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ASA迄今最大零压力气球成功试飞
● 航空航天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消息称,足球场大小的科学气球“Big 60”于8月份成功试飞。作为迄今最大的零压力气球,其漂浮至创纪录的15.9万英尺(约4.8万米)高空,允许搭载有效载荷进行实验飞行长达8小时。
▼
2. “新视野”号拍到“天涯海角”照片
● 航空航天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29日报道,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首次拍摄到它的下一个飞越目标——柯伊伯带天体“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并已将48张图像传回地球。对这一天体的深入研究将有助科学家进一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
▼
3. 实用“仿生眼”离我们更近了
● 3D技术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完全采用3D打印技术,在一个半球形表面上打印出了一列光接收器,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向制造出实用“仿生眼”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仿生眼”未来可帮助盲人看见东西,或使不盲之人看得更清楚。
▼
4. 人工智能可预测余震发生地点
● 人工智能
英国《自然》杂志8月29日发表的一项地球科学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数据训练了一种神经网络,最终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出了一种基于应力的定律,而这种定律能预测大地震后余震出现地点的模式。
▼
5. 新研究开发出可随光热变形的材料
● 新材料
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新材料使用了液晶弹性体,可实现双向变形,且这种变形肉眼即可观察到。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液晶弹性体中安装了光敏开关,接触某一特定波长的光后,分子会首先按某种特定方式排列,在接触热刺激后即变形。例如,用这种材料叠成的一个“千纸鹤”在室温时会保持原造型,加热到约93摄氏度时,“千纸鹤”会舒展放平,等冷却到室温后又恢复原状。
▼
6. 世界首款可卷曲触屏平板电脑问世
● 电子信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科学家从古老的卷轴汲取灵感,制造出了一款名为“魔法卷轴”(MagicScroll)的可卷曲触屏平板电脑,把柔性设备技术推向了全新领域。
该设备由分辨率高达2K的柔性显示器组成,显示器可以绕着一个由3D打印技术制造的圆柱体卷曲或展开,圆柱体内包含有像计算机一样运行的内部元件,两端各有两个旋转轮,使用户可滚动触摸屏上的信息。当用户定位他们想要更进一步浏览的有趣内容时,显示器还可以展开用作平板显示器。
▼
7. 欧美探测器同时发现第四次引力波
● 天文物理
科学家第四次捕捉到引力波。美国和欧洲两个引力波项目组27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两个项目组的3台干涉仪首次共同探测到了“时空涟漪”,不仅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还更准确地定位了产生引力波的黑洞位置。
▼
8. 首款量子通信云安全一体机发布
● 电子信息
8月27日,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网络)与中科曙光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量子通信的云安全一体机QC Server发布,这是继我国在量子保密通信科研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后,在应用和支撑领域的又一次全球领先。
▼
9. 质子驱动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测试成功
● 电子信息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学家马修·温及其同事报告称,在高级尾波场实验(awake)项目进行的首次质子驱动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演示中,若干质子束驱动形成了尾波场——而电子则被注入这个尾波场。质子驱动能让电子在一次加速阶段内就加速至高能量,而其他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技术则需要多个加速阶段才可以。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在10米的等离子体设备中,检测到了最高能量达2gev的被加速电子。
▼
10. 科学家制备出新型室温磷光非晶态材料
● 新材料
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凭借其长寿命的发光、多样化的设计和方便制备等特点,有望在光电材料和生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马骧教授研究团队在该领域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并被选为VIP论文和期刊内封面报道。
文章来源:新华网 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报等
了解详情:
http://4vshop.reezitop.com/wap/cxzs.html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