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资源下载|资源专辑|精品软件
登录|注册

服务平台

  • 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平台的组建及实现.rar

    该论文提出了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概念,将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测试领域,使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并兼有了虚拟仪器的优点.该论文是具有交叉性和新颖性特点的前沿课题,涉及到自动测试领域、微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现网络化自动测试、数据实时传输、数据库管理等功能.论文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要点,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图形显示模块.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对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平台在科研开发、计检、测控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直接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标签: 网络 虚拟仪器技术 自动测试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8-03

    上传用户:dongbaobao

  • 基于dsPIC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rar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更高的调速精度、更大的调速范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成为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迫切要求,数字化控制系统正代表着这一发展方向。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的出现、电机控制理论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都为数字化控制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本文采用Microchip公司专用于电机控制的dsPIC30F3011型数字信号控制器(DSC)为核心,开发了用于电梯门机控制的数字化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在硬件实验平台上获得了验证。 本文首先在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分析基础上,深入的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的原理和常用控制策略。接着,经过比较各种矢量控制策略的优缺点,确定了i<,d>=0的控制策略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电压调制方法。文中对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查表实现SVPWM控制的算法。然后,论文详细论述了控制电路各部分及外围辅助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软件开发均在Microchip的MPLAB IDE集成开发环境下完成,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实现了带位置传感器的速度闭环和位置闭环矢量控制,并给出了系统主程序及定时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图。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主要控制策略如转子初始位置检测、速度采样计算及PI调节、SVPWM查表实现方法等都在定时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最后在硬件平台上,对软件进行系统调试,试验表明本矢量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满足电梯门机的控制需求,从而证明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在论文的最后,对全文的工作做了总结,并提出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标签: dsPIC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26

    上传用户:HGH77P99

  • 基于ARM平台和GSM短消息的电机数据采集系统.rar

    本文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基于ARM平台和GSM短消息之上的远程电机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应用背景是城市污水泵站的无线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需求,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和无线通讯的方式,统一调配全市污雨水的排放,汛期社会效益非常突出。但是采用专用无线通讯设备,专用性很强且价格较为昂贵,无法实现高速联接,不易于更新换代。 对于众多城市的雨污水泵站控制系统,本文提出的低成本的智能控制系统和GSM短消息相结合的技术非常实用。它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GSM网络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人们可以期待高度开放、使用灵活方便、功能强大的低成本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特别是在旧有泵站的技术改造中。 在本文中主要就这一技术的几个关键部分比如被控电机的数据采集和监控信息的短消息编解码传输做了深入探讨。对GSM短消息协议的研究和编解码传输的实现是本文研究的难点和重点。GSM短消息协议是一个很复杂的通信协议,要想掌握它还必须理解GSM系统协议的相关部分,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有比较深厚的通信技术知识。

    标签: ARM GSM 电机

    上传时间: 2013-06-19

    上传用户:gonuiln

  • 基于IEC61850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践.rar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变电站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变电站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发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以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的保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为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规范。本文以IEC 61850和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架构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研制的具体实践,展开专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 IEC 61850的理论分析①揭示了IEC 61850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内在关联。 ②总结了IEC 61850的内涵,通过分析说明IEC 61850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协议,更多意味的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建模方法。 ③归纳了IEC 61850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功能分层的变电站、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功能与通信的解耦、变电站配置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等。 ④从“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IEC 61850信息模型,指出信息模型具备了类的共性和特性。以合并单元为例,对信息模型的属性和服务进行了具体分析。 ◇ IEC 61850的应用研究①从系统和设备两个层面总结了实践IEC 61850的一般步骤。 ②分析了采样值传输(SVC)和通用变电站事件(GSE)2类重要的通信服务。 ③研究了核心ACSI、GOOSE、SMV、GSE管理、GSSE,时间及时间同步等通信模型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 ④讨论了信息模型实体的构建方法,即如何让设备的实际功能、运行机制和数据能够准确和完备的实现设备对应信息模型的所有细节。IEC 61850没有对实现标准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这给各厂商在技术实现上留出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若仅在“形态”层面上实践IEC 61850,而不顾及IEC 61850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则可能无法实现IEC 61850的预定目标或使IEC 61850的有益效果大打折扣。出于如此考虑,在提出3种可能的构建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从中选择出作者认为最优的方案,并给出了示例。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CNDS)的研究①在分析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以太网存在延时不确定的问题,总结了提高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主要措施,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CNDS的措施。 ②分析了CNDS的特征,特别是与同样基于以太网的一般局域网的区别,针对CNDS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③提出了过程子网和全站惟一网络2种组网方案。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与实现难度,指出过程子网目前较易实现,而全站惟一网络将凭借信息高度共享等优势成为CNDS的最终形态。阐述了VLAN、由交换机实现网络冗余等组网技术在SAS中的应用方法及IED自身通信冗余的实现方法。 ④归纳了CNDS数据流的类型和到达时间规律:建立了简单数据流模型为表征数据流、研究数据流业务特征和分析CNDS性能提供了有用工具;分析了TcP协议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TcP应用于CNDS的优化方法。 ⑤利用OPNET网络仿真技术,建立了EMAC和TCP/IP仿真节点模型,对以太网、TCP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CNDS实际承载的功能,建立了过程子网和站级网络的动态仿真模型,围绕网络延时和端到端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对不同组网方式和应用功能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和建议,为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通用方法。 ◇可接入CNDS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阐述了一种新架构的、能够无缝接入CNDS并具有多种运行方式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软硬设计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数字保护的RTOS多任务划分方法。 ②以馈线保护测控装置为例,建立了平台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平台内部实现了利用SMV和GOOSE报文传输采样值和开入/开出信息,即实现了遵循IEC 61850的过程层通信,为平台接入IEC 61850系统和数字化变电站做好了准备。 ③进行了保护测量功能和过程层通信试验,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过程层通信的可靠性,为类似设计方法在间隔层IED上的应用提供了可信依据。

    标签: 61850 IEC 新型数字

    上传时间: 2013-05-27

    上传用户:lyy1234

  •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rar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采用TI公司专用于电机控制的TMS320F240型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核心,开发了全数字化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软件,并在改进的清华电机控制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带机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首先深入的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调速方案;然后,以清华电机控制试验平台为基础介绍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其中主要论述了控制电路各部分及外围辅助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在硬件的基础上,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了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并给出了系统主程序和PWM下溢中断处理程序流程图,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主要控制策略如转子相位的初始化、电流采样、速度位置采样、矢量坐标变换、sinθ、cosθ值生成、PI调节、空间电压矢量(SVPWM)模块等都是在PWM下溢中断服务子程序中完成的。为达到数值的统一,对软件中所采用的参数进行了定标。最后在基于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对软件进行带机调试,试验表明电机能快速响应并跟踪给定转速,从而证明整个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另外,本文还在MATLAB/SIMULINK的基础上,建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位置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强。 在论文的最后,对全文的工作做了总结。

    标签: DSP 永磁同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27

    上传用户:er1219

  • 基于ARM9的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构建与Boa的实现.rar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上,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内核的微处理器在市场上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因此追踪ARM技术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上,Linux一直因其内核精简、代码开放、易于移植等特点受到广大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青睐。另外,嵌入式系统一旦具备网络接入功能,其信息处理能力更加强大,因此有必要为嵌入式系统构建Web服务器。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文章深入剖析了ARM9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基于ARM9的S3C2410开发板的特性及资源;阐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及嵌入式Linux移植的基本方法;搭建了移植所需要的开发环境,主要包括在宿主机Linux操作系统下编译arm-linux交叉编译工具等;然后详细阐述了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过程,包括对BootLoader的分析和移植,Linux2.6内核的结构分析、代码修改以及内核裁减、配置和移植,网卡驱动程序的移植,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创建。按文中提供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很方便的建立一个ARM-Linux开发平台。 文章最后给出了基于所建平台的网络应用,即在上述所建的软硬件平台上创建Web服务器Boa,并基于Boa进行应用开发。最终实现了基于Boa嵌入式Web服务器的服务器端表单处理程序,实现了PC机与目标板的动态网页交互功能,并且,通过PC机IE浏览器可以直接控制目标板上的硬件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对目标板的远程监控功能。

    标签: Linux ARM9 Boa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ernaling

  • 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平台及3D加速引擎的设计.rar

    3D加速引擎是3D图形加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软件平台上对3D引擎的研究,实现了复杂的渲染模型和渲染算法,但这些复杂算法与模型在FPGA上综合实现具有一定难度,针对FPGA的3D加速引擎设计及其平台实现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研究3D加速引擎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平台,使用模块化的思想,利用IP核技术分析设计实现了3D加速管道及其他模块,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 图像处理平台选用Virtex-Ⅳ FPGA为核心器件,并搭载了Hynix HY5DU573222F-25、AT91FR40162S、XCF32P VO48及其他组件。 为满足3D加速引擎的实现与验证,设计搭建的图像处理平台还实现了DDR-SDRAM控制器模块、VGA输出模块、总线控制器模块、命令解释模块、指令寄存器模块及控制寄存器模块。 3D加速引擎设计包含3D加速渲染管道、视角变换管道、基元读取、顶点FIFO、基元FIFO、写内存等模块。针对FPGA的特性,简化、设计、实现了光照管道、纹理管道、着色管道和Alpha融合管道。 最后使用Modelsim进行了仿真测试和图像处理平台上的验证,其结果表明3D加速引擎设计的大部分功能得到实现,结果令人满意。

    标签: FPGA 3D加速 图像

    上传时间: 2013-07-30

    上传用户:lepoke

  • 基于FPGA的多平台虚拟仪器研究设计.rar

    虚拟仪器技术是以传感器、信号测量与处理、微型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目前虚拟仪器大部分是基于PC机,利用PCI等总线技术传输数据,数据卡插拔不便,便携性差。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平台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市场上的嵌入式虚拟仪器系统还相当少,各种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各种高性能的虚拟仪器和处理系统在现代工业控制和科学研究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我国开发具有较高性能、接口灵活、功能多样化、低成本的虚拟仪器装置势在必行。 针对目前虚拟仪器系统发展趋势和特点,采用FPGA技术,进行一种支持多种平台的高速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并针对高速虚拟仪器系统中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方案。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确定了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并选取了Labview作为PC平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利用USB2.0接口来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选取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以及WinCE作为嵌入式系统硬软件平台。随后进行了各个具体模块的设计,在硬件方面,分别设计了前端处理电路,ADC电路以及USB接口电路。在软件方面,进行了FPGA控制程序的设计工作,实现了对各个模块和接口电路的控制功能。在上层应用程序的设计方面,设计了Labview应用程序,实现了波形显示和频谱分析等仪器功能,人机界面良好。在嵌入式平台上面,进行了WinCE下GPIO驱动程序设计,并在上层应用程序中调用驱动来进行数据的读取。为了解决高速ADC与数据缓存器的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提出利用多体交叉式存储器结构的设计方案,并在FPGA内对控制程序进行了设计,对其时序进行了仿真。 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联合调试工作,利用上层软件对输入波形进行采集。根据调试结果看,该系统对输入信号进行了较好的采样和存储,还原了波形,达到了预期效果。课题研究并且对设计出一种支持多平台的新型虚拟仪器系统,具有性能好、使用灵活,节省成本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标签: FPGA 虚拟仪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wjl

  • 基于FPGA的多速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rar

    随着人们对于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急切需求以及新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无线频谱的紧缺已经成为限制无线通信与服务应用持续发展的瓶颈。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改变了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它以频谱利用的高效性为目标,允许非授权用户择机利用授权用户的频谱空洞传输数据,以此来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它是具有自主寻找和使用空闲频谱资源能力的智能无线电技术。本文的目标是在基于FPGA+DSP的系统硬件平台上,以软件编程的方式实现认知无线电数据传输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理想平台。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途径,对多速率信号处理中的内插和抽取、带通采样、数字下变频、滤波等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设计多速率调制解调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针对软件无线电的要求给出了基于FPFA+DSP的系统设计硬件框图,并对其中的部分硬件(FPGA、AD9857、AD9235)做了简要的描述并给出其初始化过程。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在系统硬件设计平台上实现的π/4-DQPSK、8PSK、16QAM调制解调技术。本文给出了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方案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差分编、解码,加同步头、内插和成形滤波,下变频,系统同步等)具体的设计方案和通过硬件编程实现了板级的仿真和最后的硬件实现,并对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通信板同频谱感知板协同工作原理,依据频谱感知板获取的各个信道状况自适应的选择π/4-DQPSK、8PSK、16QAM调制解调方式并在FPGA上实现了其中部分功能。

    标签: FPGA 多速率 调制解调器

    上传时间: 2013-05-30

    上传用户:fywz

  • 基于FPGA芯片的功能仿真平台构建及静态时序分析.rar

    基于FPGA芯片的功能仿真平台构建及静态时序分析

    标签: FPGA 芯片 功能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6-28

    上传用户:q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