打印技术使移动工厂成为现实

 3D技术 

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与欧盟“CassaMobile”项目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出了移动工厂,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靠近用户的地方完成特需部件的定制。移动工厂的想法首先来自于用户特殊需求。例如,腿骨折病人到医院做手术,外科医生需要有适合不同患者的骨钻模板,以便最佳地放置螺钉。

图片来源:弗劳恩霍夫制造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

7. 机器人辅助手术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报告称,机器人辅助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微创手术选择,其术后效果与开放性手术是一样的。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需要切除前列腺,机器人辅助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实施切除的微创手术。医生借助机器人系统以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活性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手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生正在采用这种手术方法为前列腺癌患者切除前列腺。

8. “刚柔并济”新材料可应用于3D打印

 新材料、3D技术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承辉副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刚柔并济”的高分子新材料,新材料有望在医用外固定支架和3D打印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例如,骨折治疗所使用的传统石膏固化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而使用新材料则几分钟就可以定型,在使用过程中也方便拆卸和安装。

9. “截停”锂枝晶单层石墨烯电极可避免锂电池短路

 石墨烯材料

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完美的单层石墨烯电极,并揭示锂原子以其为基底材料进行电沉积的行为,填补了金属锂在碳原子晶格上异相成核的基础研究空白,为破解锂电池产业化遭遇的锂枝晶等难题提供理论基础。

10. 石墨烯新涂层技术研制成功

 石墨烯技术

近日,一种防高温高湿、防盐雾腐蚀、防霉菌的石墨烯“三防”涂层技术在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研制成功。据了解,这种涂层技术在南海、东海重盐雾地区的舰船高温部件上挂件测试,通过了6000小时连续工作验证,使原基材在不改变属性的情况下,增加了3倍以上的使用寿命。图为7月15日,技术员采取对比实验展示石墨烯涂层耐高温的特点:右边铝板涂抹了石墨烯涂层,未被火焰烧穿的;左边铝板没有涂抹石墨烯涂层,被火焰烧穿。

11. 科学家发明新型固态电解质填充技术

 新材料

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同中外学者合作,发明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填充技术。研究人员揭示了固态超级电容器的力学和电学特性对固态电解质填充的依赖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固态电解质填充技术,使固态电解质对多孔电极(如碳纳米管多孔电极及其导电聚合物的复合电极材料)的有效填充深度达到500微米以上。

12. 幽灵粒子现身南极

 天文物理

如果天文学家是对的,那么去年9月22日,点亮南极冰下仪器的幽灵粒子就是来自遥远星系的信使。这个粒子是一个中微子,几乎没有质量,这意味着其路径可以追溯到创造它的外星系事件。近日,研究人员表示,“冰立方天文台”捕捉到的高能中微子来自一种耀变体,即中央存在快速旋转的大型黑洞的一个巨大椭圆星系。

13. 中科大首次实现皮秒精度任意序列发生器

 物理计算

中国科技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提出“时间折叠”的新方法,实现了时间分辨率达5皮秒(1皮秒为1万亿分之一秒)的任意序列发生器,将高精度时间序列发生功能的时间精度首次提升至皮秒量级。

14. 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生命科学领域三大研究平台

 政策资讯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揭牌。同日,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与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奉贤区政府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签署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协议。

15. 大连光源正式运行

 政策资讯

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光源”一期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这标志着该装置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中国科学报  人民日报等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

7.4.-7.11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6.27-7.4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6.20-6.27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