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ARM Contex-M3不可多得材料,我看了可是获益匪浅,感叹良多啊,就等你喽!
上传时间: 2013-12-21
上传用户:yjj631
CiA全称为“CAN in Automation-国际用户和厂商协会”,在德国Erlangen注册。CiA总部位于Erlangen,并由CiA董事会建立各个办事处。1992年,为促进CAN以及CAN协议的发展,欧洲的一些公司组成一个商业协会,提供CAN的技术、产品以及市场信息。到2002年6月时,共有约400家公司加入了这个协会,协作开发和支持各类CAN高层协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协会已经为全球应用CAN技术的权威。CiA提供的各种服务有: 发布各类技术规范。免费下载CAN文献资料,提供CANopen规范、DeviceNet规范。 发布CAN产品数据库、CANopen产品指南。 出版CAN时事通讯杂志。 组织国际CAN会议(iCC)、CAN入门培训、CAN内部讲座。 在国际商业展览会上负责分发印刷资料,并举办CAN技术研讨会。 提供CANopen验证工具,执行CANopen认证测试。 为最终用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解答有关DeviceNet和CANopen的问题。 通过email、传真或电话等方式为器件开发人员、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开发CAN规范(包括物理层定义、应用层和设备协议),并发布为CiA标准。在CiA的努力推广下,CAN技术在汽车电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医疗仪器、纺织机械、船舶运输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2年6月17日,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与CiA正式签订协议,成为中国的第一家CiA团体会员(FCM)。我们将从CiA获得各类CAN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并在CiA支持下,从事CAN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工作。作为Philips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销量最大的微控制器元件销售商,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提供Philips的CAN控制器、CAN收发器,以及LIN收发器。同时,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提供CAN开发工具、CAN调试仪器,并为最终产品应用提供CAN嵌入模块、CAN接口模块、CAN高层协议软件库、CAN应用方案。第 1
标签: CiA
上传时间: 2013-12-22
上传用户:时代将军
MCU市场最新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前两年经济不景气,拖累MCU市场出现亏损,促成了瑞萨和NEC电子合并案。20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大的事件也莫过于这两大MCU巨头的正式合并。尽管全球半导体产业权威分析机构WSTS于去年发布的数据认为2009年全球MCU市场规模为86.2亿美元,相比2008年119亿美元的市场缩减超过27%。但全球MCU市场规模庞大,需求依然旺盛。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wujijunshi
本手册叙述PROFIBUS的基本特征,并考虑到2002年底的可用技术水平,其目的是对世界领先的现场总线系统PROFIBUS给出一个全面的描述,而又不太陷入具体的细节。 本手册不仅给那些具有基本知识的以及对概述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且还给专家们介绍了一些更广泛的专门的文献。在此,我们想指出(尽管在本概述的准备中已经考虑到了)只有因特网上提供的PROFIBUS文本才是最权威和有约束力的
标签: PROFIBUS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hphh
32位MCU(单片机)开发全攻略:本文因为内容很多,分为上下册,上册为基础知识篇,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下册为开发技巧篇,为第六章以后内容。本书可以作为MCU应用工程师、大中专学生或MCU爱好者学习32位MCU开发的参考教材。 1、汇集32位MCU基础知识与开发工具应用知识,一书在手迅速掌握32位MCU开发!2、首次独家披露LPC1700系列MCU权威中文开发信息! 3、问答实例结合让你的开发难题迎刃而解! 随着节能、高效、绿色理念的深入,32位MCU的应用已呈燎原之势,有数据显示仅在过去一年,基于ARM Cortex-M3的MCU的出货量增长率就达到200%!这些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MCU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应用、医疗电子等领域,而据研究机构预测,中国MCU的可用市场总量(TAM)将从2009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0亿美元以上,其增幅为全球水平的两倍!面对如此诱人的前景,立即学习掌握32位MCU开发基本技巧并将其用于个人设计中已经成为本土工程师的当务之急。 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目前有关MCU的图书中大部分还以8位单片机为主要例举对象,很多图书传授的还是51单片机开发知识,可见在知识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这也是电子创新网推出《32位MCU开发全攻略》电子书的初衷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本电子书主要讲述32位MCU应用开发知识,对于8位单片机的开发,因为已经有大量书籍,这里不再赘述。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背景知识、基本概念和目前发展状况,让大家对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有大致的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32位ARM MCU供应商的信息。第三章主要介绍了ARM内核的一些特点及ARM指令集。第四章以恩智浦公司的MCU为例详细介绍了32位ARM MCU的具体结构、功能和特点。第五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以恩智浦的LPC17xx系列MCU为例,分模块详细介绍了MCU的应用开发,这些介绍把软硬件结合在一起,这是本书和其他类似书籍的区别之一。第六章介绍了MCU开发工具及开发流程。第七章我们搜集了多个MCU开发应用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进一步强化MCU开发技巧和系统设计方法。第八章我们以问答的形式介绍MCU开发的技巧,这些问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MCU应用开发中遇到的难题。第九章我们罗列了一些MCU开发资源信息,工程师朋友可以通过链接获得所需的知识。第十章是有关本书的编委信息。第十一章是本书的版权声明,我们授权工程师朋友和媒体免费下载此书并进行推广,但是不得以本书切割或进行商业活动。《32位MCU开发全攻略》电子书主编张国斌。
标签: MCU
上传时间: 2013-12-18
上传用户:wincoder
摘 要 瞬态仿真领域的许多工作需要获得可视化数据, 仿真电路不能将输出参数绘制成图形时研究工作将受到很大影响. 而权威电路仿真软件PSpice 在这个方面不尽如人意.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MATLAB 编程搭建一个PSpice 与MATLAB 的数据接口,使PSpice输出数据文件可以导入到MATLAB中绘制图形. 这令我们能够很方便地获得数据的规律以有效地分析仿真结果, 这项技术对于教学和工程实践都有比较实际的帮助.关键词: 瞬态仿真 仿真程序 PSpice MATLAB 可视化数据The Data Transfer from Pspice to MATLABWu hao Ning yuanzhong Liang yingAbstract Many works in the area of transient simulation has shown how a emulator such asPSpice can be interfaced to an control analysis package such as MATLAB to get viewdata. Thepaper describes how such interfaces can be made using the MATLAB programming. The platformas a typical platform will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Spice software sometimes can not draw the datato a picture. It can make us find the rule from numerous data very expediently, so we can analyzethe outcome of the simulation. And it also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Keywords Transient Simulation Emulator PSpice MATLAB Viewdata1 引言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常需要进行电路仿真 PSpice可进行直流 交流 瞬态等基本电路特性分析 也可进行蒙托卡诺 MC 统计分析 最坏情况 Wcase 分析 优化设计等复杂电路特性分析 它是国际上仿真电路的权威软件 而MATLAB的主要特点有 高效方便的矩阵和数组运算 编程效率高 结构化面向对象 方便的绘图功能 用户使用方便 工具箱功能强大 两者各有着重点 两种软件结合应用 对研究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香港理工大学Y. S. LEE 等人首先将PSpice和MATLAB结合 开发了电力电子电路优化用的CAD 程序MATSPICE[6] 将两者相结合的关键在于 如何用MATLAB 获取PSpice的仿真数据 对此参考文献 6 里没有详细叙述 本文着重说明用MATLAB 读取PSpice仿真数据的具体方法本论文利用MATLAB对PSpice仿真出的数据处理绘制出后者无法得到或是效果不好的仿真图形 下面就两者结合使用的例子 进行具体说明
上传时间: 2013-10-20
上传用户:wuchunzhong
详细权威的DDR布线指导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cepsypeng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ion)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粗略地说这种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计算机装入仪器,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智能化的仪器。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其体积的日趋缩小,这类仪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目前已经出现含嵌入式系统的仪器。另一种方式是将仪器装入计算机。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虚拟仪器主要是指这种方式。下面的框图反映了常见的虚拟仪器方案。 虚拟仪器的主要特点有: n 尽可能采用了通用的硬件,各种仪器的差异主要是软件。 n 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能力,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创造出功能更强的仪器。 n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和制造各种仪器。 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目前在这一领域内,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的起源可以追朔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计算机测控系统在国防、航天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PC机出现以后,仪器级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甚至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诞生之前,NI公司已经在Macintosh计算机上推出了labview2.0以前的版本。对虚拟仪器和labview长期、系统、有效的研究开发使得该公司成为业界公认的权威。 普通的PC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弱点。用它构建的虚拟仪器或计算机测试系统性能不可能太高。目前作为计算机化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制定了VXI标准,这是一种插卡式的仪器。每一种仪器是一个插卡,为了保证仪器的性能,又采用了较多的硬件,但这些卡式仪器本身都没有面板,其面板仍然用虚拟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这些卡插入标准的VXI机箱,再与计算机相连,就组成了一个测试系统。VXI仪器价格昂贵,目前又推出了一种较为便宜的PXI标准仪器。 虚拟仪器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各种标准仪器的互连及与计算机的连接。目前使用较多的是IEEE 488或GPIB协议。未来的仪器也应当是网络化的。
上传时间: 2013-10-15
上传用户:gaoliangncepu
本书是c语言的设计者之一dennis m.ritchie和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brian w.kernighan合著的一本介绍c语言的权威经典著作。我们现在见到的大量论述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和专著均以此书为蓝本。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sunchao524
本书由Java技术的创建者编写,对Java 2平台标准版,V1.2中新增加的包及类进行了描述。本书主要由包概述和类描述构成。包概述对每个包及其所有类进行了简要描述,另外还画出了包中的类的继承层次结构示意图。每个类描述都独自构成一个小节,包含了类层次结构示意图、类描述、类示例、成员概述以及那些在版本1.2中作了修改或新增的类成员的描述。还详细说明了Java软件开发包(JDK)1.1到从版本1.2对类及方法所作的修改。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是补充版本,有些材料需要参阅《The Java Class Libraries, Second Edition, Volume 1》一书的内容。 本书是参考手册而不是指导手册,它不对Java语言进行解释。为了快速定位所需要的类或类成员的信息,本书按类的字母顺序组织。 本书由赵皑、黄志军、阳亮组织翻译,参加本书翻译的还有姚远、程子进、肖利平、刘永亮、薛亮、毛静萍、查海平、赵峰、郭树厢、曹波、肖斌、彭建明、郑欢。参加录入工作的有陈军、姜明、姜志明、张志荣等。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Java程序员获取完整、专业和权威的信息,同时也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Java语言。由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本书的翻译必定会存在一些纰漏,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上传时间: 2014-01-27
上传用户:cainai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