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阅读 >  合肥研究院在磁性拓扑半金属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合肥研究院在磁性拓扑半金属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时间:2024-01-2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昌锦、皮雳课题组合作,在磁性拓扑半金属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强磁场下的磁性、输运测量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对NdSb、DySb等镧系金属锑化物磁性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磁性拓扑半金属态。

━━━━  

拓扑半金属是一类新型的拓扑材料,具有类似于基本粒子的低能激发态,在科学认知与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狄拉克半金属的狄拉克点兼具晶体对称性与时间反演对称性,被称为“三维石墨烯”。如果晶体对称性或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狄拉克点变为一对外尔点,形成外尔半金属。晶体对称性破缺的外尔半金属已经在TaAs、WTe2等体系中发现,而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外尔半金属则长期未被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在研究磁性材料时有很大局限,不能提供磁有序态下的明确电子结构。理论上预测可能存在磁性拓扑半金属态的体系包括镧系金属锑化物、铋化物,以及GdPtBi、Mn3Sn等。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强磁场下的磁性与输运测量,研究了NdSb、DySb等材料的磁结构转变,分析了不同磁结构下电子输运的基本信息与载流子特性,结合第一性原理能带计算结果,发现NdSb的反铁磁态是狄拉克半金属态,DySb的铁磁态是外尔半金属态。尤其是,在NdSb上观测到的手性反常导致的负磁阻现象,为拓扑半金属态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而NdSb、DySb也以其可调控的磁结构为研究磁性与拓扑的关联提供了理想的载体。

该系列工作的输运测量是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一号水冷磁体WM1与混合磁体上进行的,磁性测量是在二号水冷磁体WM2的磁性测量系统(VSM)上进行的。

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主要完成人为研究生王永建、梁丹丹,相关研究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APL Materials上。

文章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了解详情:

http://4vshop.reezitop.com/wap/cxzs.html


IEEE Spectrum

《科技纵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往期推荐

突破传统的磁场调制永磁电机

攻击的恐惧: 电子设备如何防御电磁威胁

电磁理论是如何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