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型闪烁体材料让X射线检测更灵敏更安全
● 新材料
从西北工业大学、福州大学获悉,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与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联合带领下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类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其对X射线具有非常高效的彩色辐射发光显示,在超灵敏X射线检测和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领域可以获得应用,这一原创性成果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
2. 奥地利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纯净的水
● 化学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奥地利研究人员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制造出了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滴。这种超纯水将有助于解释,为何一些自洁表面(比如以二氧化钛为涂层的表面)在接触空气和水时,会蒙上一层神秘的分子膜。
▼
3. 大脑皮层中发现新型脑细胞
● 生物技术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8月27日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大脑细胞,这种脑细胞是在人类大脑皮层中发现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大脑皮层GABAergic神经细胞亚型。因其具有大的“玫瑰花冠”状轴突终扣和紧密的树枝状结构,轴突在细胞中心周围形成的密集束看起来就像是一朵花瓣脱落后的玫瑰,因此研究人员将其称为“玫瑰果神经细胞”。
▼
4. 中外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光量子计算芯片
● 电子信息
中国的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利用硅基光波导芯片集成技术,设计并开发出面向通用量子计算的核心光量子芯片。使用这一芯片制造的光量子计算机可实现小规模量子检索、分子模拟和组合优化问题等应用。
▼
5. 全球首颗风力测绘卫星发射升空
● 航空航天
欧洲空间局(ESA)的风神(Aeolus)卫星于8月22日发射升空,执行为期3年的任务,在全球范围内监测风力。风神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风力测绘卫星,它从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空间中心由一枚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地面任务控制人员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校准航天器上装载的仪器,包括一个紫外激光系统,它将用于测量大气层中最低30公里范围内的风速和风向。
▼
6. 新锂—氧电池或可释放全部储能
● 电池技术
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近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对锂—氧电池进行了重新设计,得到的新电池几乎能将所有储能全部释放,且充放电次数达150次,未来有望为电动汽车、潜艇等提供更可靠、更能源密集的电源。
▼
7. 反氢内基准能量跃迁首次实现
● 物理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加拿大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在8月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实现并观察了反氢内基准的原子能量跃迁——莱曼-α(Lyman-alpha)跃迁,向冷却和操纵反物质的基本形式迈近了一步。
▼
8. 打造学术版“知乎” 国家重点专项“众智平台”启动
● 政策资讯
8月2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专业内容知识服务众智平台与应用示范”项目在渝启动。该项目由重庆西信天元数据资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重报大数据研究院等15家单位共同实施;旨在通过建设专业内容知识服务“众智平台”,构建全球产品知识库、跨学科专业主题库和海量专业词条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众智化服务模式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
9. 最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凝聚中科院智慧
● 航空航天
8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首次搭载了激光星间链路终端和全球短报文通信载荷。
▼
10. 量子密码“大咖”齐聚上海 共同勾勒量子科学新图景
● 政策资讯
8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第8届国际量子密码大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量子密码领域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年度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全球量子科学领域的不少学术大咖,共同研讨了量子通信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更为量子科学发展探讨着产业化的新图景。
文章来源:新华网 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报等
了解详情:
http://4vshop.reezitop.com/wap/cxzs.html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