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资源下载|资源专辑|精品软件
登录|注册

交互设计

  • 基于ARMLinux嵌入式电能质量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

    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及非线性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广泛的应用,使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问题日益突出。电能质量问题不仅危害电力系统本身的安全及电网的稳定运行,对系统中用户也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电能质量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电能质量监测的研究现状及开发新型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意义,同时对影响电能质量的指标参数的数字测量原理与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ARM9(s3c2410)芯片为CPU,以嵌入式Linux为软件核心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总体设计思想。 论文建立了基于arm-1inux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完成了基本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方面,根据电力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际特点,在前置测量采集模块中,采用了ADS7864芯片设计了多通道信号采样保持和快速转换电路;利用锁相环保证了多路信号的硬件同步采样;在通讯方式上,除了采用RS-232通讯方式外,还采用了以太网和USB通讯方式,从而提高了装置应用的灵活性。软件设计方面,依据装置所要实现的功能,剪裁并成功移植了嵌入式linux内核到ARM处理器中;完成了各应用程序的编制,给出了详细的程序流程图;设计了基于Qt/Embedde的人机交互界面(GUI)。 基于arm-linux嵌入式电能质量监测仪不仅数据处理功能强、人机交互性好、系统升级简单、还能进行远程监控。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向微型化、高度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ARMLinux 嵌入式 电能质量 监测仪

    上传时间: 2013-05-16

    上传用户:frank1234

  • 基于ARMLinux嵌入式测控平台设计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测控系统。论文阐述了嵌入式测控系统的特点。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SOC硬件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以及目前较前沿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构建一个既能进行本地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又能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具有人机交互界的嵌入式测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即采用ARM+Linux架构。 论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核心板设计和应用底板设计。其中核心板又包括微处理器的设计和存储器的设计;对于应用板,介绍了基于CS8900A的网络模块的设计,基于RS232和RS485的串行总线设计,以及基于ZigBee的无线模块设计。同时,本论文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结合本系统所采用的U-Boot介绍了嵌入式Bootloader设计,并针对本系统的板级硬件对U-Boot进行了移植。结合本系统采用的Linux操作系统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并对Linux进行了板级移植。在分析研究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Cramfs作为本系统的根文件系统,并结合现有的开源软件Busybox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根文件系统命令集。 在本系统硬、软件平台上,研究了终端应用层上的开发。并完成了在终端上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QT的移植,并且为系统开发出相应的I/O和A/D设备驱动驱动程序。 论文在最后介绍了本系统的一个简单应用,即利用QT图形库和多线程编程技术,在现有的硬件平台上设计出了一个温度和湿度的无线数据采集程序。显示直观,界面友好,体现了本平台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标签: ARMLinux 嵌入式 测控 平台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martinyyyl

  • 基于ARM的PVC软标机数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为了解决当前PVC软标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质量不稳定、能耗高、工作环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研制集注标、烘烤、冷却的数控PVC软标机方案。 数控PVC软标机控制系统采用“ARM9+RT-Linux”开发模式,将数控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ARM9微处理器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使PVC软标机数控系统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运动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实时操作系统RT-Linux的开放性、强大的功能,简化了数控系统软件的开发,缩短了应用系统开发周期。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嵌入式的PVC软标机数控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首先详细介绍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嵌入式最小系统搭建、伺服驱动器接口电路设计、电磁阀接口电路设计、人机交互模块设计、通信模块设计、开关量模块设计等方面内容;然后,基于RT-Linux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机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系统软件的架构,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软件实现过程:通过对PVC软标机数控系统功能需求及多任务间数据依赖关系的分析,同时结合RT-Linux平台上实时应用软件的结构特点,本文在逻辑架构上对控制系统的实时任务和非实时任务进行了划分,并设计了模块间数据缓冲机制;在时序架构上提出了系统的多任务运行时机分配以及各任务之间正确合理的时序关系,以保证实时任务的实时性和非实时任务能够得到适当运行;在应用软件架构上利用RT-Linux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了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最后,针对本系统插补所需的精度和系统实时性要求,利用数据采用直线插补算法实现了系统的插补功能。 目前,PVC软标机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已经实现,系统能够在实验平台上稳定运行,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字:PVC软标;数控系统;插补;RT-Linux;ARM9

    标签: ARM PVC 数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visit8888

  • 基于ARM的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设计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机保护的发展,针对当前电动机保护的现状,介绍了一种嵌入式综合电动机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设计基于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于传统的保护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实时性好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保护装置可以实时采集电动机的三相输入电压、电流信号,对采样数据进行保护算法计算,监视电动机的工作状态,一旦有故障发生,则进行相应保护动作,及时切断电动机电源。课题完成了基本的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 硬件设计采用S3C2410作为处理器组成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使用S3C2410自带的A/D转换器采集电动机的三相输入电流、电压信号,并通过键盘和LCD显示器完成人机交互。 软件的开发分为开发环境的建立和应用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开发环境的建立包含ARM平台的BootLoader和嵌入式Linux的移植,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应用软件方面包含驱动程序,Qt界面程序,智能保护程序等几个部分。 论文的最后对系统设计所完成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标签: ARM 电动机 保护装置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ryb

  • 基于ARM与μCOSⅡ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本文将嵌入式与温度控制系统结合,设计了一个实用的嵌入式实时温度控制系统,并说明了其系统组成和软、硬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的特点是具有快速的采集和响应速度、低功耗。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温度控制系统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简单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及其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SAMSUNG公司的以ARM7TDMI为内核的处理器S3C44B0X和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体系结构和内核。 3.硬件方面制定了系统核心板和温度控制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方案。系统核心板包括系统模块、存储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三部分;外围电路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和功率控制电路两部分。 4.软件方面编写了S3C44B0X的启动代码、μC/OS—Ⅱ向S3C44B0X的移植代码、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及相关流程等。 5.本系统成功运行后的结果显示和心得。

    标签: ARM COS 嵌入式 温度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vans

  • 基于ARM和Linux的导航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首先提出了课题的意义。然后对导航终端的设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导航终端实现所需要的主要技术,研究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ARM9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开发方法。之后本文给出了总体设计,研究了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最后详尽地给出了导航终端的实现。设计的导航终端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包括GPS模块、LCD和触摸屏模块。主要完成了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电子地图的绘制。在研究了Maplnfo矢量地图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卫星遥感地图的设想,并且利用MiniGUI在嵌入式开发平台上显示出来,实现了支持矢量地图与卫星遥感地图显示的双重功能,完成了地图的放大缩小与漫游功能。最后实现了通过串口接收GPS数据,并结合地图数据成功实现了导航定位功能。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与HHARM9-EDU开发平台下完成,重点是操作系统与图形用户接口的移植,及电子地图的显示与导航功能的实现。本课题给出了一个导航终端的具体实现方案,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实现了导航终端接收GPS定位信息,并结合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终端当前位置和移动状态的功能。本系统设计新颖,功能完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标签: Linux ARM 导航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gs12321

  • 图形LCD模块的菜单方式人机交互界面

    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应用中,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设计中使用WGM-12864B 图形LCD 模块实现一种中文窗口菜单界面,设计中使用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

    标签: LCD 图形 人机交互 模块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j_18

  • 基于ARM的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近年来,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以电路交换和数字程控交换技术为基础的电话网更是在整个通信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领略信息社会乐趣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学习和掌握程控交换技术己成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青年学生迫切的需要。 本论文在研读了大量的文献、参考相关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面向各高校实验室和相关研究单位,设计了基于ARM的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本实验系统以ARM+CPLD为控制系统,按照功能不同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本实验系统上能够完成程控交换中的大部分基础性实验以及一些和程控交换编程调试相关的实验。 本实验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CPU控制电路、用户接口电路、交换网络、中继电路、信号音产生电路、双音多频电路、彩铃电路以及LCD显示电路等部分。软件包括基本级程序、周期级程序,在最后还对LCD显示部分的uC/GUI程序进行了介绍,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完成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时分交换、数字中继接口以及彩铃等各种实验。 本套实验系统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与其它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相比,本实验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扩展口,实验者可以自行进行扩展实验,同时,本实验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

    标签: ARM 程控交换 实验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29

    上传用户:13188549192

  • 基于ARM的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脑绣花机是当代最先进的绣花机械,随着人们对刺绣品质量的追求以及刺绣品需求量的增加,高性能的电脑绣花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推崇,用户对CAN(现场总线)、远程控制、海量USB存储、彩色LCD显示等技术在新型电脑绣花机中的应用有了新的需求。然而,国内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平台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或成本上的障碍而使这些功能难以实现。随着电脑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采用先进架构和体系的处理器,加上相应的实时操作系统进行任务管理,就能大大提高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的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在详细分析电脑绣花机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ARM处理器与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构建了监控系统平台,实现了实时操作系统任务管理、网络通信、USB设备读写、花样图案预览等功能,具体工作如下: (1)在介绍电脑绣花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性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RM7核的嵌入式处理器与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监控系统平台,并给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2)根据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设计实现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处理器采用ST公司生产的具有ARM7核的STR710FZ2T6,利用STR710FZ2T6的外部存储器接口的三个BANK,分别设计实现了以太网通信接口、USB设备读写接口以及彩色LCD实现接口等。 (3)在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方面,采用以太网控制芯片CS8900A使其通过ISA总线与系统处理器相连,构建了以太网通信接口,负责远程传输数据(花样文件)控制信息等;利用LJSB主从控制器SL811HS,在处理器STR710FZ2rr6的控制下设计实现了对海量USB设备读写的USB接口,负责读写在U盘上的花样文件以及其它的数据信息;利用5.6英寸的彩色液晶屏及其控制板QD-13设计实现了监控系统的LCD显示接口,系统处理器通过控制QD-13向LCD写入要显示的图案以及文字数据;组建了一个基于CAN通信的安全检测模块,主要包括电源检测以及断线检测等。监控系统的CAN节点利用系统处理器自带的CAN模块结合TI的CAN收发器sn65hvd230实现,电源检测节点、断线检测节点以及运动控制系统交互的CAN节点的控制器采用Microchip公司的带有CAN模块的18系列单片机PIC18F4680,CAN收发器采用该公司的MCP2551芯片。 (4)设计实现了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的软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功能接口的驱动程序,另一个是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软件。驱动程序负责控制相应功能接口的运行,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软件实现具体的功能应用,例如TCP/IP协议栈以及USB协议的实现等。 (5)整合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并做出监控系统的PCB板,利用ADS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的整体调试,给出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实验表明监控系统工作稳定,性能良好。 最后,文章分析了电脑绣花机的监控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电脑绣花机监控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标签: ARM 电脑绣花机 监控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鱼鱼鱼yu

  • 基于ARM的井下网络分站的设计

    本文设计的井下网络分站作为“煤矿安全自动检测、监控及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ARM微控制器为核心,以操作系统μC/OS-Ⅱ为操作平台,采用TCP/IP协议栈实现了分站的网络通信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协议不一致的问题。 在硬件方面,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完成了监控分站的总体硬件设计,并通过驱动网卡芯片RTL8019AS实现了以太网连接。选用PHILIPS的32位ARM芯片LPC2214作为分站的控制芯片,它带有16KB的静态RAM和256KB的高速FLASH,包含8路10位A/D,还有多个串行接口,可使用的GPIO高达76个(使用了外部存储器),很好了满足了分站外接传感器的多样化要求。在人机对话方面,系统扩展了128×64的液晶和1×4的键盘。在通信方面,采用TCP/IP协议与地面主机进行通信,将各种参数传送到地面主机进行复杂的运算处理。 在软件方面,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CP/IP协议栈的实现;制定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通信过程中采用了标准的TCP/IP协议;详细介绍了几个主要程序模块的编程思路,如LCD显示、外部输入频率信号的计数及数据存储,并给出了在实际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监控分站根据《本质安全型“i”》标准将外部接入设备和分站作了电气隔离,该分站具有2路A/D数据采集;6路光电隔离数字量输入;2路光电隔离数字量输出对外部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人机接口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提供按键操作和数据显示;RS485通信接口负责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网络通信接口负责为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提供兼容的接入接口;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作为数据存储区以保证掉电后存储数据不丢失。

    标签: ARM 网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1316067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