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这个完全移动互联网化的当下,人们日常生活已离不开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服务。而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用户使用这些互联网服务前,简单的“注册”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不过,当用户有一天想彻底跟某个APP说“再见”之时,顺利注销账号就不那么容易了。
早在今年1月,工信部在回答网民关于“手机APP个人账号注销困难”的问题时提到: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用户终止使用服务后,为用户提供注销账号的服务。
时隔半年,很多APP都推出了账号注销功能,但是注销入口层层隐藏,限制条件一大堆,甚至存在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
━━━━
注册容易注销难
很多应用平台企图通过提高注销成本,让用户觉得麻烦从而放弃注销。
比如微博,其注销功能十分低调,要找到注销入口要通过5次点击,隐藏极深。当你终于找到“如何注销账户”时,你会看到一份详细的注销须知,提醒你提交注销申请之前必须满足7个条件:除了要求在常用手机上提交注销申请,账号未发生过被盗、被封等风险,且在最近三个月内没有进行修改密码、换绑手机等操作、微博支付财产已结清、开发者权限解除等,还要求已解除与第三方账号的绑定关系、已清空对所有第三方App和网站的授权。想注销微博账号的人不在少数,但由于操作过于困难,无奈只能选择留言“注销”。
不仅微博如此,某共享单车在注销账号时需要致电客服退还余额,大家常用的淘宝账户注销条件的苛刻程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APP根本不提供账号注销的功能,还有一些注销时需要提供大量隐私信息,明明注册时只需要手机号和验证码,注销时却需要用户提供身份证照片等实名信息,在提交注销申请时,还常常被判定为无效操作。由于某些社交软件存在被动注销的可能,一些用户决定“曲线注销”,为了摆脱和账号的关系,试图通过故意“违规”来让平台主动销号,让人哭笑不得。
━━━━
卸载不等于信息删除
用户网络账号不注销会有什么风险呢?废弃的账号不注销意味着你的信息将永远留在软件后台的数据库中,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隐私信息也面临着被泄露的风险。尤其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一旦平台意外停运,很有可能会放弃对用户数据的保密管理,由此导致用户信息泄露,例如频繁的短信骚扰和个人账户被盗用。
很多用户为了避免麻烦,通常会直接卸载软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软件卸载之后所有的数据包都会被删除。但他们没有发现,如果再次下载该软件,成功登陆后用户的相关信息依然存在,甚至游戏进度都会保留。卸载完全不能取代注销,卸载App是用户单方面终止软件服务,而注销账号才算是用户与软件服务方解除合同,才能让账号信息完全清除。
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注销,需要从服务器上清除用户所有的历史操作记录。一些App服务商“以关代销”,让这个账号失效无法访问,对用户来说,数据无法访问就等于账号被删除,但对企业来说,这些数据仍能用来谋利。
━━━━
“被遗忘权”应引起重视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表示:“注销账户层层设卡现象之所以普遍,不仅仅是技术原因,更主要的还是利益问题。”用户信息是有价的,用户数往往是互联网公司在融资过程中的重要筹码。如果任由用户注销账号,则用户的数量可能会不稳定,很可能影响到接下来的融资。所以说,网络账号的注销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平台方愿不愿意放弃这部分“资产”的问题。
1995年,欧盟在相关数据保护法律中提出了“被遗忘权”的概念,即任何公民可以在其个人数据不再需要时提出删除要求。2016年欧洲议会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条款之一就是首次明确了“被遗忘权”条款。如果公司违反处理个人数据的基本原则或不保护数据主体权利,将被罚款2000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的4%(以较高者为准),相较于《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九款中规定的“罚款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要严肃得多。
注册和注销账号都是用户既有的权利,平台无权对此设置阻碍。改变网络账号注册容易注销难的现状,既需要平台增强责任意识,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明确的管理办法,提高处罚力度,在进一步修订国内数据安全保护法律体系时,应将“被遗忘权”尽快法律化和制度化。
文章来源:科普时报
了解详情:
http://4vshop.reezitop.com/wap/cxzs.html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