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阅读 >  7.25-8.1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7.25-8.1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时间:2024-01-21


1. 迄今存储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问世

 存储器技术

据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科学家完善相关技术,研制出了迄今储存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其存储能力相比目前计算机存储设备提高了1000倍。最新研究负责人、该校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罗申·卡尔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借助新存储器,你可以将iTunes上所有的4500万首歌曲存储到25美分硬币大小的表面上。

2. 铌钨氧化物有助研制更安全快充电池

 电池技术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铌钨氧化物拥有更高的锂通过速度,可用于研制更快速充电的电池,而且,该氧化物的物理结构和化学行为有助他们深入了解如何构建安全、超快速充电电池。

3. 国际空间站打造太空最低温

 航空航天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最新报告说,他们利用一个叫冷原子实验室的设备,成功在国际空间站上制造出仅比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高100纳开尔文的极端低温。这是太空中迄今已知存在的最低温度。

据喷气推进实验室官网介绍,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冷原子实验室成功让铷原子的温度降至100纳开尔文。开尔文温度单位的起点“零开尔文”(即绝对零度)为零下273.15摄氏度,1纳开尔文相当于10的负9次方开尔文。相比之下,太空的平均温度为3开尔文,即零下273.15摄氏度。

4. 高分十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航空航天

31日11时,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该卫星将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计划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

5. 室温甲烷转化新途径问世

 环境保护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团队在促进甲烷转化这一重要能源化工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发展了一种廉价、高效的铈基催化剂和醇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体系。7月27日凌晨,这一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这一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解决了利用光能在室温下把甲烷一步转化为液态产品的科学难题,为甲烷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例如火箭推进剂燃料)提供了崭新和更加经济、环保的解决方案。

6. NASA新一代行星“猎手”正式上岗

 天文物理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7月28日报道,该机构新一代行星“猎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卫星”(TESS)已于25日正式开始科学观测活动,预计8月向地球传回第一批数据,此后每隔13.5天定期传回一批。TESS科学团队将在第一批数据到达后开始从中搜寻新行星的蛛丝马迹。

图片来源:NASA官网 

7. 半导体晶体中发现新型准粒子

 半导体材料

英国《自然》旗下《通讯·物理》杂志日前发表了一项物理学新成果:德国科学家描述了一种在高质量半导体晶体中发现的新型准粒子——“Collexon”,其可以印证准粒子存在的材料所表现出的独特光学特征,以及不同寻常的物理特性,而这些特点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非常重要。

8. 单一小分子材料能发出多重荧光

 新材料

过去,人们需用多种不同材料才能发射出不同波长的荧光,现在只需一种结构单一、便宜易得的“小分子”荧光染料,就能实现从绿光到近红外光的多重荧光发射。记者7月29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先进材料研究院黄岭教授和刘志鹏副教授与南京大学沈珍教授合作完成的这一成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发光理论的认知,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9. 可注射纳米复合晶胶快速止血材料问世

 纳米材料、生物技术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止血性能的天然产物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反应在其主链上同时修饰双键和季铵盐基团。季铵盐化修饰既可以提高壳聚糖的水溶性又可提高其抗菌作用。将该聚合物溶液在冰冻状态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成了具有贯穿多孔结构的晶胶。还引入了碳纳米管,其可以提高晶胶的力学性能、赋予晶胶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出色的近红外触发响应性(例如止痛药物缓释、光热杀菌等)。研究证明,该止血材料在接触血液时快速吸收血液,其可以浓缩血液,加快凝血过程,同时膨胀后的晶胶可以作为物理屏障堵塞伤口,从而对不可压缩的深部创伤流血表现出很好的止血效果。

10. 迷你大脑”首次具备髓鞘生成功能

 生物技术

美国一研究小组7月25日在《自然·方法》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利用人类干细胞创造出了第一个具有髓鞘生成功能的脑类器官。这个“迷你大脑”能更精确地模拟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有助科学家更深入地观察大脑发育过程,研究大脑疾病并测试新药。

11. 世界最快转子面世

 先进制造

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团队与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造出世界上最快的转子,每分钟可旋转超过600亿次。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12. 引力红移新发现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天文物理

由德国马普学会地外物理研究所科学家Reinhard Genzel领导的团队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发现在银河系中央捕捉到将恒星释放的光线拉长的巨大黑洞,并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了相关成果。这是他们追踪该恒星近30年后发现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在强引力场作用下会出现拉伸现象,波长变长,向红波方向偏移,这被称为引力红移效应。但时至今日,它从未在黑洞附近被探测到。

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13. 中美研发纳米疫苗抗击甲流

 生物技术

中美研究人员联手研发出一种纳米颗粒流感疫苗,在小鼠实验中能有效抵御甲型流感病毒。该疫苗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等药物开启新的思路。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这种颗粒由双层多肽组成,可模仿流感病毒发出生物信号,诱发双重免疫反应。

14. 我含能材料领域再次取得重大成果

 材料学

《自然》杂志刊发了我国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南京理工大学陆明教授课题组的论文《系列水合五唑金属盐含能化合物》。表明我国在全氮含能物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提升制约我国武器装备整体性能的火炸药能量水平。

15. 重庆科技奖七成获奖者为中青年科技人才

 政策资讯

从重庆市科委获悉,201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评出,总数144项,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获奖成果比例高,更加突出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这次获奖成果144项包括科技突出贡献奖2人、自然科学奖23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112项、企业技术创新奖2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的占比分别为16%、4%、80%。

文章来源:新华网  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报等

了解详情:

http://4vshop.reezitop.com/wap/cxzs.html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

7.18-7.25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7.11-7.18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

7.4.-7.11 | 最新科技成就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