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RM微处理器已经在多种领域中得到应用,有关统计表明,各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设备应用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通用计算机,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开发应用正成为数字时代的技术潮流。而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在嵌入式系统中,和网络的结合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嵌入式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设备一般要求系统具备完成复杂测控任务能力和较强的实时性,并且能够与某一类型的控制网络相连,以实现远程监控。而正在利用的单片机技术则存在通信能力差、实时性不够等问题,本系统利用ARM处理器独特的网络通信功能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基于ARM的工控系统,其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进行更新,数据可通过LCD现场显示,重要数据则可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存储器中,数据和报警信息可通过串口或以太网向上传递。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或远程维护。此外,利用操作系统上已有的软件和协议可迅速搭建前台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测控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的通信。它的设计成功无疑会将利用单片机技术而产生的问题迎刃而解。 本文通过一个ARM9芯片AT91RM9200作为处理器的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详细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嵌入式系统作为特殊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本文也主要是围绕这三部分来展开的。其中包括:1、硬件电路的设计:最小系统设计和外围扩展电路设计;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配置: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BootLoader的移植、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和文件系统的移植;3、应用软件开发设计:主要是相关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olinal
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仿真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开发工具。特别是对于初级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借助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器进行开发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嵌入式仿真、调试系统支持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内容及寄存器内容等功能。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各类调试功能观察变量和寄存器的变化,从而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整个程序运行的状况,及时的调整和修改程序,并不需要反复的向芯片烧写程序,就可以完成对于程序的调试工作。 @@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常用仿真器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三星公司的S3C44BO ARM7处理器为主CPU,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ARMJTAT仿真器的设计方案。利用这种仿真器进行程序调试,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下载速度,还可以实现仿真器资源的共享,而且调试时程序是在目标板上运行,仿真更接近于目标硬件。 @@ 文中首先对于传统仿真器的设计原理、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基于S3C44BO的以太网接口的ARM-JTAG仿真器的设计。该仿真器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的设计及软件的设计。第二,详细介绍该仿真器的硬件结构设计和程序开发过程,其中特别对以太网接口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第三,总结了该仿真器的功能、特点。 @@关键词:仿真器;S3C44BO;以太网接口;JTAG;LwIP
上传时间: 2013-06-16
上传用户:253189838
轨道电路是列车运行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基础设备之一,铁路信号系统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基础设施,是实现铁路统一指挥调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技术设备,也是铁路信息化的重要技术领域。 基于ARM与DSP的铁路信号测试仪主要作用是及时测试铁路信号状况,反映铁路运行的情况。开发此套系统是集测试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电压自动记录仪以及相位差监测仪、ZPW-2000A的载频与低频测试功能于一体,是性价比较高、功能齐全的监测管理系统,它发挥了ARM控制性好与DSP计算速度快的优势,实现了互补。由于采用的主要是集成芯片,所以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和便于携带,便于现场检测。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可靠性,CPU采用LPC2210的ARM7芯片。为使测试仪直观、操作简便,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人机界面,包括显示,按键操作等。 论文对FFT以及相关算法进行了分析和Matlab仿真;论文中给出了时钟电路、LCD电路、数据存储器Flash、JTAG等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原理,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遵循模块化、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在软件设计方面,首先采用的是传统主循环控制方法,功能上主要实现了A/D采样程序、LCD显示程序、数据存储程序等的设计,对两路25Hz信号电压相位差的计算,其误差不人于1度。为了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实时性,系统中引入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也有利于代码移植及系统功能扩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隐界最新
电液控制作为液压控制的一个新分支,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对电液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将促进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本文在教研室多年电液控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开发通用型电液系统数字控制器。 通过对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了解电液系统的一般构成,结合多个具体实例,本文提出数字式电液控制器概念,以ARM微处理器为硬件核心,采用多种智能控制算法解决电液系统闭环控制问题。 数字控制器以PHILIPS公司的32位ARM7微处理器LPC2292为硬件核心,配有高速AD、DA转换器。硬件设计注重通用性,具有多种输入、输出通道,可以采集和输出多种、多个模拟量信号和数字量信。具有多种通信接口,可以实现近距离监控或者远距离操控。人机交互通道丰富,具有报警、状态指示、参数显示等功能。采用光电隔离、独立电源、屏蔽外壳等措施保证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软件设计采用U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内部集成多种智能控制算法,保证电液系统闭环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发模拟试验系统,可以模拟电液系统现场的各种信号和闭环回路,实现实验室调试。采用Visual Basic开发上位机软件,配合控制器完成参数修改、保存,绘制实时监控曲线,控制硬件等功能。 控制器解决了电液系统多样性难题,客服模拟控制的缺点。研发出模糊自整定PID算法,它成功解决了闭环控制过程中设定信号不断变化的难题。经过多次现场调试,目前控制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企业的轮胎耐久性试验机和密炼机两种电液系统,在这两种系统中成功取代进口国外模拟控制器,并且控制效果好于国外模拟控制器。关键词:电液系统;ARM7;UC/OS-II;模糊自整定
上传时间: 2013-05-31
上传用户:3233
随着海洋勘测技术的发展,研制高性能的海洋测流仪器越来越重要。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用来测量海流速度的仪器。在调试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的过程中,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信号模拟器是很重要的设备,它是数字模拟技术与多普勒声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模拟的方法产生声学海流剖面仪回波信号,以便在不具备实际海洋情况的条件下,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声学海流剖面仪的样机进行系统调试。在此情况下,本文研制了一种声学海流剖面仪信号模拟器,并对声学海流剖面仪回波信号接收过程中使用的算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比较了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的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产生多普勒频移的原因。选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生成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调试所需要的回波信号o DDS技术克服了传统信号源的频率精度不高和频率不稳等问题。本文选用专用DDS芯片AD9833来实现回波信号的产生,利用ARM嵌入式技术对输出信号进行控制。 信号模拟器以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构建了硬件平台,采用核心板与扩展板相结合的硬件结构。核心板主要包括了存储系统、网络接口和各种通讯接口。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大量数据信号和通讯功能;扩展电路包括了16路DDS信号输出及信号调理电路,可以通过软件来配置16路信号相应的工作状态及选择信号输出形式。硬件设计预留了一定数量的I/O接口以备将来扩展之用。 建立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并分析BootLoader启动机制,移植VIVI;通过配置内核相关文件,移植Linux2.4.18内核到模拟器系统;编写16路DDS的驱动程序;设计了模拟器的上位机通讯程序及用应程序;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模拟器完全能够模拟声学海流剖面仪的回波信号。 最后,结合回波信号形式,采用基带解调、复相关等技术对接收回波信号所使用的算法进行了研究,估算出多普勒频移,配合了调试海流剖面仪样机工作的进行。该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回波信号,还可以作为发射信号来用,大大提高了模拟器的实用性。关键词:声学海流剖面仪;S3C2410; AD9833;嵌入式Linux;回波信号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prczsf
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身份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刚刚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一门新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但是,基于超高频频段读写器的研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超高频读写器都是在单片机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类读写器很难实现复杂的多任务功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够与网络互联并且带有操作系统的超高频读写器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与追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RMS3C2410微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的超高频读写器,主要内容有: (1)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以嵌入式技术为研究背景,结合软硬件开发平台,给出了一种基于ARM和Linux的超高频读写器设计思路,指出了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阐述了超高频读写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分析了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在给出超高频读写器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ARMS3C2410和Linux超高频读写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同时对系统构建过程中所用到的软硬件进行了器件选型。 (3)实现了超高频读写器系统硬件电路的模块设计,主要包括主控电路模块、存储电路模块、电源模块、以太网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射频收发模块;阐述了各模块的组成原理与实现方法,完成了硬件电路的原理图绘制及PCB制板。 (4)根据系统的软件需求,构建了一个进行嵌入式开发所需的软件平台。建立了交叉编译环境以及NFS开发调试环境;移植了系统启动所需的引导程序bootloader;实现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的配置与移植;给出了Linux系统下典型设备(触摸屏、网络接口、LCD)驱动程序的移植方法。 (5)结合实验测试环境,对超高频读写器输出功率,读写器发送命令以及标签应答波形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对读写器的整机性能进行了联机测试,给出了读写器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图,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总结。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ARMS3C2410微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的超高频读写器能够实现接入网络的功能,其读写速度、识别率以及识别距离等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要求,该读写器在与PC机连接的情况下能进行数据处理,样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上传时间: 2013-07-25
上传用户:saharawalker
随着信息产业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嵌入式应用领域得到了蓬勃和快速的发展。嵌入式应用开发的重要特点是满足应用门类的多样化需求,嵌入式应用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目标机硬件平台的多样化,而硬件平台的多样化则对嵌入式系统平台的底层构建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不同硬件平台底层构建研究是嵌入式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的底层构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嵌入式开发环境构建,涉及交叉编译环境、交叉调试环境等; 2、嵌入式硬件平台构建,涉及硬件平台选型、地址分配等; 3、U.Boot移植,涉及U-Boot启动分析、移植分析等; 4、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涉及uClinux内核结构、移植分析等; 5、驱动程序的开发,涉及硬件分析、Linux下驱动分析等; 与此同时,安全防范系统作为现代化的安全警卫手段,近年来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各个行业的各种应用领域,智能家居已经成为高科技发展必然的趋势。另外,运营商宽带网络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已有的宽带网络上开发新的业务迫在眉睫。基于ARM的家庭安防网关与局端设备相结合,配备无线报警信号自学习型编解码收发模块,完全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本文以多媒体综合报警系统项目中的终端产品XXX型家庭安防网关为依托,以开发流程为主线,就ARM+uClinux嵌入式平台给出了以上五个嵌入式开发过程中底层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正文中将依次介绍项目概述、目标硬件平台分析、交叉开发环境构建以及U-Boot的移植、uClinux的移植和具体驱动程序的开发。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李彦东
C/C+语言struct 深层探索 C++中 extern "C"含义深层探索 C 语言高效编程的几招 想成为嵌入式程序员应知道的 0x10 个基本问题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一:背景篇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二:软件架构篇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三:内存操作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四:屏幕操作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五:键盘操作 C 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六:性能优化 C/C++语言 void及 void 指针深层探索 C/C++语言可变参数表深层探索 C/C++数组名与指针区别深层探索 C/C++程序员应聘常见面试题深入剖析(1) C/C++程序员应聘常见面试题深入剖析(2) 一道著名外企面试题的抽丝剥茧 C/C++结构体的一个高级特性――指定成员的位数 C/C++中的近指令、远指针和巨指针 从两道经典试题谈 C/C++中联合体(union)的使用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移植真实体验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移植真实体验(1)――基本概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移植真实体验(2)――BootLoa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移植真实体验(3)――操作系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移植真实体验(4)――设备驱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移植真实体验(5)――应用实 深入浅出 Linux 设备驱动编程 1.Linux 内核模块 2.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3.设备驱动中的并发控制 4.设备的阻塞与非阻塞操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thh29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是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关键技术。LDPC码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实际通信要求在LDPC码长尽量短、码率尽量高及硬件可实现的前提下,结合连续相位MSK调制,满足归一化信噪比SNR=2dB时,系统误码率低于10-4。根据课题背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FPGA的LDPC编码器设计与实现。 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往往与其帧长的平方成正比,编码复杂度大,成为编码硬件实现的一个障碍;论文针对实际系统的预期指标,通过对多种矩阵构造算法的预选方案及影响LDPC码性能参数仿真分析,基于1/2码率,1024和2048两种帧长,设计了三种编码器的备选方案,分别为直接下三角编码器,串行准循环编码器和二阶准循环编码器。 对于每种编码器,分别设计了其整体结构,并对每种编码器的功能模块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完成后利用第3方软件MODELSIM对编码器进行了时序仿真;根据时序仿真结果和综合报告对三种编码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串行准循环编码器作为硬件实现的编码方案。 最后,在FPGA中硬件实现了串行准循环编码器并对其进行测试,利用MATLAB仿真程序和串口通信工具最终验证了这种编码器的正确性和硬件可实现性。
上传时间: 2013-08-02
上传用户:林鱼2016
该课题通过对开放式数控技术的全面调研和对运动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并针对国内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的现状,结合激光雕刻领域的具体需要,紧跟当前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吸收了世界开放式数控技术和相关运动控制技术的最新成果,采纳了基于DSP和FPGA的方案,研制了一款比较新颖的、功能强大的、具有很大柔性的四轴多功能运动控制卡.该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制造业、开放式数控系统、运动控制卡等行业现状的全面调研,基于对运动系统控制技术的深入学习,在比较了几种常用的运动控制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基于DSP和FPGA的运动控制设计方案,并规划了板卡的总体结构.其次,针对运动控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高速、高精度、运动平稳性、实时控制以及多轴联动等,在FPGA上设计了功能相互独立的四轴运动控制电路,仔细规划并定义了各个寄存器的具体功能,设计了功能完善的加/减速控制电路、变频分配电路、倍频分频电路和三个功能各异的计数器电路等,完全实现了S-曲线升降速运动、自动降速点运动、A/B相编码器倍频计数电路等特殊功能.再次,介绍了DSP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合理规划了DSP指令的形成过程,并对DSP软件的具体实现进行了框架性的设计.然后,根据光电隔离原理设计了数字输入/输出电路;结合DAC原理设计了四路模拟输出电路;实现了PCI接口电路的设计;并针对常见的干扰现象,提出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最后,利用运动控制卡强大的运动控制功能,并针对激光雕刻行业进行大幅图形扫描时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图形数据的特别需要,在板卡第四轴完全实现了激光控制功能,并基于FPGA内部的16KBit块RAM,开辟了大量数据区以便进行大幅图形的实时处理.
上传时间: 2013-06-09
上传用户:youlongjia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