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可制造性设计

可制造性,亦被各方称为协同式或同时性工程(concurrentorsimultaneousengineering)或是可生产性或生产线之设计(designforproductivityorassembly)相较于由研发工程师建立自己的设计原型(prototype),然后在未经前线生产工人的意见下将之送到生产部门组装线上的传统制造方式来说享有非常大的优势。另外,一个可制造性团队的成员包括设计者、制造工程师:行销代表、财务经理、研发人员、原料供应商及其他计划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因为包含来自各方人士,也有助于加速计划的完成并且可以避免传统生产方式会碰到的延迟。
  • 基于FPGA的PCIE1接口设计与实现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和发展,可编程逻辑技术已成为当前电子设计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技术。通过采用FPGA/EDA技术,对通信卡的PCI接口、E1接口、外部逻辑电路进行集成,并利用目前通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可大大简化CTI硬件的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 据此,本论文提出了基于FPGA/EDA技术的PCI-E1接口设计方法,文中对PCI总线接口、E1接口及两接口的互连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功能模块和系统进行了VHDL建模与仿真。 同时,论文还介绍了基于ALTERACyclone系列FPGA芯片的PCI-E1接口硬件平台的设计原理和基于DriverWorks的WDM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本论文涉及的软件、硬件系统已经开发、调试完成。测试结果表明:1、论文所研究的PCI接口(主/从设备)在进行配置读/写、I/O读写、存储器读写及总线的猝发数据传送等操作中,各项性能符合PCI2.3规范的要求。 2、论文所研究的E1接口支持成帧和不成帧两种传输方式:在成帧模式下,信息的有效传送速率为31×64Kbit/s;在不成帧的模式下,信息的有效传送速率为2.048Mbit/s。E1输出口各项参数符合CCITT相关规范要求。 3、论文所研究的PCI-E1接口在与现网设备、模块的对接测试中,性能稳定。基于本论文的产品已经正式发布。国内部分厂家已对该产品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测试,并计划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研究中。 本论文对于CTI硬件的设计是一项尝试和革新。测试和应用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符合设计目标,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PCIE1 FPGA 接口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xinxiang

  • 高速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图像采集是数字化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开发图像采集平台是视觉系统开发的基础。视觉检测的速度是视觉检测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专用图像处理系统设计所要完成的首要目标

    标签: 高速图像采集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aitingfy

  • 基于FPGA的图像压缩卡设计

    目前的国内的CCD高清摄相头能够输出一组视频信号和数字图像信号,虽然视频信号能够直接在监视器显示,但是输出的数字图像信号占用存储空间太大,不便于进行传输。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压缩卡。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并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It.264/AVC是ITU-T和ISO联合推出的新标准,采用了近几年视频编码方面的先进技术,以较高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成为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 新发展的H.264/AVC比原有的视频编码标准大幅度提高了编码效率,但其运算复杂度也大大增加,本文简要分析了H.264/AVC的复杂度及其优化的途径,给出了主要模块的优化算法实验结果。 H.264/AVC仍基于以前视频编码标准的运动补偿混合编码方案,主要不同有:增强的运动预测能力,准确匹配的较小块变换,自适应环内滤波器,增强的熵编码。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新特征使H.264/AVC编码器提高50%编码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的复杂度。实际中恰当地使用H.264/AVC编码工具可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得到与复杂配置相当的编码效率。故实际编码系统开发需要在运算复杂性和编码效率之间进行折衷、兼顾考虑。H.264/AVC引入的新编码特征既增加基本模块的复杂度,也成倍增加算法的复杂度。针对它们的作用和实现方法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硬件实现方法。本文基于上述思路进行优化,具体的工作包括:针对去块滤波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适合硬件实现的算法,使其在节省了资源的同时,很好的达到了标准所定义的性能。针对变换量化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既满足整体的硬件流水结构,又极大的降低了硬件资源的实现方法。针对码率控制的实现,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实现方式的算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编码器的性能。本文基于上述算法还进行Baseline Profile编码器的研究,给出了一种实时编码器结构,实现了对高清图像格式(720P)的实时编码,并将其和当前业界先进水平进行了对比,表明本文所实现得结构能够达到当前业界的先进水平。

    标签: FPGA 图像 压缩卡

    上传时间: 2013-07-23

    上传用户:yepeng139

  •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

    文中简单阐述了红外辐射机理,论述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状况。红外成像系统,尤其是红外焦平面阵列,由于探测器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原因,各像素点之间的灵敏度存在差别,甚至存在一些缺陷点,各个探测单元特征参数不完全一致,因而存在着较大的非均匀性,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影响了红外成像系统的有效作用距离。实时非均匀性校正是提高和改善红外图像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 论文建立了描述其非均匀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讨论了几种常用的非均匀性校正的方法,指出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场合。 根据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的特点和基于参考源的两点温度非均匀性校正理论,采用FPGA+DSP实现红外成像系统实时非均匀性两点校正,设计完成了相应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硬件电路。对该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电路实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构框图。同时给出了该图像处理器的部分软件流程图。该方法动态范围大而且处理速度快,适用于红外成像系统实时的图像处理场合。实践表明,该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标签: 红外焦平面 阵列 非均匀性校正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innsiaolin

  • 基于FPGA的回波抵消器设计与实现

    回波抵消器在免提电话、无线产品、IP电话、ATM语音服务和电话会议等系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不同应用场合对回波抵消器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主要研究应用于电话系统中的电回波抵消器。电回波是由于语音信号在电话网中传输时由于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 传统回波抵消器主要是基于通用DSP处理器实现的,这种回波抵消器在系统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能很好的满足回波抵消的性能要求,但是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其处理速度等性能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系统高速、实时的需要。现代大容量、高速度的FPGA的出现,克服了上诉方案的诸多不足。用FPGA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并行性和速度问题,且其灵活的可配置特性使得FPGA构成的DSP系统非常易于修改、测试和硬件升级。 本文研究目标是如何在FPGA芯片上实现回波抵消器,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深入研究了回波抵消器各模块算法,包括自适应滤波算法、远端检测算法、双讲检测算法、NLP算法、舒适噪声产生算法,并实现了这些算法的C程序。 (2)深入研究了回波抵消器基于FPGA的设计流程与实现方法,并利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实现了各部分算法。 (3)在OuartusⅡ和ModelSim仿真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模块级和系统级的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和验证。并在FPGA硬件平台上实现了该系统。 (4)根据ITU-T G.168的标准和建议,对设计进行了大量的主、客测试,各项测试结果均达到或优于G.168的要求。

    标签: FPGA 回波抵消器

    上传时间: 2013-06-23

    上传用户:123啊

  • 基于单片机AT89C2051的楼宇直按可视对讲门铃系统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机AT89C2501 来控制的楼宇直按可视对讲门铃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其完整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关键词:可视对讲门铃;单片机;音频和视频信号城

    标签: C2051 2051 89C AT

    上传时间: 2013-07-27

    上传用户:yoleeson

  • 基于可重配置的OFDM基带系统的FPGA设计

    1992年5月,JoeMitola首次明确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将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单元连接构成硬件平台,通过软件加载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端到端重配置技术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使通信系统不仅具有重配置的能力,还能提供一体化的重配置管理架构,实现联合无线资源管理和网络规划。端到端重配置技术已经成为软件无线电的发展趋势。 宽带无线接入(BWA,BroadbandWirelessAccess)是当前通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WiMax和WiFi是BWA中最热门的两个技术,所以本文选择了IEEE802.16-2004与IEEE802.11a,设计了基于其物理层标准的可重配置OFDM基带系统。它们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 本文研究了IEEE802.16-2004与IEEE802.11a物理层标准,结合Altera公司提供的FPGA开发工具QuartusⅡ、Mentor公司仿真工具ModelsimSE6.0,完成了基于IEEE802.16-2004及IEEE802.11a的可重配置OFDM基带系统的FPGA设计。该设计中,对FPGA进行重新配置,实现了802.16-2004与802.11a两种技术的完全重配置;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来调用不同子模块,实现802.16-2004与802.11a内部不同调制技术的局部重配置。该可重配置基带系统核心的FFT/IFFT。模块采用基4按频率抽取及Cordic算法,消除乘法运算,有利于FPGA实现;在802.16-2004系统中,选取了基于前导序列的符号同步算法,在FPGA中实现。最后使用开发软件、综合软件以及仿真软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并给出了系统的性能指标。

    标签: OFDM FPGA 可重配置 基带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5-19

    上传用户:branblackson

  • H264视频编码器帧内预测系统设计

    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以其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优点在数字电视广播、网络视频流媒体传输、视频实时通信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H.264帧内预测的速度,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H.264帧内预测的软件实现具有运算量大、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并行、多流水线结构的帧内预测算法的硬件实现。    论文在详细阐述H.264帧内预测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17种预测模式算法,通过Matlab仿真建模,直观地给出了预测模式的预测效果,并在JM12.2官方验证平台上测试比较各种预测模式对编码性能的影响,以此为根据对帧内预测模式进行裁剪。接着论文提出了基于FPGA的帧内预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将前段采集剑的RGB图像通过色度转换模块转换成YCbCr图像,存入片外SDRAM中,控制模块负责读写数掘送入帧内预测模块进行处理。帧内预测模块中,采用一种并行结构的可配置处理单元,即先求和再移位最后限幅的电路结构,来计算各预测模式下的预测值,极大地减小了预测电路的复杂度。针对预测模式选择算法,论文采用多模式并行运算的方法,即多个结构相同的残差计算模块,同时计算各种预测模式对应的SATD值,充分发挥FPGA高速并行处理的能力。其中Hadamard变换使用行列分离的变换方法,采用蝶形快速变换、流水线设计提高硬件的工作效率。最后,论文设计了LCD显示模块直观地显示所得到的最佳预测模式。    整个帧内预测系统被划分成多个功能模块,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并采用流水线结构和乒乓操作来提高系统的并行性、运行速度和总线利用率。所有模块用Verilog语言设计,由Modelsim仿真和集成开发环境ISE9.1综合。仿真与综合结果表明,系统时钟频率最高达到106.7MHz。该设计在完成功能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满足实时性要求。论文对于研究基于FPGA的H.264视频压缩编码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标签: H264 视频编码器 帧内预测 系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21

    上传用户:ABCD_ABCD

  • FPGA可配置端口电路的设计

    可配置端口电路是FPGA芯片与外围电路连接关键的枢纽,它有诸多功能:芯片与芯片在数据上的传递(包括对输入信号的采集和输出信号输出),电压之间的转换,对外围芯片的驱动,完成对芯片的测试功能以及对芯片电路保护等。 本文采用了自顶向下和自下向上的设计方法,依据可配置端口电路能实现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运用Cadence的设计软件,结合华润上华0.5μm的工艺库,设计了一款性能、时序、功耗在整体上不亚于xilinx4006e[8]的端口电路。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于端口电路信号寄存器的采集和输出方式,本论文设计的端口电路可以通过配置将它设置成单沿或者双沿的触发方式[7],并完成了Verilog XL和Hspiee的功能和时序仿真,且建立时间小于5ns和保持时间在0ns左右。和xilinx4006e[8]相比较满足设计的要求。 2.基于TAP Controller的工作原理及它对16种状态机转换的控制,对16种状态机的转换完成了行为级描述和实现了捕获、移位、输出、更新等主要功能仿真。 3.基于边界扫描电路是对触发器级联的构架这一特点,设计了一款边界扫描电路,并运用Verilog XL和Hspiee对它进行了功能和时序的仿真。达到对芯片电路测试设计的要求。 4.对于端口电路来讲,有时需要将从CLB中的输出数据实现异或、同或、与以及或的功能,为此本文采用二次函数输出的电路结构来实现以上的功能,并运用Verilog XL和Hspiee对它进行了功能和时序的仿真。满足设计要求。 5.对于0.5μm的工艺而言,输入端口的电压通常是3.3V和5V,为此根据设置不同的上、下MOS管尺寸来调整电路的中点电压,将端口电路设计成3.3V和5V兼容的电路,通过仿真性能上已完全达到这一要求。此外,在输入端口处加上扩散电阻R和电容C组成噪声滤波电路,这个电路能有效地抑制加到输入端上的白噪声型噪声电压[2]。 6.在噪声和延时不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具有三态控制和驱动大负载的功能。通过对管子尺寸的大小设置和驱动大小的仿真表明:在实现TTL高电平输出时,最大的驱动电流达到170mA,而对应的xilinx4006e的TTL高电平最大驱动电流为140mA[8];同样,在实现CMOS高电平最大驱动电流达到200mA,而xilinx4006e的CMOS驱动电流达到170[8]mA。 7.与xilinx4006e端口电路相比,在延时和面积以及功耗略大的情况下,本论文研究设计的端口电路增加了双沿触发、将输出数据实现二次函数的输出方式、通过添加译码器将配置端口的数目减少的新的功能,且驱动能力更加强大。

    标签: FPGA 可配置 端口 电路

    上传时间: 2013-06-03

    上传用户:aa54

  •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第一篇 至 第二篇).pdf

    资料->【F】机械结构->【F1】机械丛书->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第一篇 至 第二篇).pdf

    标签: 机械设计 制造工艺 质量检测

    上传时间: 2013-06-02

    上传用户:Ants